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部控制在民营企业中的现状、作用和完善措施

2019-10-22杨飞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

杨飞

摘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确保企业合法合规运营、资产安全完整性和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资料的真实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受管理理念和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还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当前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在民营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旨在对民营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  民营企业  现状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民營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取得了快速发展,内部管理制度已经逐步健全,一些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为实现扩张和做强,开始通过IPO申请上市来进行融资。但是从近年拟上市企业IPO审核被否的原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一项重要因素。那么在实务中,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如何,完善的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有何主要作用,又该如何完善?

二、当前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加以分析:

(一)内部环境现状

民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基本环境,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个环境仍然因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而比较薄弱:一是民营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难以发挥其审批、监督的职能,易出现内部控制人现象,弱化了内部控制的相互牵制作用,使得内部控制的管控有效性受到影响;二是受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没有建立系统化、体系化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主体分散、制度衔接不到位以及执行中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难以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合力。

(二)风险评估现状

当前民营企业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主要以管理层的主观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风险的识别一般是在风险特征较为明显或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依据管理层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来进行,对于风险的敏感性不足且识别能力较弱;二是在风险分析过程中主要以内部风险及其成因为主,较少涉及外部因素且在风险分析过程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不多,风险分析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弱;三是在风险应对方面过于被动,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应对的防御性机制和体系,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控已经出现的风险而设计,从而使得风险应对处于被动低位。

(三)控制活动现状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的过程,当前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的现状是制度与执行相互脱节,即所建立的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管控流程、审批流程和制度并未在涉及具体业务时被严格执行,普遍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大幅削弱了控制活动的管控作用。

(四)信息与沟通现状

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沟通是确保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在信息与沟通方面主要依赖于逐级汇报、口口传递的方式,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信息与沟通的速度和效率有待改善。

(五)内部监督现状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内部监督的渠道主要有两点:一是监事会通过监督职能的发挥来实施内部监督;二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来发挥内部监督职能,但是这两个渠道目前在民营企业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职能,主要原因是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流于形式,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独立性不足的问题使得其难以开展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三、完善的内部控制在民营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分析

结合民营企业目前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自身的管理特点,从总体上分析,完善的内部控制对于民营企业的运营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于民营企业的运营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即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一方面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各项控制措施确保职工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及预期经营目标,从而使得各项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升运营效率。

二是能够有效防范民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风险评估方面也是比较成熟的,它能够及时识别民营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以提示管理层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降低了风险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机率。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控和动态监督,防止各种舞弊行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民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批、执行和监督流程的多层性强化,将管控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有效阻止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四、民营企业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措施

结合民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内部控制对其运营管理的主要作用分析,建议从如下角度采取措施来完善其内部控制:

(一)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强化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确保内部控制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实务中民营企业应当从三方面采取措施来强化内部环境:一是管理层转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二是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设计,注重权力集中分散的有机统一,以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牵制力度,坚决杜绝内部控制人问题;三是提高决策机制的民主性,即通过建立联合决策机制来防止个人因专业判断力不足和主观性而决策失误的问题。

(二)对风险评估机制进行完善

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不仅要提高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遵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式,提升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结合风险分析结果,针对风险成因进行风险类别划分,进而制定出预判性较强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民营企业的破坏性。

(三)采取措施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活动被有效执行,提升内部控制活动的约束力

针对上文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脱节的现状,建议从绩效考评入手,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参考因素,以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管控约束力。

(四)建立信息化的信息与沟通体系,提升信息与沟通的效率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要素,可以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管控作用的发挥。

(五)从强化内部审计入手来提升内部监督力度

在实务中要强化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是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组织结构的独立性入手,确保其能够对内部控制发表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则要将内部审计监督对象从财务会计拓展至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

五、结束语

本文从民营企业的视角,重点探讨了其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对其运营管理的主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民营企业改善其内部控制水平,实现健康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传荣.内部控制在民营小型企业TH公司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05.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