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2019-10-21方二明
方二明
摘 要:园林树木不仅能够为该地区提供绿荫,而且能够为生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问题逐渐加剧,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也会越来越急切。实际上,在评价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方面的方法非常多,本文现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旨在为日后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文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吉林某地的园林树木,首先概述了实践中所用的材料以及具体的方法,在试验方法中主要包含的内容是试验设计以及测定方法两项内容。其次,详细地叙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例如叶面积计算以及增湿降温量计算等。最后,依据试验所涉及的内容来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园林树木;增湿降温;评价方式
1 引言
如今,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城市用地被用于房屋建设。可想而知,城市绿化的面积便会逐渐减少,甚至城市的生态效果会不太理想。其实,在对城市绿地实施空间布局操作的时候,要能够立足于现实情况,继而将绿地的综合功能进行提升,要确保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如今,各城市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力度还有待提升,也是目前需要积极改善的主要问题。园林树木的生态保护功能实施,主要借助的是蒸腾以及蒸散,还有吸收以及吸附等途径实现的。如此一来,该地区的温度会有所降低,同时其适度便会随之增加。其實,还能够起到抗污染等作用。由此可见,园林树木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2 探究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的主要方法及其材料
2.1 简要叙述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在对吉林某地园林树木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一地区的地质、气候以及日照等诸多状况。该地区大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且主要是其东南方向。该地区的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且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这一地区一年的降水量可高达六百一十五毫米左右,其最低气温也可高达五百二十二毫米左右。经过对该地区的气温进行调查可知,其年平均气温大致为四点八摄氏度。就其最高温度来讲,可高达三十九点五摄氏度,然而其最低温度可为零下三十九点八摄氏度。就其日照时间来讲,约为两千六百八十八小时左右。
2.2 试验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
在试验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不同种类的试验材料,现将实验中极为常见的材料进行总结,基本的材料信息分别如下:第一种是核桃揪,它属于胡桃科胡桃属,其冠高大约为八米,冠幅的高度有九点八米左右。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知,其树冠投影系数为零点八零左右。第二种是梓树,它属于紫葳科梓属。其中冠幅高度为五点零,冠高大致为二点零米。梓树的树冠投影系数,大约为零点七五左右。第三种为红端木,它属于山茱萸科梾木属。其中冠高以及冠幅的高度分别为一点八与二点零,可想而知其树冠投影系数值大约为零点九三。除以上树种之外,还包括桃叶卫矛以及辽杏树种。就桃叶卫矛来讲,其科属以及冠高、冠幅分别为卫矛科卫矛属,三点二米、四点四米。经过细致的计算可知,其树冠投影系数值大致为零点九三。辽杏属于蔷薇科李属,冠幅与冠高的高度分别为八点五与八点零。相比较桃叶卫矛而言,其树冠投影系数值略低零点零一。山楂以及大花水桠木、榆叶梅、长白忍冬等均是试验的重点内容之一,经过仔细分析可知,以上树种的树冠投影系数分别为零点八五、零点九二、零点九六以及零点九三。
2.3 具体的试验方法
就试验设计方面来讲,首先需要将树冠的最外层标记为表层,其与树冠表面的距离大致有五厘米左右。其次,需要将树冠进行划分,通常需要将其划分为三等分,具体为外层、中层以及内层。虽然其处于不同的位置,但是均可将其中间部位的叶片进行提取。为确保其各层有明确的区分,就需要将其明确划分为表层A以外层B,还有中层C以及内层D。简而言之,每一层树冠的中间位置为测定点,其中第一层的距离大致为五厘米。
其中 ,测定的方法主要是关于蒸腾速率的。测定试验过程中对于测定时间的界定大致是在七月的下旬,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免气象因素的影响,通常晴好的天气最适宜完成蒸腾速率的科学测定。在该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测定仪器是来自英国的PP Systems公司产品,名为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当处于自然光照情形下时,必须对试验的准确性有所考量,如规定一天内测量的树种约为三个,并且将以上树种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不同时段的测量顺序恰巧相反。最终,可选择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在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需坚持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事实上,选择测量树种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相似的三株。尤其是将三株树种的叶片大小以及形状等均需进行比对,尽可能确保其差异性较小。最终将三个叶片的数据进行规整,且求取平均值方可。
3 细致分析试验中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式
3.1 对于叶面积的计算事宜
关于单株植物来讲,其叶面积的大小计算时应借助Nowak等,从而获得城市树木叶面积回归模型。若要完成这一事项,就必须立足于不同的树种以及胸径,还有不同的年龄结构等级。甚至,还需要及时将多种文献引入其中,使其更具科学性以及说服力。总叶面积的大小计算中需要知晓树冠的高度,还需要对树冠的直径有所明确。在对树冠层的叶面积进行详细计算的时候,第一步需要依据相关公式得到整株总叶面积值。第二步需要结合公式将表层、中层以及外层和内层的叶面积进行计算。事实上,表层的叶面积就等于总叶面积的大小减去其他各层叶面积的和。
3.2 对于增湿降温量的计算事宜
经过详细的探究可知,在了解了树种的蒸腾速率之后,还需要将树种的叶位日蒸腾量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前需要清楚的了解初测点的瞬时蒸腾效率以及下一测点的瞬时蒸腾速率。与此同时,还应该了解瞬时时间以及下一测定的瞬时时间等。当然,试验的次数也应该有所规划。在细致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日蒸腾水分质量以及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等。也就是说,在对不同的植物进行计算的时候,要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每一平方米叶片中所吸热量。实际上,每千立方米的空气柱可为植物蒸腾提供所需的热量,从而会使得气柱的温度有所下降。通过调研可知,若要计算蒸腾吸热所造成的气温下降数值就需要借助以下公式,即下降温度值等于单位叶面积每日吸收热量除以空气容积热容量。通过计算可知,其下降值为一千二百五十六。
4 全面归纳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效果
经过分析可知,树冠表层至内层的叶片的增湿降温数值有下降。通常情况下,中层C以及外层B的数值往往与平均值极为接近。事实上,不同部位的数值会有所不同。可想而知,不同层的离散系数以及偏离程度会存在显著的差距小,其中外层B的离散值会比较小。也就是说,若要对园林树木的增湿降温生态效益实施评价的时候,可将其外层B以及中层C的叶片当成具体的测定点会更加理想化。
5 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增湿降温的方式非常多,但是经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对可知需要先将树冠不同层位进行区分,掌握全株的增湿降温量,从而更加细致的分析其生态功能评价事宜。这样一来,才能够确保评价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太君,林萌,代新竹等.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6,(19):5679~5685.
[2] 武林,张丽珍.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1).
[3] 张卫军,胡永红,秦俊等.上海园林植物生态功能评价—以上海绿色建筑环境绿化植物为例[C]//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201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