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0-21张楠楠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7期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心理护理患者

张楠楠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中,治疗有效率7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模式运用于老年慢阻肺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2

慢阻肺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临床对慢阻肺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患者在遵医嘱按时服药的情况下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根据实际情况,老年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导致其不能遵医嘱接受治疗,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就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61-81岁,平均(76.9±6.2)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60-83岁,平均(77.3±6.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症护理、细致化饮食护理和环境护理等内容。

(1)环境护理。病房彻底的打扫,并让采光以及通风达到了相关要求。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室内的温湿度适宜,注意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清洁度。定时进行翻身,以防止皮肤长期受压而引起压疮。

(2)对症护理措施。需要密切监测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对患者瞳孔的大小及形态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要对重症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加以对症治疗。护士应该为患者引入一些缓解疼痛的措施,如胸部呼吸法和斜倚法,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腹部张力,改善疼痛[2]。

(3)细致化饮食护理。了解患者饮食状况,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让患者有着较好的身体状况去面对整个护理过程。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患者营养平衡,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加快患者康复。需要注意避免患者食用高脂肪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其病情。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以心理指导护理。

患者患病后或多或少会导致心理上的变化。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保证到患者不会由于心理状态无法较好的依从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治療方法和治疗中应注意事项等,便于稳定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并讲解该病注意事项。在妊娠特殊的时期,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尤其是家属的关心。护患关系、陪患关系、陪护关系之间融洽的沟通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建立融洽的陪护关系,给予心理支持,可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允许住院期间有陪护陪伴,并处理好关系,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辅导,使其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定时为患者开设健康讲座,实施宣教活动。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后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观察组20例中,对于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无效1例,有效19例,临床护理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中,无效5例,有效1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7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加上其身体各项机能正在逐渐衰退,因此发病后对正常生活的影响一般较大。临床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让呼吸状态得到改善,促使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根据实践研究,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其正常治疗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实际情况,导致其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其对疾病的了解较少,以及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执行护理过程中,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护士作为心理护理的主体,应详细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其心理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安慰和鼓励,使她们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全过程,以利于早日康复。观察组患者中95%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能积极配合顺利接受引产术。个别患者思想顾虑较大,在医护人员多方面的详细了解,多次耐心解释和劝告后,能解除身心症结,最终配合接受引产术。做好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除有过硬的医学知识和业务技术外,还必须通晓医学心理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还需掌握有关人文科学等科学知识。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以利于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使其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引产术,减少并发症[3]。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医护人员要切身处地为她们着想,同情、关心、体贴她们。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时采用心理护理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袁运娣.老年慢阻肺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0):63-64.

郑德芳.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1):131.

罗英华,李文思.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1):131-132.

猜你喜欢

老年慢阻肺心理护理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胸腺五肽结合抗生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