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经典诵读”融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
2019-10-22于春梅赵旭潘贺男
于春梅 赵旭 潘贺男
摘 要:弘扬传统经典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传统经典蕴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又是对青年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因此,新时代将“经典诵读”这一活动融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中是一项崭新的课题与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是将经典诵读与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统一起来,阐述“经典诵读”对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作用,探索融入新时代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崭新路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高校社会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152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蕴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要“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这对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文化素养,增强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起来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指出“文化”就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经典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经典,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软实力。在高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广大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体味我心光明的豪情,更能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用经典激励学生奋发斗志,弘扬经典精神,不仅能够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又是促进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也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这些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的节目,从不同层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推广。这些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都极具创新性,有的将古诗词谱成曲子,以歌曲的形式进行传唱,使人们朗朗上口,真正实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的初衷。诵读经典篇章,不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2.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需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一些西方错误思潮在“蠢蠢欲动”,试图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例如,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东亚的“新儒学”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等,这些错误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更要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就更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和时代基因,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认同,奏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共鸣。2018年10月开播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是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使广大学生更为深入的领会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经典诵读”活动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在经典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立下志向,有效地挖掘经典作品的魅力,而且能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将更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经典诵读”对高校社会责任培育的作用
高校社会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有之义,更是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绿色通道”。高校社会责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家是最小國,国是千万家”体现着“责任”二字的磅礴力量,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国家就会有力量,民族就会有希望。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民族的脊梁”—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意义非凡,非凡之处不在本身,而在其育人效果。因此,高校社会责任教育迫在眉睫,而传统经典文化蕴含了丰富的责任教育的内容,对培育高校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特殊的作用,而将传统经典创新性的育人载体和育人模式贯穿始终,最终才会培育出有使命感、有家国情怀的青年学子。
1.“经典诵读”的时代维度: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需要后人承继和拓新。高校中“经典诵读”就是用另一种独具创新的形式让优秀经典走进大学生的课堂,走进大学生的头脑,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课前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形式是全体起立集体诵读经典,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经典的内在力量,更能体味到古人胸怀天下的家国豪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经典的感染与熏陶。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朝历代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命脉,这种命脉需要后人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是需要传承下来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场域,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优质素材。高校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政育人的核心内容,高校大学生是否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乎着国家前途与命运。一个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会将自己的命运紧紧的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课堂教学是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通过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觉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不是口号,而是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责任担当。“经典诵读”的时代维度是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基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兴替形成了许多历史经典,这些历史的“痕迹”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唯有薪火相传,才能牢记使命;唯有开拓创新,才能砥砺前行!
2.“经典诵读”的价值维度: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旨归
新时代,“经典诵读”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逻辑架构和知识图景。从“经典诵读”的价值维度入手,把握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规律,这是新时代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创新之处。何为价值?马克思曾经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间接地指出:“凡事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事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朝历代经过风雨的洗礼和历史的流变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历史沧桑的洗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绽放着时代光芒,这足以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得起时代考问的,是经得起实证考验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包括国家和民族责任教育、社会和家庭责任教育、自我责任教育等,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完美人格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经典核心要义为新时代高校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借鉴。从“经典诵读”的价值维度出发,选取最能让学生深受启发、深受教育的经典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项艰巨任务,从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上创新,让国学经典更加鲜活起来,生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景,吸引新时代大学生的眼球,使高校社会责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经典诵读”的实践维度: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逻辑进路
“经典诵读”融入大学课堂的根本目的和逻辑旨向在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爱国情怀。“经典诵读”从实践维度入手,是新时代大学生外化于行的根本路径。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根本愿景就是将大学生的内在责任意识转化为外在责任行为。新时代我们要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继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实践维度角度开展深入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摸索,从而提升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新时代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形成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
三、“经典诵读”融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
传统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包含了五千年文化思想硕果。“经典诵读”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更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修为的关键渠道,使大学生自觉接受“传世经典”的熏陶。将“经典诵读”与传承文化相融合,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之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可借鉴的新型范式。
1.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为基准,编写“经典诵读”校级读本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佳作浩瀚如海,高校应当择优选取适合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经典佳作,尤其在选取责任教育方面的佳作时,更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校级读本制定结束之后,开授“国学讲堂”“传统文化论坛”等课程或者搭建相关平台,面向全校让学生接受传统经典的熏染,并逐步形成常态化授课制度。将成绩单装进毕业生档案,一个人对国学的尊重程度决定其未来的就业形势。
2.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为标尺,将“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
“经典诵读”活动要向全校院系展开,形成学校、各二级学院联动机制,将各学院的早自习或者晚自习时间作为经典诵读的固定时间人,让“日日有诵读”成为常态,使学生自觉养成诵读的好习惯。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经典诵读”的大型文艺汇演,使学生通过文艺汇演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此外,学校的大型社团、例如:文学社和读书社可以定期在学校举办“经典诵读”活动,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在报告厅进行成果汇报展览。
3.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为准绳,将“经典诵读”活动系列化
系列化是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它是对“经典诵读”的内容进行的合理优化和最优配置,是在操作层面对“经典诵读”内容的科学化整合。首先,在每学期全校范围内进行“经典诵读”大型文艺汇演。以“戏剧”的形式融入到“经典诵读”之中,提升“经典诵读”的鲜活力,更加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在认知和理解之上,学生才会对“经典诵读”产生兴趣以及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其次,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定期开展国学经典讲座和“经典诵读”论坛,以讲座和论坛的形式对国学经典和“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宣传。
4.以高校社会责任教育为目标,将“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革命志士红色家书以及领袖人物的经典论述等,组织学生们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时间集体起立诵读,用经典营造富有激情、青春气息的课堂文化氛围,这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优秀文化經典,使学生们在读经诵典中不仅丰富了知识含量,提高了学习热情,弘扬了优秀文化经典,而且它像丝丝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学生心灵,无形之中修养了自身德行,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程中更为持久的力量,高校更应该自觉承担起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践行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5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6.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27.
〔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N〕.2018-12-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