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10-22马肖梅
马肖梅
(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静脉采血为临床护理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在静脉采血过程中部分患者存在晕血晕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确保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降低,采血过程的舒适度提高[1]。本课题重点提到门诊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其具体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84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跨度为21~63岁,年龄均值为(45.8±1.3)岁;采血部位:17例为肘中静脉、25例为桡静脉。对照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跨度为22~61岁,年龄均值为(45.9±1.2)岁;采血部位:18例为肘中静脉、24例为桡静脉。在一般资料上,2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比较的意义。
1.2 方法
此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静脉采血常规护理流程开展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及时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观察组则采取门诊护理干预,包括:
1.2.1 心理护理干预。采血前,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耐心介绍有采血的知识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人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护理人员还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具体心理状态,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案,使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采血工作的开展。
1.2.2 疼痛护理干预。加强对采血护士的培训,使采血护士掌握娴熟的采血技巧,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因反复穿刺导致患者疼痛加重;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合理把握力度,使患者疼痛感降低。
1.2.3 其他护理干预。需了解患者晕血晕针既往史,若存在晕血晕针既往史,指导患者平卧进行采血;采血期间为患者配置好合理、营养的饮食,指导患者采血后及时进餐。加强采血期间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采血环境,合理控制温湿度,合理导流人员,使患者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采血。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晕血晕针发生率;采取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纳入患者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三项指标,分别进行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效果及满意度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在晕血晕针发生情况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晕血晕针2例,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晕血晕针11例,发生率为26.19%。在晕血晕针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评分比较
在患者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采血舒适度 疼痛改善 满意度观察组(n=42) 91.8±1.3 90.6±1.5 93.8±1.4对照组(n=42) 76.5±1.5 76.1±1.3 75.3±1.2 t 11.287 11.156 10.873 P<0.05 <0.05 <0.05
3 讨 论
结果显示,本次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晕血晕针发生率方面为4.76%,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26.19%;此外,观察组患者采血舒适度、疼痛改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中可知,门诊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
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采取门诊护理干预具备显著的效果,可降低晕血晕针发生率,改善患者在采血过程的舒适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