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江都样板”
2019-10-21吴慧敏
摘要:近年来,我省常熟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累了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经验。江都区去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二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县(市、区)之一。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江都实际、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对于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常熟模式”
近年来,常熟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思路,将重点置于机制构建方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运作、第三方监管”,有效推进了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转变,城乡统筹治理实现了原本量小散乱的治污设施,转变为覆盖全域的现状,取得了常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成就及具体运作成效,并在近些年在治理农村生活无视方面,评“县域村镇污水综合治理示范区”,形成了全国可参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常熟模式”不仅能够创造社会效益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一)统筹联动,分类实施
一方面,从规划布局入手,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联动”的思路,突破城镇地区之间的行政局限,依照污水量以及地区人口,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统筹安排,共建成11座污水处理厂、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103套;另一方面,始终遵循“集中分散针对性处理”这一原则,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性处理确保污水应收尽收.目前,经统计已达72%农户将生活污水排放至城镇污水管网内集中处理,28%农户生活污水则采取分散处理方式。
(二)落实责任,激活动力
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明确各镇、水务部门、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另一方面,运用市场化手段,明确常熟市的PPP项目公司、水务投资公司,作为开展常熟市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化、分散化治理运营建设主体,发挥企业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运行方面的作用。2015年,常熟市在全国首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PPP模式,将中车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引入常熟市,并为了回报该投资企业特许该公司享有25年的经营权,在该公司经营期间政府需要每年向该公司支付服务费用,在达到经营期限之后将投资设备无偿交接给政府。
(三)严把质量,确保效果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工作。围绕治理效果,常熟市对项目质量关卡严格把关,重视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标准规范。在最初设计阶段制定污水分散化处理的技术建造标准,对选择工艺规范化处理,并制定污水治理设备性能及质量标准,编制相应的施工通用指导规范,确保治理施工的科学合理有效性;在治理施工阶段,需要制定严格的工程项目管理标准体系,明确规定施工质量顺序以及材料进场机制,对检查井以及水弯等关键部位设备是否规范加以检查。并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对项目的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对于验收阶段需要制定并未纳入标准的设备处理规定,完成对污水治理性能的检验标准,构建开放性治理设备评价机制;在设备运行阶段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营、维护、安全及环境管理多方面,并制定针对性的规范条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在推进常熟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程中,对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推进,重视构建长效化管理体系。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并能够在各个村庄的显著地方,设置污水治理设备的分布示意图,做设备标记起警示作用。还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具体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对污水治理设施的项目运营及建設过程中,能够发动农村群众的共同力量,积极容纳群众对农村污水治理的多方建议,共同商定对农村地区污水治理的方案,并编印农村污水治理的手册,发放至各家各户。告诉每一个用户有关污水治理的设施运用、保护、安全事项以及维护和投诉等反馈渠道,达到共同监管成效;最后还要对第三方监管机制逐步维护,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机构作为监管委托第三方,负责常熟市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支撑单位,参与至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制定方案、机制审查、项目检查及竣工监管的多环节中。
(五)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其一是对政府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修订完善,能够阶段性完成各个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污水治理的提增率,污水减排量的阶段化评价考核。将最终的考核治理成果能够列入至部门及城镇地区的争优评先根本依据;其二需要组织开展项目建设考核,由税务部门监管考核村镇农户的项目履约具体情况,实时通报考核结果建设针对性履约保证金;其三通过构建服务费用支付考核体系,参照第三方监管评价及分散化污水处理设施,提供进出水检测,按照每一季度考核设施管理单位,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项目服务费用的支付证据。
二、系统推进江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几点思考
常熟的成功经验表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区域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当前,江都区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江苏省将江都区确定为省级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借此契机,江都区可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对江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新要求;江都区环保产业基础良好,环保企业为数众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支撑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期盼和意愿也日益强烈。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级要求,立足区情,凝心聚力,扎实有序推进江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工程,走出一条既适合江都区情又具有示范效应的新路。
(一)明确要求,凝聚共识
“常熟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两地社会各界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高度重视。就江都区而言,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中央及省市有关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使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官网建设及农村污水处理,从而对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提升。由2016至2018年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了“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等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有效推进,对于苏南地区规划村庄,苏中行政村的所在村庄,苏北较大规模村庄污水治理率均超出90%,对于常熟市省级村庄的污水治理试点,依照“政府主营、企业运营”这一构象,将县级政府作为主要主体,实现辖区内村庄生活治理的有效统筹,并积极探索与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径相符的模式。要学习并领会《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方案》、《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适宜技术及建设指南》(2016版)和《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大纲》等文件精神,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让群众了解治理作用,争取更多的理解支持,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全民治水的社会共识。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统筹规划是系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前提。要按照省级试点的工作要求,实际调查城镇地区的污水排放情况,对江都区域的农村污水排管网所容纳污水的现状。对实际情况掌握基础之上,针对村镇布局规划优化,并编制专项计划规划实现城乡区域的污水统筹治理。需要对村落各自然条件、环境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和人口分布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对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模式加以确定,最终经过方案对比优选确定低耗、稳定且成熟的治理设备,真正实现“体现共有标准,尊重差异特点”的不同农村污水治理。针对处于城镇周边村庄地区,与城镇的污水管网相邻近的情况,推行接管优先这一模式,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至城镇污水管网的统一处理。针对不具备介入城市管网接管条件,以及居住较集中且污水排放总量较高的村庄,需要采用集中化污水处理这一模式。统一收集生活污水之后,经过小型污水设施的集中化处理,对于分散性居住以及污水治理管网的建设难度较大村庄,推行分散化处理模式,收集处理单户或多户生活污水之后,运用净化槽、隔油池、多格式化粪池、生态小湿地等分散式设施进行处理。
(三)多方参与,一体推进
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总体思路,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治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强化全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体化推进、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明确并细化部门职责分工,着力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协作的推进机制。二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主体对比优选,运用PPP合作或项目承包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全过程管理,治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排放。三要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发挥他们在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社会重视、群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建管并重,注重创新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是基础,运行管护是关键。就江都区而言,必须坚持建管并重,创新治理方式,确保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得起来,管得到位。在项目建设中,要紧密结合江都区农村实际,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条件,积极探索包括联村合建、单村建设、农户分散处理等在内的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和优先选择低成本、易操作、可持续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确保污水處理取得最大实效,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严格把控项目设计、评审预算、工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重要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在运行维护中,要积极探索并创建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各镇(街道、园区)为管理主体、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参与和受益主体的运维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污水治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管网的长效管理,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数字化管控平台,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五)强化保障,完善考评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区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必要时成立区村庄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二要强化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相关部门要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的奖补;区财政设立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后期运营补助,发挥引导及示范作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帮助治污企业落实中长期低息开发性政策贷款,打出“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融资+政府补贴资金”组合拳,吸引多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与运营;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支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考虑农村自身的支付能力,积极探索村户适当分担设施管护经费的机制。三要强化用地保障,支持治污公益项目建设。涉及村集体用地的,直接使用村集体用地建设;涉及到个人用地的,优先考虑通过村集体用地置换的方式解决。四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制定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强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价,建立已建治理项目实效检测评价和情况通报制度,强化工程验收和后期运行维护的跟踪监测,确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制度,保证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作者简介:吴慧敏(1989-),女,汉族,江苏镇江人,硕士,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