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大山,梦在九天的90 后小伙
2019-10-22
人物名片
于新辰,1991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现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8年来,于新辰参加并圆满完成包括“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在内的共计60次航天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闲下来的时候也想家,但是为了这份事业,我愿意坚守下去。”90后小伙于新辰说道。20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怀着携笔从戎、航天报国的志向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山沟里一待就是8年。
立志航天事业
毕业分配时,于新辰认为在清华学习了4年的航天航空知识,祖国又处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应该把所学所获贡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就放弃了读研的机会,直接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于新辰在中心的第一个岗位是电梯操作员,每天上班就是在电梯里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员到相应的楼层,工作简单且枯燥,但他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2012年5月,他被安排到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岗位,成为一名普通的操作手。“虽然只是做一些技术操作方面的活,跟理论专业相关性不大,但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以后成为指挥员时把握技术状态。”于新辰笑着说。
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他完全胜任了该岗位,并担任该系统箭上专业负责人。由于中心高密度任务的要求,他又再次被分配到火箭低温动力系统岗位担任操作手。低温动力系统涉及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的加注工作。低温推进剂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测试流程复杂烦琐,发射之前要连续精神高度集中、高强度工作8个小时以上。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6年。
作为优秀科技人员代表,2018年新春之际,27岁的于新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首长微笑着点头说,年轻人已经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于新辰回忆说,习总书记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
苦练真功夫
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号称“一粒米从一米高处掉落的能量就会引起爆炸”,稍有泄漏就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后果。因此,发射中心对火箭的气密性要求非常高。为练好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们称为“活图纸”。另一方面,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他在气检过程中常常仔细辨听声音,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
2015年至今,于新辰已经17次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他对状态的把控更加严格,先后组织排除加注管路漏气、供气压力异常、排气管路存在多余物等20余次典型故障和隐患。2018年8月25日凌晨,在指挥席已经通宵连续工作了8小时的于新辰突然发现,传感器显示火箭三级发动机的关键元器件出口压力值比指标要求偏高,而且持续升高。这个元器件直接影响三级发动机的正常启动和关机,如果故障不能在1小时内排除,那么这次任务极有可能会终止,原定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射时间将至少推迟7天;如果冒着风险发射,则极有可能造成三级火箭不能工作,卫星无法入轨。
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围在一起讨论排故方案。还有5分钟就到允许排故时间的下限,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指挥大厅寂静一片。这时,于新辰依据元器件的工程特性,认为提高元器件的入口气体压力,其出口气体压力应该会降低。他沉稳果断地下达了口令,这个参数在1分钟内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就这样,在距离允许排故时间下限只剩两分钟的情况下,于新辰成功指挥技术人员排除了这个关系任务成败的故障,为任务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希望成为“01”指挥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于新辰没有完全透露自己的工作环境。除了地处偏远外,在低温动力系统岗位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对此于新辰显得十分从容。“只要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去测试和操作,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此外,我们也是有相关预案的。”
于新辰在工作之余喜欢看书和跑步,但更多的时间还是花在了本职工作上。“可能跟性格有关吧,我不喜欢出去玩,平时经常在办公室加班,想把工作干得更细一些。”于新辰说。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每个在发射中心里的人,都希望有机会成为“01”指挥。于新辰也不例外。“‘01’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能担任这个岗位,一方面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份荣誉。”于新辰说。
面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扎根树”,于新辰写道:“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那棵用信仰浇灌的树/为我指明了逐梦九天的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
知识小链接:
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四大里程碑事件: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陶成道
14世纪末期,明朝的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上去,双手举着大风筝,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成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表明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这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升空,并成功对接。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