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21邹宏图
邹宏图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迅速,汽车维修技术日新月异,中职院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弥补教材缺陷,追求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本文将结合传统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不足,探索其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旨在全面提高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批职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好
1传统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弊端
1.1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兴趣不浓
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在學习过程中,缺乏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新课程标准下,虽然很多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通常会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但是,学生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的转配与位置关系。如,在讲解“汽车原理”相关知识点时,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在不理解、不懂的情况下,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在讲解“汽车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点时,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路,知识又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抵触心理。大部分学生为应付考试,通常都会将一些知识点直接背下来,导致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非常弱。又如,学习汽车发动机、底盘维修等知识点时,实操性非常强,学生大多很感兴趣,但是,因为缺乏系统、完善的汽车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储备,导致在实操过程中,往往只会模仿教师操作,无法形成系统、专业的技能体系。
1.2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性降低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授汽修专业的过程中,一般将教学分为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学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地位是同等的,这种方法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如今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一般都运用的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方法往往没有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予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课堂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学习的角色,通常都是依赖老师传授的思维模式学习以及思考,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会对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3师资力量差
如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汽车维修专业,再加上其专业教师原本就比较少,就造成了师生比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比较差,教学灵活性差和教学方法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汽车维修专业的老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责任意识,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创新做出贡献。
2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汽车维修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要求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为了提高技能实践的可接受性,必须把理论教学这一环节做到位才行。首先,应该合理选择教材,选择最新的版本进行教学。同时,还应考虑教材是否容易理解,是否与实际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对课程设计进行深思熟虑,把要讲的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通过学生所需要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中职教师要补充新知识,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建设,在教学课堂中补充新的维修技术,使学生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得到同步发展。
2.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中职院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大势所趋。中职院校应立足于汽修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布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上应该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增加实践技能培训,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成果的转化。如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具体,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将知识经验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可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发动机”章节教学为例,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让学生拿起发动机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完章节理论知识点后,就可以第一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拿着发动机,根据自己的思路来拆装、检修,有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同时,中职院校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并且布置实践内容,如实践记录、实践笔记等,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理论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3融合互联网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教学资源主要包含有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微课及慕课等数字化的资源库。汽车专业数字化资源库不仅可以完成汽车专业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以作为互联网终端接口,实现远程设备操控,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与此同时,在数字化资源库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这样可以使得教师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成长。
国家有关部门可以组建国家级的汽车专业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将全国所有的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融入其中,形成庞大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库,这样可以使得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步入一个资源共享的新时代,从而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
2.4“双师”构建提升师资水平
专业教师作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领路人,其在学生职业素养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于理论化或是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注重教师水平的提升,从理实结合型人才培养切入逐步优化专业教师团体,进而有效提升汽车专业教学总体质量。
“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德国最为优秀的专业教育理念之一,广受世界各国的推崇。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学优势、加大人才培养建构,进而有效提升本专业教学质量。如我校在进行教师人才选拔过程中都会对其理论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以各项全能者为首要选择对象。而对于从教多年的教师而言,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每年组建几批教师进行高级车工、铣工、设计师等国家技能考核,以强化其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多次组织教师参与国家技能竞赛以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教师团体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总体质量。较之于传统的教师模式,“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解决了专业教学过程的众多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有效提升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办学效率和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通过基础理论的夯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使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同时,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学习最新汽车维修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适应汽车维修技术,培养出更优秀的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师嘉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运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251-252.
[2]陈友强.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05):196.
[3]袁涛生.“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9(0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