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结直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9-10-21张庆
张庆
【摘 要】目的:讨论在结直肠息肉中采用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肠功能恢复与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我院接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结直肠镜手术治疗方式,实验组使用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相关指标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息肉患者给予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且对其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被积极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镜;结直肠息肉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1
结直肠息肉是胃肠内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之一,其癌变的几率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致使其出现大肠癌的病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地威胁[1]。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已往临床多以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因其切口较大,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多,对患者的后期恢复极为不利。现今多使用结直肠镜和腹腔镜进行治疗,针对特殊部位或特殊种类的息肉,结直肠镜的操作难度较大,且手术风险指数亦较高;针对部分在腔内生长的息肉,腹腔镜摘除术的操作难度指数亦不低[2]。本研究中,笔者将我院接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0例进行分析,探究腹腔镜联合结直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现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院接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7-68岁,平均(57.5±3.3)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8-69岁,平均(58.2±3.5)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比较,差异不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结直肠镜治疗的方式,首先确认结直肠息肉病变的部位及性质,术前对结直肠视野进行调整,将结直肠息肉部位完全显露,确认其病变的大小及范围,之后使用止血夹对患者结直肠息肉的根部进行夹闭处理,切除息肉。如果患者的结直肠息肉较大,使其切除后创伤大,应使用施氩离子凝固术对创面进行凝固處理[3]。实验组则使用结直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方式,协助患者做好准备(术前24小时),对患者采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体位方式为足高头低截石位,在患者脐孔下侧选择长约10mm的弧形切口,置入腹腔镜,同时将CO2气腹建立,把压值保持在12-15mmHg之间,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时,如果息肉不是很清晰,则可从患者的肛门处将结肠镜缓慢插入,直到患者直肠乙状结肠接壤的地方,同时可将少量气体注入,以便对患者的肠腔进行观察。通过结直肠镜,对患者的结直肠息肉病变的性质、部位进行再次确定后,同时在腹腔镜下,对结直肠息肉进行切除处理(使用结直肠镜),而对于横结肠中部与乙状结肠部位的结直肠息肉,选择长约3-4cm切口于患者腹部(病变发生对应处),将肠管提出,对结直肠息肉进行切除处理;同时对患者结直肠息肉切除的情况进行查看后,在患者的腹腔放入肠管,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4]。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应用(士s)表示,行t检验;当计算结果显示 P<0.05时,代表其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2.06±1.06)ml,手术时间为(82.16±5.58),住院时间为(3.46±0.26)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21±1.05)h;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2.36±3.12)ml,手术时间为(105.12±3.21),住院时间为(11.82±3.11)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22±4.65)h,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要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后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逐步成为外科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视野较为清晰、切口创伤较小,并可对病灶部位进行多方位观察,对腹腔干预所致的器官粘连可起到明显减少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腹腔镜因对病灶深度部位无法触及,而导致对肠腔内生长的部分息肉出现盲切、误切的情况,致使病灶出现了遗留的状况,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再次出血。若将结直肠镜与腹腔镜进行联合使用,则可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选择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镜对结肠息肉进行切除处理,如果患者的结肠息肉较为繁杂时,可通过结直肠镜对其病灶部位进行确定,而在腹腔镜下对其病变部位进行彻底切除处理,从而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5]。本次结果也显示,采用腹腔镜联合结直肠镜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指标、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均远低于采用结直肠镜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再次验证了此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将腹腔镜联合结直肠镜对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应被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葛国祥,高志海,刘烨,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3):184-187.
蔡巧英,徐江南,李丽军,等.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J].浙江医学,2017,39(18):1588-1589.
黄斌,张玉茹,刘连成,等.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1):82-84.
李倩,李楠杉,劳月琼,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6):34-39.
陈木龙,颜松龄,张国伟,等.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特殊类型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6):5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