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示范区在行动

2019-10-23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9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教育

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上,首批8 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即北京市东城区、山西省运城市、上海市闵行区、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河北省雄安新区,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设重点,来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区。

北京市东城区:构建区域泛在智慧化学习环境

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示范区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七项具体的建设方案。

第一,探索促进“互联网+”形态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具体包括研究智慧化课堂环境构成、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寻找智慧学习有效实施策略和路径等,从而推进学科自主学习研究、普及智能化教育应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促进教与学突破创新。

第二,提升区域教育服务供给体验。建立学生、教师综合全息数据档案,变革教育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从教育管理迈向教育治理,实现教育管理流程化,教育决策科学化。

第三,推进教育评价智慧测评。借助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生学业分析系统和教师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进行评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第四,构建区域泛在智慧化学习环境。构建教育生态环境,让师生能够充分获取教育信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统一云基础环境、数据、门户、标准规范,营造便捷、安全的学习环境。

第五,促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方面,建立东城区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学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搭建学生创新作品展示平台,引领青少年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教师方面,通过教师智慧化培养体系、考核评价奖励机制等举措,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

第六,探索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模式,逐步建立数字化、智慧化、学习型的未来学校。通过个性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生活。

第七,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东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内,为区域内百姓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及服务;对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

上海市闵行区:建设整体智慧教育系统

上海市闵行区智慧校园示范区以开展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育为建设目标,计划建设一个整体的智慧教育系统,在课堂、教师、行政、学校等多方面开展建设行动。

在课堂方面,全区中小学开展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基于学习过程数据推动学习者画像的学习支持服务;开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引领、关注个性”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实践。

在教师方面,建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改进支持系统,优化覆盖全体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为载体,推动课堂评价、学业质量分析和教师研修支持;开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个性需求推送,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实践适应性学习;基于教学过程数据,开展常态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分享和学科教研。

在教学支持方面,构建支持个性学习的教育云服务体系。结合电信云、上海教育云、行业云和本地私有云,构建适合教育行业的云平台;建立“教师云、学生云、家长云”等服务,改善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开展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云-端计算能力,应用上云,开发教育服务超市。

在行政方面,构建区域现代教育的治理体系。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加强教育管理的数据融通和整合应用;加强教育管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为教育决策、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校现代管理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基于数据的区三级四类教育评价和过程管理。

在学校方面,全面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学生手环、课堂视频分析、学习行为分析等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应用;推动数字化、个性化学习空间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实践;推动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集约建设、云端结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山西省运城市:全面重构教育体系

山西省运城市始终坚持集聚政府市场合力、注重试点与推广联动、引领模式与生态重构的原则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建设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重构“学生为中心,数据为支撑,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自主研学、同伴互学、问题导学、微课助学、以评促学、精准帮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二,重构开放、多元、融合的数字资源建设新途径,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类教育。充分利用基础型资源(如教案、课件)、拓展型资源(如知识图谱)、研究型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创客类资源(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专题性资源(如专题课程),丰富教育内容和途径。

第三,重构全过程、多维度、智能化的教育评价新体系,实现市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数字互通,逐步实现相关数据与政府部门开放共享。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等进行评判和分析,并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体系,用数据来评判教学过程和教学状态,辅助相关部门进行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

第四,重构“个性学习,精准供给,人机交互”的社会学习新形态,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环境的智慧校园环境。如利用深眸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构建校园智能防范系统,实现对门禁、人员、车辆等的管理和防控等。

第五,重构高速传输,数据互通,立体架构的智慧教育新环境。建设IPv6 县级城域网,建立相互融通的市、县、校三级教育云空间,伴随师生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无感化、伴随式数据收集、分区块整合和集成化管理。

第六,重构立足实践、分类培训、统一认证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新机制,实施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对校长队伍、技术队伍、教师队伍等进行专业的信息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为学生开展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课程。

湖北省武汉市:数据驱动智能化教育决策

湖北省武汉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倾力打造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计划到2022 年,建成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企业为特征的智慧教育实践模式。

第一,实施中小学校课堂革命行动,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首先,坚持打好课堂教学主攻战,以“减负增效”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抓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主题月活动,促进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次,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推进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衔接的混合式教学。最后,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遴选人工智能教材,实现全市中小学100%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借助高校科研力量、企业科研力量、一线教师教研员等,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研究,形成学科典型案例,培养人工智能名师,培育人工智能基地校。

第二,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队伍。首先,研制武汉市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信息素养规范和标准。其次,推进市、区、校名师工作室和课程社区建设。最后,绘制全市各区信息素养地图,开展基于数据、面向过程的师生信息素养发展水平监测。

第三,实施数据驱动评价实践行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使评价结果多元化、过程化、立体化、数据化,还可以引入智能化测评技术和系统,确保评价结果科学性、有效性。

第四,实施智慧教育环境建设行动,高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武汉智慧教育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31 所武汉市“四星级”智慧校园;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师移动终端、智慧教室100%普及;建成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纳入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布局,实现统一标准、集中存储、集约控制、高效利用。

第五,实施资源供给模式创新行动,实现差异化供给和智能化服务。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导入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具有小粒度、强交互、智能化特征的新型数字教育资源。构建高效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模式,实现按需选用、按用付费、快速迭代、优胜劣汰。

第六,实施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构建高度敏捷的教育政务信息系统,纵向统筹、横向打通,彻底破除信息孤岛、数据孤岛。其次,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教育决策和管理,融合校园管理数据、师生动态数据、政务系统数据和社会相关行业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科学决策。最后,建设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为市民提供“最多跑一次”的教育政务公共服务。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六位一体”推进智慧教育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秉承着培养适应未来的智慧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采取革新体制、升级环境、创新治理、优化供给、变革教学、改进评价的“六位一体”推进路径,最终将完成教育范式由经验向科学转变、教育目标由知识向能力转变、教育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教育过程由阶段向终身转变的四个转变,实现智慧教学新生态、教育服务新样态、智能治理新形态的三个任务。

在优化供给方面,实现“一空间通学”,通过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育资源精准、按需投放;实现“一卡通行”,通过开放线下场所、打通线上资源,整合各类育人场所,让教育资源面向各类受教育人群,服务市民终身学习。

在升级环境方面,实现“一网通用”,借助5G 技术,打造全时空文化生活空间。

在教学变革方面,构造全向交互新模式。教师由传统的经验教学向智慧教学转变,促进学生开展自适应学习、双师课堂学习、深度学习、探究式学习、混合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

在改进评价方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实时的分析、诊断和干预,描绘学生数字画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伴随性的评价。

在创新治理方面,构建武侯智慧教育大脑。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可视化呈现、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实现关键指标前置预警,并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进行智能扶贫,由原来的智力输出(如教学资源)向模式输出转变,帮助贫困地区变革治理模式,从根本上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在革新体制方面,构建公开透明、信任合作的多元治理共同体,以技术为支撑,拓宽参与途径、丰富共育方式,让政府、公众、学校、家长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广东省广州市:建设七项重点工程

广东省广州市以促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将以七项重点工程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第一,实施智慧阅读工程,推进中小学依托智慧阅读平台,进行阅读内容个性化推送和阅读能力分级测评。建设了全球首个学生阅读大数据库,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实施个性化推送和能力分级评测。至2022 年,广州市基于全科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覆盖全市1000 所以上中小学。

第二,实施教育集群工作,建设共享开放、交换流通、汇聚整合的资源系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2018 年,推进市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019 年,开展“互联网+教育”帮扶活动。至2022 年,广州市年度智慧教研活动将覆盖到全市10 万名以上的教师。

第三,实施AI+新工程。编写人工智能教材,在全市约100 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验工作;推动5G、4K、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和信息化中心学校的深入应用,打造5 所以上智能化学校。到2022 年,广州市将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全市学校。

第四,实施教育大数据平台工程,建立广州市教育数据标准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借助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有效支撑智慧教育的广州市教育大数据门户展示系统,形成协同服务、互联互通、方便快捷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实施智慧培训工程,建设智慧教育创新培育中心、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培训中心,实现智能化感知培训需求、精准化推送培训资源、多元化开放培训环境、个性化服务培训手段、数据化评价培训成效、一体化融合培训体系。到2022 年,打造一支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第六,实施智慧评价工程。基于学生发展大数据,推动“阳光评价”转型升级。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依托广东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推进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革。至2022 年,实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口语及物理、化学等实验操作考试信息化辅助。

第七,实施系启动创新工程,建立市区校纵向联络,市直各部门协同的集中创新的机制。组建智慧教育“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实现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持续使用。到2022 年,建立起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湖南省长沙市:构筑教育发展新生态

湖南省长沙市围绕教育教学的变革与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融合创新、交互共享的智慧教育体系,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筑长沙教育发展新生态。长沙市将重点实施八项工程来推动智慧教育建设,每项工程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实施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创设工程,创新智慧教育建设机制,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到2022 年,形成长沙“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构建模式,成为湖南“教育信息化2.0 试点省”名片,引领示范中部地区的智慧教育建设。

第二,实施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提质工程,协同推进教育资源建设,支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到2022 年,建成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泛在的“终身教育学习大平台”,以智慧教育引领长沙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长沙市基本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三,实施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工程,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到2022 年,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在学校常态应用。

第四,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工程,推进人人通空间优化普及,创新人人通空间应用。到2022 年,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第五,实施智慧教育评价支撑优化工程,大数据可视化管理,推动教育评价客观精准。到2022 年,实现智慧教育大数据分析因材施教,运用综合性数据分析实现因校施策,定期发布《长沙市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第六,实施智慧校园引领示范工程,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培育未来学校示范标杆。到2022 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所有区县市全面建成智慧教育示范区县。面向2035 年教育发展目标,建成一批“未来学校”标杆校。

第七,实施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推进教育治理科学高效。到2022 年,形成大数据教育治理新模式,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第八,实施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建构未来教师培育机制,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到2022 年,形成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体系和测评体系,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国家振兴、民族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

河北雄安新区智慧教育要瞄准未来城市教育发展的高标准、高定位,优先发展现代化教育。

第一,统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服务稳定的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云计算资源池,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无线校园建设。

第二,建设智慧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建设智能业务管理子平台、智能办公子平台和智能协同子平台。

第三,集成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构建“互联网+教育”新形态,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数字校园、智慧教室建设。

第四,建设新型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养成体系,为智慧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建设智能教学平台、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和教师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统。

第五,加强支撑高新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学院、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多方参与、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第六,建设与社会有效联动的智能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建设智能化教育服务平台、终身学习云服务社区、信息化运行维护机构和技术

第七,建设世界一流雄安大学,支撑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化大学。

第八,建设智能化科技中心,支撑创新人才培养。通过搭建创客空间、实验基地、工作室等方式,打造创造和传播新知识、经验与创业精神的共享。

第九,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提高公众素养,构建学习型社会。构建触手可及的、泛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环境。积极推进图书馆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服务,加快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信息等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十,建设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产业基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教育产业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