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精至求艺,厚德弘毅修身
——男高音歌唱家梁召今访谈录
2019-10-23王彬入
王彬入
梁召今,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军旅音乐表演教研室主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青联委员。曾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金奖、“全国新人新作声乐比赛”一等奖等,并多次参加出访演出。这位低调、务实的歌唱家,是完全由中国声乐土壤滋养、培育而成的,他的代表作品跨越中外多种语言和风格,高超的技术使其在民歌、艺术歌曲、歌剧等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中转换得游刃有余,而演唱个性却并没有因此而褪色——气息、高位置、弱声处理、吐字咬字等交织配合,让他对每首作品的处理都显得别具一格。
让人感到些许费解的是,除了个人简历与演出视频外,梁召今几乎没有其他资料流传于网络媒体。从河北邢台的一所中专一步步深造至硕士研究生,从地方的歌舞剧院到世界级舞台,短短几句平实的简介,蕴藏的却是他不平凡、不平淡的艺术人生。这一路,关山越难坚守求艺之精益求精;这一路,风雨兼程垂范修身之渊渟岳峙。机缘巧合的伊始,在钢浇铁铸之中,终成就一生的追逐。
插无心之柳,玉汝于成
(一)
歌唱表演原本不是梁召今刻意规划的职业道路,而只是以一种爱好的形式陪伴着他的生活。在童年时代,京剧就是他的心头挚爱,小小年纪,唱一整本《红灯记》已不在话下。父亲单位的同事是他的忠实听众,每逢遇见,总要他唱上一曲,才肯放他离开。童年生活的小舞台与大家的赞许,在梁召今的心中埋下了歌唱的种子。
初中毕业以后,他进入师范学校读中专,打算日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并没有意识到以歌唱为职业的道路。作为班长,梁召今自然是班级文艺活动的主力,在一次学校举行的合唱活动中,他被选为领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老师的多次提议下,梁召今第一次将“歌唱”纳入职业的考虑范围,也第一次正式接触“声乐”这一学科词汇。
抱着尝试的心态,梁召今前往石家庄,找到河北师范大学的尹兆旭老师上了几堂声乐课,算是对声乐有了初步认识。他开始参加当地的声乐比赛,然而,业余学习与终身职业之间还隔着一道鸿沟。虽然演唱上略有所获,但中央音乐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的声乐专业极其有限的招生名额,让梁召今只能暂时放弃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声乐的想法,按照原有的体育特长被分配到中学做体育老师。
希望之舟虽难免一时搁浅,却终将在有心人的不懈奋斗中重扬风帆。工作后的梁召今并没有彻底放弃声乐学习,仅仅三个月后,新的机会从天而降。中国音乐学院与河北省联办的河北民族歌剧专修班开始招生,有十余个名额,老师和同学都在第一时间告知他这个消息,并鼓励他参加选拔。没有便捷的铁路交通,没有充足的经济支持,梁召今坐着公交车,跨越了四十公里的山路, 前往邢台参加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梁召今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初试就给前来招生的中国音乐学院的刘建华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通信设备尚未普及的当年,他甚至没来得及通知家人,便在刘老师的鼓励下留在邢台,一鼓作气,参加翌日的“第二战”。依靠邢台市群艺馆的董长路(音)老师垫付的住宿费,第二天,梁召今再次以良好的状态打动了评委,刘建华老师欣喜地对他说:“小伙子,回去之后保持现在的状态,准备参加在石家庄举行的三试!”
刘老师的肯定极大程度上鼓舞了梁召今,使他对声乐之路重新燃起希望。不曾想,复试结束回家后,父亲却泼了他一盆冷水:“这个东西你就当成学习算了,咱们家没有搞这个的,你怎么可能考上呢?”的确,一个没有音乐背景的普通家庭,对声乐这条路实在知之甚少,加之招生名额有限,经父亲一说,梁召今又觉得希望渺茫。
不久之后,三试通知真的下发到梁召今的手中,他前往石家庄考试,并再次得到刘建华老师的高度肯定。在那个年代,考上专修班这样的“大专”是非常不易的。一个月后,他正式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河北民族歌剧专修班的预备班。凭着良好的文化课功底,梁召今担任了预备班的班长,并于1985年成功考入了专修班。
在《长征组歌》 中担任领唱
(二)
天生的好嗓音为梁召今走上歌唱之路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专业学习的过程却远比想象的更加艰辛。进入专修班之后,刘建华老师成为他的主科老师,在声乐教学上费尽心力,可是梁召今却始终在气息的调控、声音的集中度、声音位置的统一等歌唱技术问题上不得要领,这也一度使他对学习声乐丧失了信心。他懊恼地追问自己,这样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的确,专业的声乐学习与梁召今之前对于声乐的印象相去甚远。一方面,从形式而言,在专业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当学生的演唱出现了问题,教师会直接指出,这就决定了其相对业余的集体或大班训练有了更多的针对性与更高的强度。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思考,融入个人的进一步理解并做出反应,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声乐教学讲究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比如气息的协调、口腔的打开、声音位置的统一等,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适当调整,使学生逐渐进入正确的轨道,在规范的同时又不失其个性。这样的要求对于接触专业声乐训练时间尚短的梁召今来说,是不小的考验,这个适应的过程只能是一场“惨烈”的孤军奋战。
声乐教学,有太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看不见、摸不着,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锲而不舍地揣摩、探索,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多重打击之下,梁召今虽有一时黯然,却不曾言弃。即便终点在天涯海角,也要以足音为歌,步履不停,总有穷尽之时。经过千万次的尝试、练习与反思,他终于逐步悟出了自己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渐入佳境,以真正专业的演唱水准毕业,开始了职业演唱生涯。
(三)
但是,三年的专修班学习对于成就一个优秀的男高音而言,实在是过于短暂。与众多歌者一样,梁召今也在学习道路上遇到了声部问题的困扰。在学习之初,梁召今学习了不少男中音作品(如《你不要再去做情郎》),因为他的中低声区甚至会比许多男中音的中低声区音色更浑厚、音域跨度很广。跟随刘建华老师学习后,他才被鉴定为带有戏剧性的男高音,可是小字二组的降b以上的高音仍是一大难题,直到专修班毕业之时,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也直接导致梁召今在声部问题上摇摆不定。
其实,声部的鉴定,是困扰很多歌者的问题,至今也难有定论。虽然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能清晰地呈现声带的构造与长短、厚度,但歌唱毕竟是人体多个肌肉群的协调运动,条件与方法都是影响歌者声部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年龄也会影响声带的发育程度(这本身就是一个变量)。更何况,即使声部确定,相应歌唱技术的解决也绝不轻松。梁召今通过向黎信昌、王秉锐、吴其辉等多位专家求教从而坚定了自己男高音的身份后,终于下决心彻底攻克高音。
1988年,梁召今毕业后回到河北工作,先后在河北省话剧院和河北省艺校工作。七年时间,他没有一刻放松自己的专业学习。随着歌唱能力增强,他的高音也逐渐有了突破,但状态依然不稳定。
1995年,梁召今参加“河北省绿丰杯声乐比赛”,因为高音的短板抱憾,这也直接促使他决定再次前往中国音乐学院向王秉锐老师求教。果不其然,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与训练,梁召今最终出色地解决了高音的演唱。
参加慰问演出
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
(一)
在梁召今的歌唱学习生涯中,曾跟随多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学习。每位专家各具优势,或是演唱的方法,或是对作品的处理方式。善于抓住每位教师的长处,也成为他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李双江老师的一句话让他受用终身:“一个歌唱家的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或一个教师的力量,也不是一蹴而就地成才,而一定是经过了不同教师的长时间雕琢。”作为学生,应不断吸取教师的优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职业歌唱演员、歌唱家。在多年的学习中,梁召今正是秉承这一理念,逐渐凝练出自己对歌唱方法的参悟与总结。
气息是一切演唱的基础,这是梁召今在跟随王秉锐老师学习后最深刻的领悟,也为他日后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梁召今参加“河北省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时,演唱了一首《生命的星》。在歌曲的结尾处,梁召今将一个长音“啊”处理为从中声区的小字一组的e直接连接到假声弱唱的小字二组的e,在绵长的气息支持下完成了连音的渐弱。赛后,一位之前不看好梁召今的专家特地找到他说:“小梁,你今天是超水平发挥啊,结尾那儿唱得太好了,那个弱声的处理,简直绝了!”最终,梁召今如愿拿下了一等奖。他说,这都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气息训练。
慰问演出中与战士互动
能以气息的功底让观众记住的歌唱家并不多,即便所有歌者都深谙气息的重要性。因为歌唱气息的训练是一件耗时长、见效慢的事情,坚持与否只有自己知道,不少人在练习中逐渐懈怠。
2003年,梁召今凭借一首“小歌”—— 《牧歌》斩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同样源于对气息的强大掌控能力。“金钟奖”是我国声乐界的最高奖项,高手云集。为了尽可能地凸现个人最高水准,参赛选手在选曲上都是反复斟酌,多选择难度大、易出彩的作品,而梁召今却反其道而行之。这首简短的《牧歌》一共只有四句:蓝蓝的天上飘着(那) 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很多人都演唱过这首作品,不同的是,其他人大多是半句一吸气,而梁召今却能一句一口气,加上结尾“爱煞人”三个字的高音弱唱,一共五口气唱完整首歌。声音的线条如同马头琴的长音一般悠长,有特别浓郁的草原风格,这样的演唱得到了当时的评委吴雁泽、郭颂等名家的一致赞赏。听到这样丝绸般连绵而温柔的声音,观众也即刻就辨认出这是来自梁召今的演唱。这不仅贴合作品对于草原风光一览无余的展现,也是忠实于“Bel canto”的核心审美“Legato”(连贯)。如同世界级大师卡芭耶、芭托丽,她们的代表作中都有以气息见长的、为他人所不能为的长线条乐句。
(二)
咬字与吐字问题也是广泛存在于歌唱各个阶段的难点。无论“美声”“民族”还是“流行”,均很讲究咬字与吐字。“美声”咬字强调的是统一性、规律性,声音的协调、统一的状态等。比如唱歌剧咏叹调是不能降调的,否则歌剧无法演出。这是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在这些要求上想要求新、求变是不允许的。相比之下,一些中国作品的演唱是可以有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必须是基于一定的规律之内。而“民族”讲究的则是一种风格。所谓风格,就是说在唱不同地域的作品时,掌握语言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其中,方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比如信天游,它的咬字与日常说话不一样。又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高山(san) 上(sang)哟”,就必须有点儿四川方言的发音在里面。简单些说,就是平舌与翘舌、边音与鼻音都与普通话不同。方言发音加进去,这种风格性就出来了。“流行”的咬字与吐字讲究一步到位,无论强弱,字都要准确、清晰。
汉语的咬字归韵有自己的特点,应该予以重视,否则连中国人都听不懂的歌唱,外国人就更听不懂了。梁召今表示,作为一个中国歌者,一定要唱出歌曲中的民族文化内涵,才能感动他人。对于一些用美声唱法唱中国作品咬字难以准确的言论,梁召今不以为然。正所谓“洋为中用”,歌唱界大力发展美声唱法的目的,最终一定要落在为弘扬中华文化助力的落脚点上。因此,唱好中国歌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美声”歌者的必修课。
同时,梁召今认为:“唱好中国作品,与演唱外国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咬字的方法正确,一定能找到语感。”
其实,究竟如何才能解决外国作品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始终是声乐学习者和专业演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声音好,但咬字听不懂”,似乎成为很多中国“美声”歌者的标签。有人将这个问题归结于语言学习,主张要出国跟当地专家学习;有人甚至悲观地将这个问题划为不可解决的“母语习惯问题”。但梁召今却在传统的中国声乐教学中,高标准地完成了外国作品的演唱。尽管从未在国外留学,但梁召今在多次演出、比赛中演唱的外国作品得到了外国专家的高度认可。当他在意大利演唱歌剧咏叹调时,意大利专家竟以为他是跟随意大利老师学习的。他演唱的德语艺术歌曲,也曾在比赛中打动了来自德国的指挥。
2009年,梁召今出访意大利,一曲《今夜无人入睡》令一位意大利男高音无比震惊。这位男高音原本怀着对他演唱咬字的质疑,拒绝合作,甚至放言说,这首歌对于梁召今来说,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但在听完梁召今的演唱后,他立刻转变态度,甚至邀请梁召今留在意大利,并主动帮其联系能提供奖学金的学校让他学习,方便日后在欧洲的巡回演出。虽然,因工作与年龄的多方因素,梁召今拒绝了邀请,但也足见他的意大利语功底是非常扎实而纯正的。
梁召今坦言,出众的语感其实就来源于朗诵。他说:“我会把歌词朗诵出来,拼读歌词只是语言学习的起点,必须要朗诵,而且要有感情地朗诵。当朗诵的感觉对了,自然也就唱对了。”梁召今在准备德语艺术歌曲时,也曾长期跟随中央电视台的“走进德国”节目学习,通过朗读来寻找语感,最终实现对风格的把握。因此,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语言,都要遵循诵读学习的原则,从量的积累入手,不断地朗诵,从而达到语感上质的提升。
(三)
男高音的“关闭”技巧,也是行内常常提到的词汇。梁召今认为,所谓男高音的“关闭”,其实是过渡声区,尤其是在小字二组的e、f、升f的音区,男高音真假声的通过会感到有一定的阻碍,像是一道小小的屏障。为了让歌者能顺利地通过这道屏障,通常在演唱时加入其他元音,使得声音不容易“破”,且能自然地进行真假声过渡。这种技巧叫“掩盖”,也有人称之为“关闭”。不管哪种说法,实际的含义都是指在演唱这个音区时需要更加小心。如若不过渡,直接用真声或者不“关闭”的“开着”唱,就会对声带造成一定的伤害。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斯苔方诺就习惯直接用原生条件演唱高音,这也直接导致他用嗓过度、积劳成疾,到了一定年纪后就唱不了了。这与戏曲里的“倒仓”是类似的。如果没有“关闭”、没有过渡声区技巧,也许靠着年轻是可以撑一段时间,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仍然掌握不好技巧的话,之后的歌唱寿命会很受影响。
立坚韧之志,德艺双馨
一位歌唱家的成功之路往往不是一片坦途,而是在不断的挫折打击与重整旗鼓中前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也需要自我反思与总结,加以持之以恒的品性。在谈到个人经历时,梁召今提到了生命中几个重要的节点,促成了自己逐渐形成严于律己、勤于学习、慎于工作的珍贵品质。
(一)
歌唱等舞台表演艺术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舞台上,不容许演员有一丝一毫的失误。一旦有瑕疵,面临的便是结果的天差地别,机会的失之交臂。
梁召今在中专期间,偶然参加歌咏比赛,发现了自己的声乐特长,由此获得了以声乐特长留校做音乐教师的机会。原本一切顺遂,却因为在毕业前的一次演出里意外忘词,失去了留校的机会。当时,老师一直替他辩解说:“小梁条件好,以后还可以考学,继续深造。”但校长却顾虑:“唱歌忘词,他能考上学吗?”始料不及的失误深深刺激了梁召今,也让他明白,舞台上没有任何理由或借口,唯有一点——不容有失。
而在上台之前,除却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外,个人生活的自律也异常重要。观众的掌声与呐喊,不仅包含对艺术家在台上表演的崇敬,也潜藏着近乎苛刻的标准。因为,对于观众而言,观看演出或许是期待已久的一次美好体验,对艺术家会理所应当地生成“十年磨一剑”般惊艳亮相的预期。但对于演员而言,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承担着观众的超高期待。即便是工作之余,也无法完全放松,因为生活习惯对演员的演出状态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
梁召今的闲时生活很简单,只是有时小酌几杯,以寥解疲乏,却不想因此而出过两次演出事故。他回忆,第一次是在北京安贞桥附近的一个剧场演出《长城颂》,中央电视台录像。那是他毕业回到河北工作后第一次返京,去刘建华老师家,情绪便有些激动、喝了点儿酒,导致他在下午录像时唱“破”了音。第二次是1996年“全国声乐研讨会”期间,王秉锐老师主讲公开课。中午吃饭时因为抹不开面子,梁召今喝了点儿酒,在公开课上做示范时声音状态很不好,最后王老师不得不亲自示范救场。两次失误,令梁召今十分愧疚。自那以后,梁召今就戒酒了。无论工作与否,他都不能容许自己再埋下这种“失控”的隐患。
这就是舞台的残酷之处,它承载着观众的热情,也充斥着对表演者的无情。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艺术家们日日接受着观众的“检阅”,且越是声名远播,越是如履薄冰。所谓“高处不胜寒”,他们只能以吹毛求疵的方式苛待自己,只求每一次上台的无懈可击。
下部队随营培训教学
(二)
艺术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梁召今的艺术生涯也是在学习、工作、比赛、演出多种状态的循环中交叉进行的,他说:“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个成绩都来之不易。”
梁召今从中国音乐学院专修班毕业后,在河北工作了七年,演唱功底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磨炼,但也因工作的缘故,缺少跟随老师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1995年的那次比赛,他原本满怀信心,结果却名落孙山。晋级选手中,甚至不乏算得上他学生辈的年轻歌者。比赛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
比赛的打击迫使梁召今正视自己高音的短板,也让他认清了歌唱道路上不进则退的现实。这不是一场“一考定终身”的简单答卷,而是永不停止的竞争。过去的成就只是瞬间的光环,如若不继续前行,很快便会被淹没在新的浪潮中。于是,梁召今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赴京跟随王秉锐老师上课。三百多公里,他坐着火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跑了四年,风雨无阻。
“业精于勤,荒于嬉。”梁召今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践行着这句箴言。选择歌唱作为职业,就是选择了一条没有护栏的独木桥,陪伴他的是每日从无懈怠的练声,与对声乐作品、声音技术不断地思索、钻研。
同时,舞台艺术的呈现并不完全是台下准备时的原版再现,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临场心态的影响。演员需要在谦虚与自信、沉着与兴奋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一旦在成绩面前把持不住,沉浸在自满中,那么,再充足的准备也都逃不过功亏一篑的结局。
梁召今也曾有过年轻气盛的过往,在比赛中吃过心态调整不当的亏。1998年,他在天津参加国际声乐比赛的选拔赛,初赛发挥得很好,听到了不少评委的夸赞,内心的喜悦与得意不受控制地翻涌上心头。在决赛开始演唱第一个音时,他偏高了整整纯四度,出现了严重失误。
2000年3月,他再次参加选拔赛,又出现了意外。那时,小字二组的降b他已经唱得很稳了,第一轮反响非常好。第二轮的时候,当演唱到最后一首歌《圣洁的小屋》时,梁召今一时走神,突然想到老师和他说过:“召今,以后你唱的时候,这里可以不要偷这口气了。”他鬼使神差地做出了新的尝试,遗憾的是,他发现正是因为这个即兴的“发挥”导致后面气息不够,从未出过问题的HighC居然破了,当即便听见台下“哦”的一声和随之而来的叹息声。唱完之后,梁召今很沮丧地坐在了观众席的后排。比赛结束后,周(小燕)先生从评委席上站起来径直朝他走过来,说道:“小梁,你今天出了点儿失误,这对你也是好事,是一个经历,男高音出点儿失误很正常,多锻炼。”
经历了两次心态不正导致的失误,梁召今在心态的修炼上下了很大功夫。学艺先学德,其实蕴含着对学艺者的多重要求。不仅是勤于学、敏于思,更是静于心、寡于欲。能控制好个人的情绪,是艺术家修养的重中之重,也是其艺术造诣的决定因素之一。历经无数次的磨砺,终成就了梁召今如今舞台上的从容自若、万事泰然。
(三)
2000年,梁召今被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特招入伍。军旅生活的经历对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工作到做人,可以说是人生的再塑造。与战士们的相处,让他无数次被感动、净化和升华。
战士们对工作的付出永远是不计回报的,令人肃然起敬。一线战士的生活是如何艰苦,常人难以想象。而他们在艰难和单调的生活中所保存的最宝贵的真诚、热情,也足以令人感动异常。梁召今回忆道:“有一次,我们上高原给战士演出,高原上的战士们脸蛋都透着高原红,加上缺氧,他们的眼神看上去甚至有些木讷。我们上去后演出几乎是倾尽全力,最后我们把身上的所有东西都留给了战士们作为纪念。”
一线战士们的事迹一直感染、感动着大家。因此,即使是在某些风气不太理想的时候,给战士的演出也有着严苛的规定——绝对不允许假唱。梁召今说:“我们希望用真情去感动他们,这也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做到的。”的确,当面对这样一群可敬又可爱的战士,文艺工作者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把最美的歌声留给他们。所以,每次下部队,团里的演员们都是争着去、抢着去。部队,对于每一个在这里成长过的人来说,是教育、是激励,也给每个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梁召今说:“唱歌、做人,都不可放松,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真正地为部队服务、为人民服务。”自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至今已34年,他秉承着这样的信条,一直钻研着歌唱技法与音乐表达,活跃在各大舞台。2010年,他成为一名声乐教师,任教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这也算是重新回归了事业的起点,他一直觉得当教师才是自己的职业归宿。为人师表的重担在肩,梁召今对自己的言行与教学要求更加严谨、慎重。他所传承的,不仅是歌唱的艺术精粹,更是为师为人的高风亮节。他将以一生的克己勤勉,书写这关于为学、为艺、为师、为人的篇章。此一篇,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