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2019-10-21郭跃庭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郭跃庭

摘    要:我国建筑工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其建筑成果在世界领域得到高度认可。建筑裂缝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对建筑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质量,减少裂缝出现具有重要意义,预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对于满足建筑物理收缩以及膨胀需求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后浇带施工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后浇带的功能以及作用,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有关部门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1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建筑行业的贡献,尤为突出。后浇带技术是一种避免墙体裂缝的技术方法,因为施工环境与温度的改变,会有所不一样的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程度,从而形成裂缝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状况下,只有使用科学的措施,拟定合理的标准,才可以确保施工的整体性。所以建筑施工中无法忽视后浇带问题,它需要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其有充足的重视,确保这项工作的施工质量,完成建筑项目施工的正常实施。

2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概念

建筑施工后浇带设计时,需要基于其应用作用进行分析,确定释放应力为主,结合抵抗应力为目的。一般在设计时,基础结构、裙房结构以及整个高层建筑工程连接为一个整体,但是因为建筑工程在后期运营阶段,受重力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这样为避免因为工程沉降造成结构裂缝,就需要设置后浇带。对后浇带进行设计前,需要精确计算和核对整个裙房结构与基础结构两部分的强度,保证结构内部应力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将工程裙房结构和基础结构分开,即便后期工程地基出现沉降问题,也不会造成结构产生裂缝。常用后浇带主要包括三种:第一,后浇沉降带,多被设置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缓解工程结构因不均匀沉降出现的裂缝问题。第二,后浇收缩带,多被用于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情况的控制,避免结构产生裂缝。第三,后浇带温度带,多用于降低或消除因温度收缩产生的影响。对于后浇带来说,集合了多种变形缝功能,为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一般在设计时需要确定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争取有效解决沉降与伸缩问题。设计时要基于实际出发,遵循专业原则,做好每个节点控制,并选择对应的技术工艺,从根本上来提高施工综合效率。

3  后浇带施工功能分析

3.1  优化建筑结构问题

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优化结构、完善基础设计等优势。在建筑整体性施工中,很多建筑的地基承重能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了地基沉降,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对建筑浇筑时间、建筑结构等强度参数进行计算、核对,并对整体建筑产生的内部应力进行模拟计算,可有效解决裙房的结构问题,优化建筑基础设计。

3.2  解决结构由于温差产生的收缩裂缝

后浇带可以克服由于温度差导致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类已经建成的混凝土构造,假如是在温度相对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改变,温度一旦升高,混凝土构造的内部就会形成温度的应力,对构建产生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发生裂缝。在混凝土构造建成以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可以提前实施裂缝的预留,再在必然的时间,就是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成后实施后浇带的浇筑,就能够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

4  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4.1  后浇带施工时间

后浇带施工时间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性收缩问题通常在60天之内发生,针对不同结构、高度的建筑,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大不相同。例如,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需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状况进行测量,在建筑发生沉降之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影响后浇带施工时间的主要依据为载荷量,若进行裙楼的后浇带施工,由于其工程量较小,后浇带浇筑以及施工的时间则会比较提前。

4.2  后浇带施工材料和模板

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材料和模板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后浇带施工中所采用材料必须为无收缩的混凝土,混凝土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配置,防止在施工完成后出现收缩裂缝,影响工程质量。其次,后浇带混凝土需要较高的强度,目前工程中,通常采用添加早强减水剂的方法来处理,后,在施工时必须保证后浇带内有干净、清洁的施工环境且后浇带内表面应保持湿润,湿润时间需超过24小时。

4.3  后浇带设置技术

(1)断面形式。后浇带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尽量保证与工程混凝土结构相同断面形式,常见的有阶梯缝、平直缝、V形缝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平直缝。对于工程墙体与板结构厚度超过60cm时,应选择用企口缝方断面形式;厚度小于30cm时,应选择用平直缝断面形式;厚度为30cm~60cm的结构,则应选择用阶梯缝断面形式。并且,在设置后浇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直缝,避免结构受力变形出现裂缝。对于选择垂直缝断面形式浇筑的作业,待混凝土初凝后,需要应用压力水进行冲洗,直到出现骨料方可停止,且要保证钢丝网干净无杂物。(2)浇筑位置。在确定后浇带浇筑位置时,应尽量选择受力最小的构件部位,且要避免选在剪力墙中间位置,一般多设置在梁、板反弯点周围位置,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剪力或弯矩太大而增大构件自身所需要承受的压力。(3)间距大小。很多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时未在施工图上设置后浇带,针对此类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施工状态,遵循后浇带施工规范来确定设置方法。设置时要重点做好预留间隙的控制,不一定完全按照设计方案来操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应将后浇带间距控制在40cm以内,并综合分析工程所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特征,确定最小间距,基本上不应小于30cm。

4.4  处理垂直施工缝和控制施工温度

想要在最合理的时间实施混凝土浇筑后的冲洗工作,就需要在施工设计时,专门安排相关的时间、指定工作人员实施检验,在完成检验后需要专门检验人员的亲笔签字确认,才可以施工,同时就把专门检验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在设置后浇带温度方面,需要选取合理的温度实施浇筑工序,这样才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新老部分可以相对好地实施结合。依据资料数据显示,10℃是最合理的施工温度,这也是热力理论学科里物体膨胀和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后浇带混凝土要在完成浇筑后的2~3d内结束,便于避免混凝土的干裂問题,所以,这项工作通常会选取在早晨或者傍晚时段完成。

5  结语

后浇带养护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后期养护中,需做好后浇带的的清洁工作,避免其出现积水,进而严重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施工队伍会在后浇带两侧位置安装挡水砖,实现对两侧积水的拦截,并在后浇带内壁位置涂抹防水材料,避免积水对后浇带的侵入。并在后浇带生面位置铺盖大量的铁皮材料、木板材料,在后浇带周围安装大量的围栏,利用砂浆挡水带实现对积水的防护,避免周围的环境、垃圾等污染后浇带。后期养护的重点在于防止积水的侵袭,避免影响其温度,进而提高保障后浇带发挥良好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承华.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2.

[2] 刘强.在基础筏板后浇带中基于整体式钢筋笼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7(5):124~128.

[3] 邓国友.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7):104+108.

[4] 朱宗忠.试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8):90+92.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协调管理(2)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