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2019-10-21高国青高莹云
高国青 高莹云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几率不断升高。农业作为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的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严重制约。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行业。因此,积极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降低由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防御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典型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防御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1030068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极端天气的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不断上升。同时在种类、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范围方面呈现出扩大趋势。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对农业生产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由于天气状况不受人力控制,在发生极端天气之后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情况以及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进行防御,才能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1 现阶段典型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分析
1.1 旱灾
旱灾是指在长时间无降水或者长期降水量很少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气象灾害。这种气象灾害在我国发生几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较为严重。因此是一种典型的气象灾害。现阶段国家气象部门将一定区域内发生干旱的情况依据严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同时对其造成的生态影响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了细致划分。旱灾作为一种多发的气象灾害种类,一旦发生就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近些年不同地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旱灾的可能,其中北方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主要种类为伏旱以及春旱。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在一些特殊年份甚至会1a发生数次旱灾。有些较为严重的持续性旱灾不仅会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还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极为严重不利影响,很多地区出现粮食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给广大农业生产者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强降雨灾害
现阶段对强降雨的定义是在24h之内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的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依据降水的强度不同将强降雨灾害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24h之内降水量在50~99mm之间的降雨称为暴雨,降水强度在100~249.9mm的降雨称为大暴雨,超过250mm的降雨称为特大暴雨。在发生强降雨灾害时,由于短时间内集中降水,使过多的雨水不断对山体进行冲刷和囤积,造成河流泛滥、洪灾、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这些灾害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强降雨天气一般在夏季和秋季2个季节发生几率较高,尤其是在每年的6—8月份,发生强降水天气的数量占全年暴雨数量的70%左右。其中最为严重的7月份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30%左右。通过对近些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强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在近些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很多地区由于受到强降雨灾害的袭击造成河水泛滥、山洪暴发,在暴雨的影响下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农田被毁,道路交通、网络通信以及供电受到严重干扰,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1.3 低温霜冻灾害
低温霜冻灾害是一种会对农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的典型气象灾害。这种灾害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较短时间出现的气温突然降低的气象情况。这种气象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威胁。现阶段国家气象部门将低温霜冻灾害细致划分为4种,即冷害、冻害、霜冻和寒害。通过对近些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低温冻害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同时,从农业部门了解到,这种气象灾害主要会对小麦和果树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遭受低温霜冻灾害的农作物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减产情况,因此对农业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2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研究
2.1 完善预报预警机制,及时进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
强化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机制是开展防御工作、降低农业生产损失的重要基础。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气象监测能力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气象预报预警机制,使得监测获得的气象信息无法得到及时传输,因此造成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打折扣。并且,在对气象灾害相关信息进行发布过程中,仍然依靠传统的渠道和方法使得发布效果和影响范围无法得到扩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即使能够提前预测到气象灾害,当信息传播到基层群众时为时已晚。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机制的建立,充分应用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新兴媒体渠道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扩大传播范围和受众数量,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气象服务带来的益处,降低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高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气象技术和气象设备得到广泛推广,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气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升高。现阶段已经建立对中短期天气预报、短时天气预报、气象条件预测、水文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报等多种气象服务内容的气象预报体系。但是,要实现这些气象服务有效开展,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近年全球性气候变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国气候条件也在向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多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气象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一些灾害性气象的预报预警工作,才能降低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发展。
2.3 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保障农业生产
农业由于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长期以来农业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为农业发展提供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气象服务,通过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目的。因此,在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需要同气象部门积极合作,依据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使农业气象服务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在发生灾害性气象时要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例如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降雨等,实现农业防灾减灾的目的。除此之外,应加强基层宣传工作,积极在农村等信息不够发达的地区加强气象科普,帮助农民将气象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 农业气象灾害的针对性防御措施研究
3.1 旱灾的针对性防御措施研究
對于发生旱灾的区域,首先要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合理选择。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对水分需求量较小、耐旱性较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在对农作物进行浇灌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滴灌的方式,避免由于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在一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利用云层中的水资源,开展人工降雨活动,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3.2 暴雨灾害的防御措施研究
暴雨可能带来的洪涝灾害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对时暴雨灾害的防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每年的汛期,在暴雨到来之前疏通河道,加固河堤。对农业疏水排水设施进行检修,以免在暴雨到来之后由于农田积水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做好房屋加固工作,尤其是对围墙以及屋顶等重点区域,以免由于暴雨带来的洪水冲刷浸泡造成倒塌情况发生。如果在农作物即将成熟时发生暴雨灾害,则要及时做好排水和抢收工作,以免由于农作物长时间浸泡造成减产或绝收。同时在汛期要加强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等情况的防御工作。
3.3 低温霜冻灾害的防御措施
在对这种灾害进行防御时,需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入手。加强土地管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播种,以保证农作物幼苗质量;做好品种选择工作,尽可能地选择耐寒性较高的品种进行种植;选择合理的种植时间,尽可能避开寒流。同时要开展一系列的抗寒防冻措施以保证幼苗顺利度过霜冻期;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磷肥钾肥的使用量,为农作物越冬做好准备。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防御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方法,积极开展防御工作,才能降低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作者简介:
高国青(1965-),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