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惠联社:创新赋能“三农”服务新境界
2019-10-23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湖北省博物馆常设的“楚文化展”中,有一个重要板块,名为“力农重商”。春秋时代的铜斧、战国时代的铁锸等古老农具陈列于此,隔着展柜,仿佛在向今人诉说荆楚大地农耕文明悠远而繁盛的过往。根据《战国策·楚策》的记载,彼时此地“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古有“以农为本”,今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但成功解决了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农业现代化有了质的飞跃,更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政策体系,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中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历程中,农业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以及连接农民、农业产业基地和市场的纽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个高科技生态农业产业化组织,成立于2012年的湖北省天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天惠联社”)主打生态牌,以绿色农资(生物农药、生物微肥等)和健康农品(天然蜂产品、富硒茶等)为着力点,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产品技术、销售模式等方面鼎力创新。
天惠联社是国内首家省级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示范社”称号,其诸多首倡之举不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开花”,更为“三农”服务开拓了新境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首激昂的时代进行曲,那么天惠联社可谓其中一颗强劲跳动的音符。天惠联社以创新为命脉,其新在何处?诸多首倡之举,于今天又有怎样的影响和示范意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走进位于武汉的天惠联社总部,试图对这一样本做出全面解析。
组织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联合社”时代
“加入天惠联社,对我们的茶叶品控和市场拓展都是重大利好。”9月中旬,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天惠联社成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宣桃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桃茶叶”)副总经理黄登元如此表示。
恩施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其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一千多年,尤以富硒茶驰名。走马收获季的茶园,绿意漫山遍野,一派纯净秀美。
“过去我们种茶,只能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黄登元说,多年来,当地的茶园种植普遍“靠天吃饭”,有时收成好,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年景差,更不懂为什么。茶农无法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对市场行情更是“两眼一摸黑”。多年来,每到收获季,常有周边省份的中间商在此聚集,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茶叶,当地茶农获利微薄,中间商转手则获得数倍于此的丰厚收益。
加入天惠联社后,黄登元和他的茶园迎来发展质变。“我们和联社之间的各种交流非常频繁”,他说,从相关政策解读,到种植环节喷农药、施肥料等技术指导,再到销售端拓展客户、打响品牌,以及通过各种产品认证,宣桃茶叶的几乎每个业务流程都得到了联社及时、专业、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专业团队的技术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到田间地头现场答疑解惑,可谓茶农的“定心丸”。
如今,宣桃茶叶不仅在国内旺销,更走向了世界:每年一半以上的产量出口到瑞典、摩洛哥、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我们就是普通农民,只知种茶,其他的哪里懂。所以要特别感谢联社帮我们对接了这么多重要的上下游资源。”黄登元说。
黄登元和宣桃茶叶只是受益于天惠联社的个案之一。对于更多联社成员来说,从农田耕种、科学防治到畜禽、水产养殖;从农副土特产品初级加工、储存及销售到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社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到预包装食品批发零售……在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天惠联社下设的种植养殖服务中心、绿色生产资料采供服务中心、农产品安全检测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绿色生产农产品品牌营销服务中心、农业产业项目服务中心、资金互助服务平台、视频会议培训中心等,联社成员都能够得到专业指导和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单个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足、发展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等当前阶段普遍面临的难题。
这些农业产业的痛点,正是天惠联社法定代表人、首任理事长唐宏泉希望通过联合社这一创新形式来实现改变的突破点。他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介绍,天惠联社是按照自愿原则,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本社员和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共同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外参与竞争、对内做好服务,为实现共同的意愿而努力奋斗的大型综合性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具体而言,天惠联社要做农业产业化的推动者、农业科学技术的服务者、绿色农产品的提供者。”他说,天惠联社有C8公司群(即武汉天惠联社、北京燕化永乐、广西田园、江西正邦等8家国内农药制剂企业组建的C8农资采购集团)绿色农资供应优势;有已获得有机认证的绿色生产资料;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业团队优势;在湖北省农业厅的指导下,天惠联社与中国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启动了小额担保贷款;此外,还有联社总部位于“九省通衢”之地武汉的物流优势;加之不断建设完善的天惠联社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紧密联结,共同构建农业有机生态的大网。
不断的探索中,唐宏泉的愿景在逐一实现。成立于2012年1月的天惠联社,涵盖种植、畜牧、水产等多个农业生产领域,其工商备案的社员单位不仅包括湖北省各市州的近600家农民合作社,还通过联社服务带动了全国多个省份1000多家农民合作社发展。截至2013年底,天惠联社已实现服务社员单位和带动农户数近2万户,种植面积10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万亩,存栏猪牛20万头,鸡鸭40万只,成员社总资产10亿元。
天惠联社的服务几乎覆盖整个农业产业链,不仅为联社成员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丰富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图/中新社
实现良好开局后,各地前来“抱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纷至沓来。而根据《天惠联社入社办法》,入社需要满足三项基本条件:已在当地办理工商、税务正式登记;有主营业务,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养殖面积不低于500亩,种植面积不能低于5000亩);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达到这些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缴纳相应的社员费用,即可享受天惠联社的各项服务。
创新的运营模式和规范的联社管理双轮驱动下,天惠联社发展进入快速通道,获得了各种荣誉:2014—2016年,天惠联社建立了100家标准化基地、200家“农社对接”直营及加盟店,成为国家级示范社。2017—2019年,店面达到500家,团购基地直供客户达到300家,目标销售额1.8亿元。展望未来,唐宏泉的雄心是,2020—2023年,天惠联社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规模达到5亿元。
天惠联社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在这样一组数字:通过联社统一绿色农资采购配送,节约了20%的成本;通过联社提供成员的农业技术服务,提高了10%的农畜产品产量;通过联社统一销售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了20%的销售毛利。这组数字亦说明,在市场大潮中,单个农民合作社面临的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缺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可以通过联社来一一化解。
在不断尝试中生长的天惠联社,未来发展令人期待;但回首当年,其创设历程则颇多曲折。时任湖北省农业厅合作社办公室调研员王于武,是这段历程的见证人。他向《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回忆,对于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种创新形式,湖北省农业主管部门当时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由于国内没有先例,天惠联社在工商注册登记时遇到麻烦。后经多方协调、几经周折,天惠联社最终在有关政策相对灵活的武汉东湖高新区落地,于2012年1月在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湖高新区分局完成注册登记。至此,由湖北省天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湖北省阳新县太子镇东风农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天惠联社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其后,在省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与发展过程中先声夺人的天惠联社,不仅成为国内更多同类联合社的标杆,其多项探索性实践的成功更助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在我国“三农”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王于武介绍,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时,曾有专家提出对联合社进行规定,但由于当时联合社数量较少,仍需进一步探索,未能写入法律。其后经过10年发展,全国已有联合社7200多家,涵盖农民专业合作社9.4万多个,带动农户超过560万户;全国有14个省级地方性法规对联合社的注册登记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缺乏上位法依据,各地关于联合社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合社的发展。
为了解决有关问题,2017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总则部分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自愿设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专门增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关章节,对联合社的成员资格、注册登记、组织机构等作出规定。
根据规定,三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出资设立联合社。联合社取得法人资格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经登记取得法人资格;二是登记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三是登记时应按照第十三条提交相关文件;四是登记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对联合社的组织机构,这部法律明确联合社应设立由全体成员参加的成员大会,不设成员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或者执行监事,理事长、理事应当由成员社选派的人员担任。
技术创新:天惠联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前提
从组织形成、农户增收到管理政策突破,天惠联社的实践还在继续。对唐宏泉来说,创立天惠联社是商业之举,更是使命之由。1972年在鄂西山村出生的他,对农村和农民怀有的深情真切长久。这份深情灌注了他的“选择惯性”:1990年代走出山村报考大学,他选择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其后更是在多种职业路径中笃定于农业。“做农业是一条艰难的不归路,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期盼惠泽民生”,唐宏泉的信念和理想如是,“天惠”冠名亦由此而来。
在天惠联社“绿色农资、生态农社、健康农品”的完整农业产业链闭环中,以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高效除草剂、新型肥料、畜禽饲料添加剂等为代表的绿色农资,是天惠联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前提。
早在2001年,天惠联社已经开始在生物农药、生物微肥、生物饲料等领域布局。同样以唐宏泉为法定代表人的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香港天益豊集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天惠联社的发起单位之一,它拥有全球唯一蛇床子素农用发明专利,也是国内第一家正式登记枯草芽孢杆菌农药原药的龙头生产企业,国内第一家登记灰霉、白粉两种病害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企业。
目前,天惠联社的经营范围涵盖生物农药、高效微肥、环境微生物产品、水产微生物制剂、畜禽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转让。自主开发了蛇床子素、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多抗霉素、阿维菌素、粪链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及各种高效微肥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药及制剂产品60余个。其中,植物源农药蛇床子素和枯草芽孢杆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创新产品;苏云金芽孢杆菌Bti的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井冈霉素、苏云金芽孢杆菌Btk生产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的研制和应用、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2010年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唐宏泉带领团队研发的一系列生物农药、生物微肥产品,杀虫机理独特、安全环保无残留、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无污染,在国内乃至世界水平领先。但摆在天惠联社以及国内更多生物农药企业面前的问题是——推广。在我国,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还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在3%—5%,而这一比例在农业发达国家已超过2 0%。生物农药推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农民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度较低,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由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与化学农药不同,见效相对较慢,而价格相对略高,农民在发现病虫害时往往首选化学农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长期施用化学农药,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害虫的抗药性普遍提高,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多,农产品品质无法保障,影响人体健康,生态环境质量也受到严重威胁。
由此,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需求量持续上升,未来将成为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和引领消费的风向标,而这类产品的生产大多要求全部过程使用农业资源,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四种生产因素中实现有效循环,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类农药和化肥。
以“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为例,其要求认证产品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遵循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要求;生产流通过程中,具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档案记录;通过独立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生物农药、生物微肥技术,成为天惠联社发展的根基。手握相关技术和产品,那么帮助天惠联社成员从源头防控农残、确保农产品品质,自然水到渠成。
黄登元告诉本刊调研组,生物农药、生物微肥等绿色农资的使用,有效提升了宣桃茶叶的品质,产品不但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还确保了相关认证指标连年达标,品质稳定。他特别强调,在这些绿色农资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天惠联社的农技团队全程给予联社成员技术支持,使绿色农资高质、高效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益。在这一过程中,联社成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机生态农业逐步壮大,真正实现了环境友好、绿色发展。
天惠联社在生物农药、生物微肥等绿色农资领域的突破,也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农业科技发展成就的一个体现。农业科技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只有农业科技的进步,才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可能。农业农村部的一份公开资料提到,70年来,我国农业从“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在化肥农药科学施用上,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增产导向的过量施用,向目前提质导向的科学施用转变,实现了化肥农药从过量施用到现在的零增长、负增长转变。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模式,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创制了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农作物生物防控技术迅猛发展。
相关信息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对45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了禁用措施,其中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已全面禁止在国内使用,高毒农药所占比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70%下降到目前的1%。同时,我国在加快推广低毒农药,通过减免资料、优化审批服务等措施,加快生物农药等低毒低残留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步伐。在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主产区开展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示范,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探索补贴模式和推广机制,引导农民应用高效低毒农药,目前低毒和微毒农药占比超过84%。农业农村部称,下一步将结合制定《“十四五”农药产业发展规划》,5年内淘汰现有的10种高毒农药,积极发展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环保新型农药,促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与此同时,结合在生物农药领域的科技与产品优势,天惠联社在飞防技术方面亦有所突破:利用植保无人机,以农作物飞防植保为切入点,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测,搭建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为天惠联社成员提供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套优质高效农业服务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农业种植的标准化、流程化与精细化。
可以说,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天惠联社在生物农药研发和推广方面大力探索与创新,顺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势,探索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营销创新:从田间到餐桌的“高品质”与“零距离”
曾经在丰收季,茶叶的销售颇令黄登华等恩施茶农头疼。眼见一季的辛劳只能“贱卖”给周边省份前来“囤货”的中间商,他们痛心又无奈。而在消费端,尽管恩施富硒茶美名传扬,许多消费者有购买需求,但因市场鱼龙混杂,如何判断其真伪、品质,甚至寻找令人信任的购买渠道,同样是道难题。
如今,这道难题被天惠联社完美解答。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名为“有机惠”的APP,就可在其中搜索来自恩施的茶叶产品。在这里,恩施茶叶品类多样,不但明码标价,SGS、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出具的农残检测报告也显示得一清二楚。消费者只要按需下单,一键即可连通农户和自己的餐桌。
天惠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生物农药、生物微肥技术,帮助联社成员从源头防控农残,促进有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图/中新社
除了茶叶,消费者在“有机惠”上可以选择的农产品还有大米、蔬菜、食用菌、水果、蜂蜜、水产、各种畜禽等。这个隶属天惠联社和武汉天惠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垂直电商平台,在国内率先试水了农产品电商服务,通过共享“用户+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营模式,打通产供销环节,帮助联社成员将优质绿色原生态农产品由田间安全直达消费者的餐桌。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天惠联社打破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空间限制。除此之外,为了全方位锻造品牌,方便更多消费者直观了解农产品品质,天惠联社也在一些地区开设了实体店铺。
这些便捷的背后,有着天惠联社在农产品营销上的更多创新。针对部分成员社农副产品无分类等级、无标准、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品牌包装等现象,天惠联社派专人深入农户,举办关于品牌、包装及产品定位的专题讲座,就地取材,现身说法,通过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及社员,强化成员社的产品理念及品牌意识。
目前,天惠联社已经拥有60多个有机绿色认证标志产品,已注册天惠联社、食原、唐橙等5个商标,办理了流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许可证、商品条形码、二维码,根据成员社产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QS)备案登记,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及可追溯性。其中,“食原”原生态食材系列产品是国内第一个原生态农产品品牌。
有了品牌,品控成为关键。天惠联社的做法是,将成员社的农产品通过联社的生产线进行分拣初加工。进入天惠联社销售目录的农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联社提前与成员社签订需求计划,并对每个产品进行现场考察,制定验收标准。接到联社通知后,成员社发货至联社仓库,分类进行品牌化包装,货到仓库验收后两个工作日内,联社支付高于市场价5%的货款到成员社指定账户,免去了成员社的资金风险。农产品通过天惠联社的平台销售完毕后,如果年度有盈余,按照交易量(额)和出资额及成本原则进行第二次返还。
在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方面,天惠联社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研发优势,以及天惠联社的24家有机绿色、无污染技术合作蜂场,200家蜂蜜合作社,通过产业链孵化等方式,将有20余年历史的蜂产品老字号“康思农”拓展为集蜂产品经营、蜜蜂文化推广、社会公益于一体的综合性事业。
天惠联社成员社之一——武汉甜言蜜语养蜂专业合作社,就是天惠联社农业产业链孵化的成果。这家合作社主营业务是组织收购、销售社成员养殖的蜜蜂及蜂产品,以及为社成员提供蜂产品的初加工、运输、储藏和养殖技术及信息咨询服务,与康思农蜜蜂博物馆、康思农蜜蜂庄园三位一体运行。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一行在9月中旬的实地采访中看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甜言蜜语合作社依山傍水,野趣盎然。蜜蜂这个季节去“赶花”了,未能得见,而坐落其间的蜜蜂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对外开放。这家博物馆通过模型、知识展板、蜜蜂化石、录像、蜡染、书籍、养蜂工具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蜜蜂生物学特性、蜜蜂进化史、蜜蜂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养蜂业发展史、蜂产品知识等内容。
在这里,国际蜂业专家、学者可就蜜蜂饲养、蜂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加工、蜂产品的消费情况与食品安全等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参观者来说,来到这里则可谓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生态科普课程。一个专业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由此搭建。而正在进一步建设中的养蜂学院、生态养蜂场、蜜居(蜜月文化体验区)、采摘园、蜜源植物园、景观苗木园等设施,则将更加丰富参观者的体验和康思农品牌的内涵。
整体来看,将学术交流、生态教育、基地旅养和普通蜂产品、保健品、蜂日化品、健康蜜饮、蜂毒治疗“五位一体”实体零售店及电商平台销售相结合,正是天惠联社探索的蜂产品新型营销模式。
以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组建的团队为技术支撑,依托联社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反担保为资金纽带,以及一流的生物农药供应商,正在不断完善和建设的天惠联社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合力打造农业“阿里巴巴”——这是天惠联社的探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秦中春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较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天惠联社的发展模式有三个特色:一是实现了组织创新,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组织起来,实现了广泛、深入的联合和合作。
二是天惠联社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优势(比如主打富硒茶、蜂蜜等当地农产品),通过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天惠联社主打健康牌,走农业绿色生态之路,这就将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
三是在营销创新方面,天惠联社按需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这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做出的积极探索。
在接受本刊调研组采访时,王于武肯定了天惠联社的探索与成绩。而放眼于更大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未来,他认为,联合社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做好并不容易。他举例说,联合社如何有效解决社成员资金和农业保险问题,目前国内还未看到较为理想的实践。他强调,对于联合社来说,牵头人的能力十分关键,牵头人是否具备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能力,是一个联合社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政府在某些政策方面应该实现更多突破,赋予联合社更多的开拓空间,帮助其提升服务水平。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未来发展,秦中春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积极推进基层农业组织的联合和合作。他说,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把农业发展好。他特别强调,在相应的组织化过程中,要加大农民的参与力度,大力推进农民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实现这种结合,仍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探索。此外,联合社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围绕这些特色优势做文章;同时,在农产品终端营销方面,也需要进行更多创新和突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做好“三农”服务,征程未有穷期。我们期待,天惠这一联合社的“排头兵”继续勇于探索,为“三农”服务开创更多新境界。
机构名片
湖北省天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区位: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成立时间:2012 年1 月
简史:天惠联社涵盖种植、畜牧、水产等多个农业生产领域,其工商备案的社员单位不仅包括湖北省各地市的近600 家农民合作社,还通过联社服务带动了全国多个省份地区1000 多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天惠联社以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组建的团队为技术支撑,依托联社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反担保为资金纽带,亦拥有一流的绿色农资供应商以及正在不断完善和建设的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能够帮助成员社解决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缺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天惠联社的发展愿景是,2020—2023 年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规模达到5 亿元。
特色:天惠联社是国内首家省级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示范社”称号。其通过组织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等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服务成员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开花”,还助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在农业全产业链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我国“三农”服务开拓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