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22李周齐李华彬

智慧健康 2019年27期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肾功能

李周齐,李华彬

(1.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内四科,四川 成都 610213;2.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室,四川 成都 610213)

0 引言

急性间质性肾炎通常也被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究其病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肾移植后的急性排异,第二,受到病菌感染,第三,由某些药物过敏所致。其现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综合性病症,其病理特征主要为急性肾小管间质发炎,临床上通常表现的外在症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关节痛等。临床上对该病的确诊主要是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肾间质水肿的现象,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同时有发现散在的上皮细胞性肉芽肿的可能。免疫荧光检查结果表现为阴性,但由甲氧苯青霉素引起的情况除外,因其可引起IgG 及C3 沿肾小球基底膜的呈线样沉积。通过电镜检查时,在部分非甾类抗炎药引起的组织中会发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有融合的现象。该病除导致肾小球等病变的风险外对机体其他器官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且随着该病的发展,若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控制措施,其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主要为寻找并针对性解决病因,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修复,另外也着力于预防工作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但该类方案治疗较为保守,有效率较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多,不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采用免疫抑制剂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究免疫抑制剂对AIN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的区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50 人,其中男性24 人,女性26 人,病人年龄在27-75 岁,平均(48.4±6.8)岁。观察组50 人中,男性28 人,女性22 人;病人龄在26-73 岁,平均(48.8±6.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者均患有急性间质性肾炎,对本研究中所用研究方法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有除急性间质性肾炎外其他肾病的患者;对本次治疗中所用药物严重过敏者;无法正常完成治疗的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疾病、维持患者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并维持体内酸碱度,保持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泼尼松治疗,每日20 mg,随着病情的缓解,可适当减少用药,4 周后,维持剂量为5 mg/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 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不同疗法对患者产生影响,并对其最终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临床疗效分为不同等级,分别为:显效:在接受治疗后的24 h,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小于0.3 g,血蛋白、肾功能均恢复,且患者水肿消除;有效:24 h 后,尿蛋白含量高于50%,血蛋白、肾功能、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一定程度的好转;无效:上述所列观察指标未间好转,甚至出现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和显效的例数与总例数的比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BUN、Cr、SUA 以及Ccr 的水平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

相较于治疗前,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BUN、Cr 以及SUA 水平均出现了显著降低,而Ccr 水平则出现了显著上升。组间比较时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在Ccr 水平的上升情况上也更为明显,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s)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s)

3 讨论

我国临床上普遍存在着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目前全国排在使用量、销售量前10 位的药品中,抗菌药物名列前茅。据相关调查显示[2],我国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左右,这一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0%医院使用率。这直接导致抗生素的作用能力显著下降,进而需要进一步加大使用剂量。而目前虽然还没有明确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但多数研究均认为该病的发生多数与多种病原体感染以及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的使用密不可分,感染和抗生素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导致AIN 发生的三大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此类现象而导致的AIN 的比率依然在逐年升高。遭遇该病侵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且伴随着其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会逐步减弱,其肾小管功能会出现衰竭,其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3]。而面对此种趋势,创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AIN 的治疗,早期患者可通过激素冲击治疗有效改善病情,但是相较于常规治疗,该疗法的主要缺陷是其伴随的并发症较多。激素类药物虽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但其具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不适宜长期作用治疗。有研究报道,基于常规治疗的泼尼松治疗,对AIN 患者病情好转有很显著的疗效[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理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24 h 尿蛋白、BUN、Cr 以及SUA 水平降低程度更大,Ccr 水平上升幅度也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AIN 时,须谨慎选用药物,并且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进行严格控制;治疗过程中严禁突然停药,防止出现由此而引发的严重的停药反应,应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5-6]。本文中观察组所用的治疗方案适用于中重度AIN 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4 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改观,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间质性肾炎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