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运用英语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2019-10-21孙宁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学困生初中生

孙宁

初中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的交叉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极其迅速。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性的一面,也有因为各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制约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消极退缩的一面,因此要求我们教师投入自己的热情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的度过高中阶段,为将来开拓更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品质基础。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广大科任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协助班主任教师工作。英语学科因为其特殊的语言优势,更适合于在课堂中创造有利的心理氛围,开展心理品质培养活动。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程英语标准的心理培养目标

十四,五岁年纪的初中生如同冲破地平线的朝阳,巨大的能量和活力喷薄欲出。这种能量与当今海量的信息相结合,使如今的初中生表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学生都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不平衡性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和教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二、英语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中的具体运用

1.开发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各种潜在资料,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利用语言天然的亲和力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初中二年级上册中有英语诗歌欣赏一课,在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诗词:Oceans apart day after day

And I slowly go insane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How can we say forever!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这段词被谱曲成为了一首非常流行的英语歌曲,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创造一种诗歌欣赏的氛围,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要求,关上教室的门窗,大声朗读这段诗歌,然后又播放这首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段歌词的感受。很多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体会到了歌词中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与向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品质和感受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影响。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某个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对马丁 路得 金的描写来渗透给学生民主和爱国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设置恰当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设置各种 合理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仅只是让课堂气氛变的活跃,适合学生摆脱紧张情绪,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更有利于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1.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爱是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期望。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妙方。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按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培养学生,善待并体谅每一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英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才能赢得真正的尊敬;“宽容”是真诚的体现,是一种信任和激励,能充当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和谐”是由师生共同协调的舒展,愉悦的氛围。和谐的环境可以使师生彼此产生好感和积极情绪,彼此信任,接纳和理解,这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互动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初中英语新课程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契机。英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学科优势,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学生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學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逐渐增强。

初中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的交叉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极其迅速。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性的一面,也有因为各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制约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消极退缩的一面,因此要求我们教师投入自己的热情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的度过高中阶段,为将来开拓更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品质基础。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广大科任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协助班主任教师工作。英语学科因为其特殊的语言优势,更适合于在课堂中创造有利的心理氛围,开展心理品质培养活动。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程英语标准的心理培养目标

十四,五岁年纪的初中生如同冲破地平线的朝阳,巨大的能量和活力喷薄欲出。这种能量与当今海量的信息相结合,使如今的初中生表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学生都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不平衡性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和教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二、英语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中的具体运用

1.开发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各种潜在资料,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利用语言天然的亲和力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初中二年级上册中有英语诗歌欣赏一课,在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诗词:Oceans apart day after day

And I slowly go insane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How can we say forever!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这段词被谱曲成为了一首非常流行的英语歌曲,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创造一种诗歌欣赏的氛围,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要求,关上教室的门窗,大声朗读这段诗歌,然后又播放这首歌曲,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段歌词的感受。很多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体会到了歌词中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与向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品质和感受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好的影响。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某个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对马丁 路得 金的描写来渗透给学生民主和爱国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设置恰当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设置各种 合理的课堂活动,这样不仅仅只是让课堂气氛变的活跃,适合学生摆脱紧张情绪,投入课堂的学习之中,更有利于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1.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爱是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期望。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妙方。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按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培养学生,善待并体谅每一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心灵沟通的前提,英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才能赢得真正的尊敬;“宽容”是真诚的体现,是一种信任和激励,能充当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和谐”是由师生共同协调的舒展,愉悦的氛围。和谐的环境可以使师生彼此产生好感和积极情绪,彼此信任,接纳和理解,这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互动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初中英语新课程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契机。英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学科优势,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学生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逐渐增强。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因素

1.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边远地区的师资薄弱。

2.学校教学课程开设缺陷大。

3.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消极。

4、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半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他们慢慢地对学习的苦差事无耐性了,自觉性缺失了,久而久之,在学校就成了学困生。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尊重学困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克服偏见,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因为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蹲下身子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尊重和信任后进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怎样看待“学困生”,把他们看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在平时教学中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对他们关注不够,会使他们在人格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挫折多,因而他们常常对学习感到灰心丧气。教师善于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中获得自信,从而鼓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应善于把“学困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对他们的表扬及时传送给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进步的喜悦,使“学困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深信自己能够学好。

(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兴趣,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個体差异,可提出一些难度不大,学困生能回答或感兴趣的问题,鼓励这些学生回答,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在本子上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再说,老师给予评价。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建立起自信心,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逐渐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四)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教师正确教导,而且离不开家长关心支持。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共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回到家中爱贪玩,家长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布置情况,向教师反馈学生回家后的动态,做到相互了解,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加强学法指导

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六)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七)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1)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2)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3)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4)及时跟踪检查。

总之,我们要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其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实现健康发展。创作出人生自励自强的奋进之歌!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学困生初中生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