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好正是扬帆时 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9-10-21代连锋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扬帆教育家视野

代连锋

陶行知办学,非常强调“精神”。他的教育精神来自他对教育理论的自信,对教育使命的担当,对教育事业的痴迷,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生活如何艰难,陶行知都以饱满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不懈追求,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行知精神”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的教育探索

陶行知自离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就踏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教育探索之路。他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也不因为遭受政治势力的打击而屈服。正是这种卓然独立,始终如一的教育探索,他才得以产生并践行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就是这种独立探索的社会宣言和诗意表达。

二、执着的教育追求

在近代教育家群体中,陶行知所经历的苦难是最深、最久的,但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丝毫动摇,苦难只会激发他的斗志。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成为其一生的教育品格。“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就是他坚守一生的座右铭。

三、宽阔的教育视野

陶行知为科班出身,曾受业于世界顶尖级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视野非常开阔,既瞄准国际教育前沿动态,引入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潮,又积极引领中国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走向世界。“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就是对其最真的赞美。

四、鲜明的大众立场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堪称“大众教育学”“穷人教育学”,追求以教育服务大众、解放大众。这种大众立场体现在他生命的每个细节。“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就是他一生最美的愿景。

五、真诚的爱满天下

陶行知一生爱国、爱人类、爱民众、爱学生。他的爱,更多的是教育之爱、青年之爱、民族之爱、劳苦大众之爱。这种“矢志教育、报效国家”是一种大爱。心中有大爱,人生亦有大修为。

六、无私的奉献精神

陶行知办教育总是竭尽全力,贡献所有,从不谋一点私利。他的无私奉献,甚至连累了家人。他一生清贫,正好兑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

陶行知作为教育家的一生是独立的、坚韧的、奉献的。他的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追求,是大众之福、民族之幸、国家之光,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座丰碑。他的精神与学说经过岁月的洗礼,终将牢牢地嵌入中华民族坎坷曲折的教育记忆,并不断被提取和唤醒。

作为当代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来自社会、上级、学校、家长、同事、家人、也包括我们自己。教师是一个平凡、辛苦、清贫、甚至寂寞的职业。教育家陶行知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执着”“追求”“奉献”“大爱”“立场”“视野”“探索”……这就是“行知精神”,作为教育者,我们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藝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机遇,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猜你喜欢

扬帆教育家视野
颜回之乐
能力扬帆
让我们扬帆远航
“上合之船”扬帆再起航
《琴童》顾问阵容
黑白相片
视野
阅读教育家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