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2019-10-23孔爱君王亭亭赵盼盼孙亭亭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8期
关键词:臂丛心率麻醉

孔爱君 王亭亭 赵盼盼 孙亭亭

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是在上肢手术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好最有效的麻醉方法,麻醉师通过结合患者的解剖标志,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剂,通过阻滞阻塞神经区域来达到局部镇定麻醉的效果[1]。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往往拘泥于主刀医生的医术水平、患者个人身体状况等,通过反复的穿刺容易导致阻滞不全和并发症的产生。近几年,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2],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也在逐步发展,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中逐步开始使用超声成像技术。相比之前的传统方法,利用超声技术后能够通过实时成像显示精准定位,提高了手术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地避免了对患者的反复穿刺[3],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其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100例的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分得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为(41.77±11.25)岁;参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3.6±10.7)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符合对比条件。

纳入标准:需要接受上肢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不存在麻醉药物禁忌的患者;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家属配合并且签署相关同意文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过敏性体质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的患者;存在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无法正常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则接受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措施:将超声仪器的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将上肢贴在体侧并提醒患者放松[4],找到肌间沟做好标记,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5],在超声下找到臂丛神经分支后进行穿刺,通过超声监测穿刺针的移动情况,找到最佳的位置作为穿刺点,然后给予患者含量0.25%的布比卡因以及1%的利多卡因,在超声显示下明确药物的扩散以及分布情况[6]。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评估标准:手术完成较为顺利,手术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疼痛感以及不适感,视为显效;手术过程中存在轻度疼痛的情况,但能够完成手术,略存在不适感,但不明显,视为有效;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并且较为强烈,需要更换麻醉药物,视为无效。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呼吸困难以及Homer综合征;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镇痛维持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高于参照组,且数据对比验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其呼吸困难以及Homer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对比请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情况对比

表1 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情况对比(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x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x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数据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对比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对比

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镇痛维持时间以及疼痛评分数据与参照组相比优势均较为明显,且P<0.05,数据对比具体见表4。

3 讨论

臂丛神经主要由脊神经C5~T1前支组成,由筋膜鞘包围着前筋膜及其筋膜,治疗时需要将药物注射至筋膜鞘内,利用药物的容量和浓度阻断其分支和C5-8根部运动的全部感觉神经和脊神经纤维以及分支的神经纤维[7-9]。现今在骨科手术前的麻醉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臂丛神经阻滞[10],传统的解剖定位麻醉无法直观的找到进行穿刺的位置,往往更加依赖于麻醉师的个人经验、患者的个体差异、解剖变异等,一旦出现反复穿刺或盲目穿刺,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并且增加产生麻醉并发症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运而生[1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逐步运用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中,利用超声成像有效帮助麻醉师准确找到穿刺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12-13]。在超声引导下可以更好地辨别神经以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准确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也能够将臂丛神经在成像中清晰显示,对针插的过程以及局部麻醉的扩散进行实时的监测记录,使得麻醉师进行麻醉的过程更加的直观且可靠,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也可监测神经周围的药物渗透情况,确保药物阻塞的效果,避免患者因进行局部麻醉而产生的气胸、药物中毒、神经损伤等问题的发生。为避免麻醉过度、过低,对穿刺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穿刺的深度慎重把握,加强对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实时监控,保证麻醉组织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研究组则使用超声引导的方式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疗效、患者临床并发症(呼吸困难、Homer综合征)的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以及心率情况、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镇痛维持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研究组在各项数据上均由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上来看,使用超声引导在治疗疗效上有提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又有减少,说明其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臂丛心率麻醉
心率多少才健康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