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在多联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1庄立广
庄立广
摘 要:智能家居是利用智能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将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各个子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协同工作和方便管理的智能平台,可以有效的提升家居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实现节能、环保的家居环境。本论文是在某品牌多联式空调系统上应用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从而解决其对智能化的需求,借助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可以实现多联式空调系统的远程控制,远程监控,语音交互。更进一步的,可以借助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与家中其它智能设备场景联动,实现全家的智能家居。
关键词:HomeKit;智能家居;多联式空调;
术语表: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在多联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VRF系统的各个单元之间采用HBS通信协议。
其中协议转换器实现HBS协议到HomeKit协议的转换,主要针对某品牌VRF系统与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之间不同通信协议的转换。协议转换器内有Wi-Fi模块,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主要功能有:设定空调开/关、运行模式、溫度、风速、摆风以及空调状态信息查询。
用户通过App或Siri输入VRF系统控制命令,控制命令通过Apple iCloud转化为HomeKit协议指令、然后无线路由器将控制指令透传给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将HomeKit协议指令转化为HBS协议指令来控制VRF系统。同时,VRF系统的状态信息通过反向链路来传递给App或者Siri。
2.协议转换器硬件设计:
本研究课题的硬件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硬件主控芯片采用瑞萨HD64F39014GFXV单片机,基于Silergy SY8232电源IC的电源电路,基于HBS的VRF系统通信电路,基于UART串口通信的Wi-Fi模块,另外有时钟电路,EEPROM电路,基于PST596DNR的复位电路,按键电路,LED与蜂鸣器驱动电路。
电源电路:采用Silergy SY8232电源IC,高速响应降压DC-DC芯片,最大支持2A输出电流。4.5V~23V宽电压输入范围。SY8232采用顺泰PWM体系结构,实现高效的快速动态响应。在本设计中,电源电路负责为协议转换器供电,将电源适配器的12V/DC输入转换为协议转换器需要的5V电源输入。
主控芯片HD64F39014GFXV,负责将HBS电路传来的VRF系统数据转换为与Wi-Fi通信的UART协议数据,实现VRF系统与Apple iCloud的协议打通。
HBS电路:采用MITSUMI MM1192专用转换芯片,此芯片符合HBS(家庭总线系统)规范,具有接收和传输数据的功能。5V驱动电压。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低功耗的特点。其负责HBS协议数据的解析和编译。
Wi-Fi模块:Wi-Fi通信模块是用于VRF系统与Apple iCloud的数据传输通道,Wi-Fi模块与主控芯片的之间使用UART串口协议。同时本研究课题选用的Wi-Fi模块支持HomeKit协议,可以将主控芯片发来的串口协议信息转换为HomeKit协议。
时钟电路:根据主控芯片规格要求,采用8M陶瓷振荡器,为主控芯片产生震荡时钟脉冲。
3.协议转换器软件设计:
3.1.主控芯片与VRF系统的HBS通信规格:
HBS通信协议以半双工串口通信方式通信,通信波特率设定为9600bps,偶校验方式,数据长度最大48字节。
故障处理方式:
当出现奇偶校验错误、帧错误或溢出错误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废弃。
连续3分钟接收不到来自VRF系统发来的通信数据,判定与该VRF系统设备通信故障,协议转换器上报故障报警码给App。
3.2.主控芯片与Wi-Fi模块的串口通信规格:
协议转换器采用UART接口与Wi-Fi模块通信,以半双工串口通信方式通信,通信波特率设定为9600bps。Wi-Fi模块为主设备,协议转换器主控芯片为从设备。
4.结论:
智能家居是当下海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根据课题需要以及本身在智能家电行业工作原因,对美的、海信、小米等智能家居厂家交流较多,对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比较了解。基于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在VRF系统上应用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VRF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语音控制VRF系统,同时,VRF系统可以通过场景联动进行自动化控制,而不需要用户人为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龙.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发展现状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4:117~118.
[2]赵亮.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系统的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林鹏.基于HomeOS的智能家居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4]朱欣颖,陈曦.基于Wi-Fi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4(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