利用DIS实验探究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
2019-10-23李富恩王晓梅何彦雨
李富恩 王晓梅 何彦雨
气体的等温变化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的第一节内容,也是这一章的重点知识,它是在气体质量一定、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研究做铺垫。学生通过必修和选修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研究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应用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思路。并且具备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能概括总结一定的物理规律,根据图像法分析、处理最基本的物理规律。
课堂教学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在处理数据时遇到很大阻力,但在用DIS系统借助技术手段轻松解决了图线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严谨性,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实验设计与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问题1:满足什么条件就能把气体充入车胎内,如图1所示。
问题2:随着不断充入气体,车胎内压强有什么变化?
问题3:车胎内气体压强和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充入的气体质量越多,压强越大。
问题4:给自行车打足气后在烈日下暴晒,常常会爆胎,为什么呢?
问题5:压瘪的乒乓球,能否将它复原?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
图1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质量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
教师:研究的是封闭在车胎内或乒乓球内气体的物理学问题,研究物理学问题,要用—定的物理量来描述。问题不同,所用的物理量也不同,在力学中,用位移、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研究气体的热学性质,则要用体积、压强、温度等物理量来描述气体的状态,即气体的状态参量。
描述气体的3个状态参量如下所示。
(1)温度(T):广义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图2
(2)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常用的有1 m3=103dm3(L)=106cm3(mL)
(3)压强(P):容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单位:Pa,1 Pa=1 N/m2,1 atm=1.01×105 Pa=76 cmHg。
2.实验猜想 学生实验
对于给定的一部分气体,首先气体质量不变,在研究P,V,T三者之间关系时,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即温度不变时,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关系;体积不变时,研究压强和温度关系;当压强不变时,研究温度和体积关系。
(1)实验猜想
课堂利用实验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关系。当研究两个量之间关系时,首先猜测两者之间的关系:P∝V,P∝V2,P∝V3或者P∝1/V,P∝1/V2,P∝1/V3……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有橡胶塞的注射器、压力表等,实验安装如图3所示,设置表格见表1,将实验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填入相应的位置,并求出体积的倒数和P,V的乘积。然后绘出P-V和图像。
图3
表1
在实验中采集数据过程难度不高,难在后面的计算和画图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大致体会到了体会到了P-V图像并不是直线,也感受到了数据处理的困难,之后进入下一环节利用DIS实验进行定量实验。
3.DIS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DisLab系统、注射器、压强传感器,实验安装图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方案:
首先,验证P-V和,寻找图线为直线的实验结果,如果得不到直线就继续寻找P-V2和的关系图,一直找到直线为止。学生配合教师进行实验,打开DIS系统,进入“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条目,气体的压强由压强传感器直接输入电脑,体积由注射器刻度由学生读出,手动输入表格中。点击“数据计算”,计算出体系的倒数及体积与压强的乘积两组数据,观察发现体积与压强的乘积基本为一常数。点击“P-V图像”,在坐标系中绘出“压强-体积”关系数据点,点击“曲线拟合”绘出基于数据点的反比拟合图线,如图5所示,点击“P-1/V图像”,在坐标系中绘出“压强-体积倒数”关系数据点,点击“曲线拟合”,绘出基于数据点的线性拟合图线,如图6所示[1]。
图5
图6
引导学生分析:
第一,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
第二,如何减小误差:实验时推动活塞要缓慢,手不要去握注射器,活塞图上润滑油,体积在读数时眼睛要与刻度平齐。
结论:在质量一定时,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4.玻意耳定律
英国的物理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的科学家马略特在17世纪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P∝1/V。
(1)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即P∝1/V。
(2)PV=C,式中的C为常量;或者P1V1=P2V2。
其中,P1,V1,P2,V2分别表示气体在1、2两个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这个规律称作玻意耳定律。
例题:在A,B两个注射器中分别封闭1×105Pa,300 mL与1×105Pa,400 mL,在相同环境下,将体积缓慢地压缩一半,其压强分别为多少?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必须找准两个不同的状态下对应的P值,V值。
二是,应用玻意耳定律做题时P,V两个物理量不一定都要转化为国际单位,只要两边物理量单位对应就可以。在上面例题中,进一步分析:用玻意耳定律计算不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并完成表2。
表2
三是,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封闭气体质量越大,图线离原点越远。如图7所示。
图7
5.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
由上述实验可得,P-1/V图像表示的线性关系,为了直观描述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通常还是用P-V坐标系。一定质量的P-V图像如图8所示,图线的形状为双曲线。由于描述的是温度不变时的P-V关系,因此称其为等温线。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2]。
图8
请学生分析图8中T1,T2哪个高?
结论: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气体温度越高,离坐标原点越远。
6.本节课主要内容小结
(1)体积相同情况下,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2)质量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3)玻意耳定律:在质量一定,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4)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封闭气体质量越大,P-V图线离原点越远。
(5)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气体温度越高,P-V图线离坐标原点越远。
二、问题与思考
在教学中,由于目前没有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只能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参与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并没有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由于课时限制,不能深入分析直线不过原点的实验误差。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本节课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行车打气、乒乓球在热水中的复原两个小实验来引入课题,因为实验现象明显、生活中常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首先,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在设计实验中层层深入,导出实验的要求。其次,学生处理实验数据,验证猜想。在实验中感受到传统实验的不足,体验借助数字实验室的便捷、直观、科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实验导出玻意耳定律,并利用波意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内容明确,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完成了教学任务。此课既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