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聿铭:用一生惊艳了时光

2019-10-22

环球慈善 2019年5期
关键词: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

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一生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无与伦比的精美建筑,拿下众多建筑界的重头奖项,被不少媒体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这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在美国的家人和工作伙伴向美国媒体证实,贝聿铭于5月16日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贝聿铭是1983年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擅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贝聿铭在耄耋之年仍主持设计大型建筑,他的代表作品成为不同国家、城市的“地标”,跨越两个世纪,流芳建筑史册。

跨世纪耕耘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苏州经营中医药的大户,到了清末民初又开始涉足金融业。父亲贝祖贻为银行家,1919年到香港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在中国广东省出生,父亲是银行家,家境富裕,少时在上海和香港接受教育。

苏州知名园林“狮子林”是贝家祖宅,小时的贝聿铭通常会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台、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间,“狮子林”赋予了他对建筑最初的审美和灵感。成名后,他曾赞叹苏州园林的迂回曲折之美,认为其在有限空间内给人无限遐想,并称这成为他个人创造力的启蒙。随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贝聿铭见证了上海国际饭店的拔地而起。他曾告诉媒体:“我被它(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他1935年留学美国,攻读建筑学,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1948年,贝聿铭由纽约市地产开发商威廉·泽肯多夫聘为建筑总监,得以积攒参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的经验。他1954年入籍美国,次年创建“贝聿铭同仁建筑师事务所”,1959年设计完成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第一座摩天大厦“一英里高中心”,成为他接手美国及国际一系列“大单”的开始。

贝聿铭多采用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自己的作品,善于运用几何图形与光线的自然结合。他曾说,光线是建筑设计最核心的元素,技术和材料都是其次的。

贝聿铭1979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院金奖:1983年获一些人称作“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1988年获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1992年获时任总统乔治·H·W·布什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即美国政府授予本国公民的最高荣誉。同年,两个儿子联合创建“贝氏合作建筑师事务所”,贝聿铭的事务所更名“贝-科布-弗里德建筑师事务所”。

貝聿铭1990年宣布退休,但继续参与设计项目,耄耋之年仍有两件大型作品问世:一是坐落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人工岛上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8年11月开放;二是2009年开放的中国澳门科学馆。

用作品说话

贝聿铭声名鹊起的突破点发生在1964年。他战胜许多声望卓著的同行,如路易斯·卡恩、路德维希·米斯,成为美国波士顿市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的主设计师。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说,其他候选设计师都很优秀,但她对贝聿铭的风格情有独钟,因为“他喜欢把建筑做得美丽”。两人成为朋友。图书馆1977年动工,1979年落成。

他的另一设计作品、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开放。《华盛顿邮报》称赞它是“一部光线与大理石、色彩与玻璃、画作与雕塑合奏的建筑交响乐”。建筑师丹尼斯·夏普在《21世纪的建筑:一部视觉历史》一书中评价它“帮助塑造了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美国各地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理念”。

由于主持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大奖评委会认为,贝聿铭的建筑体现了对现代主义的信仰,并因精妙的细节、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赋予人性化特色。

他一生主持设计50多座建筑,分布于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卡塔尔……

1982年,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开业。

1989年,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开放;同年,中国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落成。

1995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摇滚乐名人堂开放。

1997年,日本滋贺县私立美秀美术馆竣工……

西方媒体报道贝聿铭去世消息时,不吝用“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多才多艺”“高雅”等溢美之词描述他和他的作品。

但在上个世纪,他那显现几何感、线条凌厉、利用透明材料制造光影效果的设计风格超前于流行审美观念:即使成名后,他对一些地标建筑的设计方案曾备受争议,遭遇最大抵制的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入口处“玻璃金字塔”设计。

卢浮宫入口处现代主义风格的玻璃金字塔,被公认是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如今与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卢浮宫一道成为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景点。然而,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以前,其设计理念曾遭受巨大非议。许多法国人认为贝聿铭富有现代感的设计会毁掉这座历史遗产。好在他得到了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大力支持。当工程完工后,舆论风向从争议转向赞美。贝聿铭曾说:“如果要我说一件我确定自己没有搞砸的事情,那就是卢浮宫。”卢浮宫馆长让一吕克·马蒂内认为,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重振雄风的转折点。“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只有卢浮宫的入口本身堪为艺术品。”

这是2008年11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拍摄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外景。

由贝聿铭设计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于2008年在多哈开馆。博物馆共有五层,分为展厅、图书馆和教育中心。

艺术不畏争议

今年3月29日,玻璃金字塔迎来30岁“生日”;近一个月后,贝聿铭度过102岁寿辰。他回忆,当年接手卢浮宫改建项目后,他“走在(巴黎)街上,遭许多人怒目而视”。

1984年,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宣布选定贝聿铭主导卢浮宫改建方案,设计一处连接卢浮宫博物馆三翼展馆的中心入口,以适应日益密集的参观人流。方案一发布即遭遇强烈抵制,单纯想到由一个“外国人”主导改建法国文化的象征,就足以让不少法国人愤慨:另外,玻璃金字塔显现现代主义风格,被认为与卢浮宫的古典气质格格不入。

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1984年1月开会讨论卢浮宫改建方案时,法方专家对贝聿铭恶言相向。贝聿铭甚至没有机会开口阐释他的设计理念。民意调查显示,多达九成巴黎人反对他的设计方案。时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愤然辞职,以示抗议。

现任馆长让一吕克·马蒂内盛赞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和巴黎的现代化象征:玻璃金字塔聚拢光线,洒向宽敞的地下大厅,“贝(聿铭)把金字塔下的大厅想象成一个连接城市与艺术藏品的空間”。

贝聿铭工作勤勉,作风朴实,擅长与人打交道,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合作,说服不同国家的客户接受自己的设计方案。

不过,他的作品之所以为人铭记,是因为他把每一单“生意”中的建筑当作艺术品,着力精心打造,耗费大量功夫做文化背景调研。

他告诉《纽约时报》,设计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时,他不了解伊斯兰教,因而特意研究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亲赴埃及、突尼斯考察数月,以汲取灵感。在他要求下,多哈填海造陆,建造一座人工岛,用作博物馆场地。

在他看来,建筑设计“不仅是打造一个可以让人们愉快活动的空间”,更高层次是“建筑可以影响身在其中的人们,激发他们一生多做些事情的欲望”。

一生难改“中国气质”

尽管18岁就远离故土,长期生活在美国,但贝聿铭一直认为,自己骨子里还是中国人。1974年,阔别故土数十载的贝聿铭首次回国寻根,拜祭祖先。看到当时的中国建筑师多效仿东欧和苏联建筑,他认真地劝诫他们多多回望自己的历史,从中国传统建筑中学习借鉴。

晚年,贝聿铭接手了不少中国的建筑项目,如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贝聿铭还为自己的老家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并将其称为“最亲爱的小女儿”。在2006年的开馆庆典上,贝聿铭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也是苏州人,希望这个建筑能给苏州,给中国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贝聿铭有三个儿子,名字分别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唯一的女儿名为贝莲。贝建中曾在访谈中说,在美国长大并不意味着不了解中国。

1990年,贝聿铭和其他知名美籍华人一起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以推动美籍华人全面参与美国社会生活并促进中美之间建设性关系的发展。

5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在获悉贝聿铭去世的消息后发表哀悼声明,高度评价了贝聿铭的贡献:“贝老卓越的建筑设计对世界建筑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作为美籍华人,贝老终身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其杰作之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馆舍堪称东西合璧的典范,彰显了持久友谊和共同未来。我们深切感怀贝老的建筑遗产及对世界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
“金字塔”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海上有座“金字塔”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