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两地 与水共生,与土地共荣
2019-10-22龙芊霓
龙芊霓
夜幕之下,十字门水道两侧的珠海与澳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霓虹闪烁。2018年除夕,珠澳两地璀璨的夜景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世界观众为之惊艳。视角从空中俯瞰而下,彩灯之间的十字门水流不息,宛如一条围绕在珠海与澳门之间的丝带,陪伴着两地,连接着同一片故土。
每日在横琴码头与路环两个码头间往返的船长李国兴,到对岸买日常用品的洪姨,已经是澳门永久居民身份的范国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年轻学子……20年奋斗与变迁,船来车往,上千亿的投资项目强劲地推动着两岸发展,诸多大型机械24小时不间断轮流运转,两岸处处涌动着大发展的热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亦在这里,与水共生,与土地共荣。
渡口到码头的20年
船长李国兴熟练地拨转着手中的舵盘,绕过取水船,将顺达128渡船驶向对岸的澳门路环码头,载上横琴居民回横琴码头。20年前,横琴大桥正式通车,李国兴便和横琴码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99年9月28日,横琴大桥正式启用。在此之前,横琴与珠海市区靠渡轮来往,1986年至1999年,李国兴就一直在这条航线上工作,“当时横琴居民去市区购买生活用品都通过渡轮。横琴大桥通车后,渡轮不再是唯一的交通方式。我就转到横琴码头往澳门路环码头这条航线来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在澳门回归日的前几天,李国兴离开了工作13年的航线,转到横琴码头工作。
李国兴是横琴新区红旗村人,红旗村是横琴新区距离澳门最近的自然村,与对岸的澳门路环水面近距离不过200米。“以前横琴岛11个自然村都没有什么外来人,澳门人说我们这边是一片汪洋。横琴人基本是依靠种菜、打渔、养蚝谋生。水道中渔船穿梭频繁,两岸居民自由往来。”李国兴记得,二十世纪70年代末,十字门水道两岸经济差距较大。夜幕降临,对岸的澳门五光十色,这边的横琴却漆黑一片。澳门农产品价格较高,一些横琴居民会带上农产品上渔船到澳门贩卖,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回报。还有的横琴居民借地理位置优势,选择到澳门务工。
为加强边境监管,横琴渡口开始有了渡船,凭借横琴岛村民证乘坐渡轮。每天9次航班,最早的航班在早上7:30,最晚的下午4:30,所有人必须当天往返。起初,每天约有300左右的横琴居民到澳门做买卖。1996年前后最高峰期时,横琴渡口每天有近600人往返两岸,当时有40名船员专门运作这条航线。近年来,随着横琴新区的大力开发,横琴岛内涌现出大量的工作岗位和赚钱机遇,通过横琴渡口到澳门谋生的人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到对岸探亲或者购物。如今,每天渡口往来的村民不足200人,来往人流量已不如从前。
同一个码头,同一条水道,5分钟的航线,李国兴开了20年,也亲历着两岸变化的点点滴滴。横琴码头附近停着很多渔船,但这里的渔民大多并非本地人,横琴本地人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这几年李国兴再把渡船开在水中央时,他发现澳门一侧依然高楼华丽,而横琴的一侧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日新月异。
“现在横琴的年轻人就算去澳门玩,也一般不会从这里过去。他们从横琴口岸,走莲花大桥过澳门。渡口对他们而言,就像是等公交车,码头要等船。横琴口岸24小时开放,他们随时都能过去。”横琴口岸距离横琴码头不过10分钟的车程,从口岸过境澳门无需受当日必须返回横琴的限制,对于年轻人而言,要方便得多。现在从横琴码头前往澳门的一般是红旗村村民,因为码头就在村里,不少家庭主妇每周都会到对岸购物几次,为家中添补一些日常用品。
“每年澳门回归庆祝焰火晚会,我们在这边也能看到。横琴因为与澳门临近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很多关注,与政策扶持。同时横琴也作为澳门的伙伴,为澳门提供了很多资源上的支持,两地相辅相成”,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恰逢横琴新区挂牌成立10周年,对于横琴与澳门的未来,李国兴充满期待与信心。
李国兴走到横琴码头村民出入澳门通道大厅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下午2:38。每天下午2:40的航班是村民回来的一个小高峰。李国兴不慌不忙地上船,虽然每天开船往返两岸码头,李国兴说自己一年也没去过几次澳门,家中妻子每周会去两三次,“她去澳门八佰伴、新苗超市这些地方购物嘛。”李国兴的妻子正准备搭乘船回来。
你我生活變迁的10年
李国兴开着渡轮驶向对岸,马达“突突”的声音惊起河中正在捕食的白鹭。没过多久,渡轮归来,船上简单设了几个座位,不过航程短暂,没有几个人坐下,而是站着。这班船有30余位居民回来,大家长期往来,又几乎都是一个村的人,非常熟络,正有一搭没一搭地相互聊着天。
渡轮靠岸横琴码头停稳,居民陆续下船。他们与拱北口岸提着大包小包的来往旅客不同,并没有提着太多物品,一些类如纸巾、洗发水、沐浴露等家中日常用品,数量也不多。上岸后,居民们有序进入村民出入澳门通道大厅,等待边检民警查验证件。检查结束,偶尔会有几位不赶时间的居民和民警聊上几句家常再离开。
“两地间物价有些小差别,澳门日用品的选择更多,过去也方便。”洪姨刚从大厅检查出来,提着手中的日用品笑着说。她介绍,2009年之前,横琴人到澳门,大都是为了谋生过去工作,澳门人过横琴大多是来钓钓鱼。如今两岸发展如火如荼,也在影响着两岸居民的生活方式。
养殖生蚝曾经是横琴的支柱产业,但现在横琴本地人已经很少养蚝,一是因为开发,蚝田被征用,养殖面积缩小,村子周围再没有养蚝的场所;二是大家生活改善后,很多人改做生意或将养蚝的场所转租给外地来的渔民养殖。曾经传统的农渔生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业。曾经一到晚间就沉默的横琴变得生动起来,车流涌动,打桩机的声音此起彼伏,高楼灯光与澳门的霓虹交相辉映。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进入全速发展通道,仅2年时间,就有17个重点项目先后动工。越来越多的开发项目进驻横琴,对岸的澳门也有不少项目落户横琴,加入这片土地热气腾腾的建设中。
2013年9月,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按照澳门法律管辖。澳门大学第八任校长赵伟慷慨激昂地赞叹道:“这是一个澳门大学的梦,也是所有澳门人的梦。”新学期开启,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迎来首批学生。他们离开在氹仔的旧校区,乘坐公交驶过娱乐城林立的公路,穿越约500米长的海底隧道,約2分钟后,走入比旧校区大20倍的新校区。
“有了横琴这片土地,澳门大学校园变得独一无二。”新校区内,朴素淡雅的岭南风格与色彩艳丽的南欧风情建筑融为一体,园林、山水点缀其中。这所从规划到落成都备受瞩目的高校,让在这里成长的学子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息。
利好政策“现在时”
在广东省发改委网站上,对横琴岛的描述是:“一国两制”的交会点和“内外辐射”的接合部。对于澳门人范国全来说,两地的政策也在他的家庭生活中有交会:一个家庭,既有澳门身份的亲人,又有珠海身份的亲人。琴澳两岸之间来往密切历史已久,上世纪90年代,澳门大赦:当天在澳门的人,都可以申请成为澳门人。范国全的母亲当天正好在澳门,母亲便申请成为了澳门永久居民。随后,他的父亲也申请去了澳门。按规定,夫妻双方均满60岁后,可以为一个子女申请澳门身份。2011年,范国全为方便照顾老人申请成为澳门永久居民。不过,范国全选择继续留在横琴工作。
“两岸之间现在没有太多不同。”在横琴码头工作的范国全说道。得益于横琴与澳门两地间深度融合的推进速度,身份上的变化,并没有让范国全感受到两岸之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的暂住证和居民身份证也没有太多差别,样式看起来都差不多。”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款式和内地二代居民身份证一样,只是正面多了一行通行证号,证件号码与身份证号码一样,都为18位数,其中81开头代表香港,82代表澳门。这意味着,凡是需要绑定身份后才能享受到的便利服务都对范国全开放。“前些日子,我的水上工作证快到期了,我还以为我再次申请会受到影响,但后来了解到,我只需要去相关部门换证就可以继续有效。”范国全起初担心自己的工作证会受到自己申请澳门永久居民后受到影响,没想到换证手续的办理也非常顺利。
“社保也是这样,我能在横琴继续缴纳社保,享受同样的便利和保障,各项对澳门身份的保障政策推进,其实我没感觉到两地间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何况横琴这几年的发展肉眼可见,我们的生活都很惬意。”2019年7月1日起,珠海市正式推出“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不改变现有政策体系、经办模式的基础上,为澳门居民来横琴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这一利好政策的发布,符合条件的范国全能享受到珠海市同等医疗保险的待遇。“我是第一批领卡的,当时还有媒体采访我了,我的照片都有被报道。”范国全乐呵呵地和我们分享领到珠海医保社会保障卡时的欣喜。澳门私立医院较贵,公立医院排队时间较长,能享受到同等社保福利后的范国全需要看病时,可以将两岸的医院都纳入考虑范围,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范国全自己都难以想象,两岸的发展速度竟如此惊人,且每一项政策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日常息息相关。
两岸的居民紧密相连,为生活共同努力。珠海与澳门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搭档,两地间居民走动交流让两岸命运更为紧密相连。横琴今夕不同过去,快速的发展以及各项生活配套的建立与完善,让两地变得更加宜居。澳门依然是珠海人的购物好去处,珠海也深受澳门投资者的喜爱。两地也将会继续携手前行,一水两岸,共同走向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