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22田凤香

智慧健康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反流内科食管

田凤香

(菏泽市巨野县核桃园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菏泽 274900)

0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由胃部内容物的反流引起[1]。明显症状为反酸,反食,恶心、呕吐,胸部疼痛有烧灼感等表现[2]。对于患者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的基本措施,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 小时饱食,同样可以减少夜间反流[3]。在此基础上,以往多采用西药治疗,如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等。中医内科治疗是在以往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胃肠功能见调理,根据不同的表征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及西药基础上的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并归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挑选我院78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纳入本研究,患者挑选自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内科组各39 例。其中内科组:男18例,女21 例;年龄27-51 岁,平均(33.52±1.24)岁;对照组:男19 例,女20 例;年龄41-73 岁,平均(56.92±1.13)岁。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上分析,两组表示出P>0.05 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微弱,可比性强。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s)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者[4];②签署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且依从性始终较好者。

(2)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有药物滥用史者;③躯体功能障碍者;④哺乳期妇女及孕妇。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雷尼替丁(生产厂家: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0943,规格:0.15 g)治疗,0.3 g/次,3 次/d。内科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征用药。对于肝胃郁热者,采用左金丸治疗,处方包括海螵蛸、煅瓦楞、吴茱萸、黄连、黄岑、栀子;对于脾虚气滞者,采用药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处方包括广木香。炙甘草、人参、半夏、茯苓、砂仁、白术、陈皮;对于肺胃失和者,采用陈皮、柴胡、白芍、相符、川穹、枳壳、炙甘草治疗;对于肺阴不足者,采用北沙参、麦冬、玉竹。白芍、乌梅、生山楂治疗。每日1 剂,以水煎煮,分早晚2 次温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胃粘膜恢复正常状态;②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胃粘膜有所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好转或加重。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采用症状评分,评价烧心、反酸情况。无明显症状为0 分;有轻微症状但可忍受为1 分;有明显症状经护理后可忍受为2 分;症状难以忍受需要使用药物干预为3 分。采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生命质量,包括患者生理指标、心理状况、社会活动参与度等,总分100分,评分与生命质量成正比。

1.5 统计学分析

取得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 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6MWD 由(±s)展现,行t检验,BODE指数由%展现,组间运行χ2检验,若体现为统计学P<0.05 的最终检验定论,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

内科组治疗后,显效、好转及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9 例(48.72%)、17 例(43.59%)和3 例(7.69%),有效率为92.31%(36/39);对照组治疗后,显效、好转及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2 例(30.77%)、16 例(41.03%)和11 例(28.21%),有效率为71.79%(28/39)。两组数据显示:治疗后,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内科组在临床效果方面,其有效率为92.31%(36/39),远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 的结局(χ2=5.5714,P=0.0183),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 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可比;治疗后,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内科组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内科组发生呕吐2 例;对照组发生头晕3 例、腹痛3 例、呕吐4 例、皮疹1 例。两组数据显示:治疗后,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内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2/39),远低于对照组的28.21%(11/39),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 的结局(χ2=7.4769,P=0.0062),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是由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临床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酸或其他有害物质的食管反流[5]。发生的原因可能有四个方面: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清除不正常、食管黏膜防御破坏、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6]。

综上所述,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内科治疗,依据患者临床表征具体用药,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反流内科食管
内转科型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