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运行问题浅析
2019-10-21谢影
谢影
摘 要:通过对相关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机制的研究,从多角度分析如何改进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机制,结合当前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要求,为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运行
一、研究的背景
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运行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在相应的管理思想理念指导和影响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规范,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以确保高校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1。高校的教学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不同,它要求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坚持知识理论创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求继承传统、遵循教学规律来培养人才2。如何保证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开拓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是基于一所普通师范类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师资力量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资源优化,发挥教师的最大能力,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求,增设了部分非师范类应用专业,加快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进行了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内容:
本研究将通过对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地采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收集基础数据,根据调查问卷汇总的统计结果,发现其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矛盾和问题的成因,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提供理论支持,结合本学院特点,最终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2、目标:
在学校总的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引导下,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师生对学院学分制下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反响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教学运行方式创新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采用调查问卷法、比较法、实地走访等多种研究方式。
主要措施:以学院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使用调查问卷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
本研究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7份,其中师范生占人数比例的70.6%,艺术生占比为28.7%.教师调查问卷70份,收回67份。主要是在理科专业和艺术专业师生中进行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从问卷中反映出一些共通性的问题,也体现了当下教学模式变革所带来的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提出的一些新要求和挑战。对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师生教职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反映出他们的不同的看法与思考。
四、研究的步骤
1、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前,对学院当前开设课程进行总结归纳;与此同时,分别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走访,选取师生代表问询他们对自己学院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真实看法,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2、收集教学院学生网上匿名评教数据,统计相关数据,分析归纳共通性问题。
3、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分析问题形成原因,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4、最终形成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相关的研究调查报告。
五、存在的问题
1、本研究主要选取了部分学院的师生,被调查的人员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彻底。
3、师生的个体差异也影响着数据的客观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对事物的认知与评价。
4、选课课程科目繁多,学生人数逐年上升,教学资源共享力度不足,教学管理相关系统没有更新换代,存在供求不足的问题。
5、师生的个人需要与学校整体教学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6、当下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升级,对师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完成教学管理相关环节的要求日益提升,带来了教学运行管理中的一些矛盾与冲击,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有些客观原因使其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制约,不太能够使师生积极接受并维护相关管理规定。
六、研究的成效
通过此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存在困难,主要困难在于客观教学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师资力量结果的不充分。主要体现有选课制形同虚设;选修课的质量和数量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
第二,没有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选课进行引导,缺乏对课程介绍的系统,有些时候,学生仅仅凭借课程名称来决定是否选择该门课程,甚至只有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而被动选课。学生中存在盲目选课的情况。大批量课程的开设,费力费时并且过程相对复杂繁琐,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有的时候学生选择课程避重就轻,并没有从自身发展需要角度思考,重点在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学分。
第三、学期学分分配不均衡。通识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所占的学分比例较大,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比较单一,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素质,没有很好的引入相关的行业认证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调查表明有31.5%的学生反映学校组织的活动很多,但是有一部分活动与学习、增广见闻无关。过度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到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来更好的提升学习水平。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运行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专业需求,为他们打造更加合理有效的课外环节。
第四,学校相关教学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比如,网络选课系统稳定性有待加强;各种教学设备和场地使用资源使用共享不足,统筹管理力度不足,教学资源比较分散;图书视频等资料存量不足和更新相对滞后。
第五,学生人数的逐年上升,增大了教学管理难度,打破了常规行政班的上课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缺乏弹性。学生上课随意性上升,教学秩序维持正常运行的难度增加等。通过查阅教师上课情况的相关记录,现在学生到勤率在国家假期前后多有波动,缺勤情况有所上升。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是大家共同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为教学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第六,教学管理相关系统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不能为师生提供较好的信息化系统体验,增大了学校教學资源统筹调用的难度。在有些情况下还会降低教学管理的效能。比如:教学管理相关平台只能在学校局域网中运行,校外师生处理相关事宜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学校统一的教学运行管理手段不能很好的得到维护。另外,学校不同的管理部门分别购入不同的信息管理平台,也加大了师生操作使用数据平台的复杂程度,没有合理的整合教学管理平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失衡。
第七,学校管理政策大部分是一刀切,没有很好的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区别制定的管理政策法规,有的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管理错位。教学运行管理参与者的个体存在差异,收到了客观和主观因素制约,教学运行管理参与者有时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于教学3。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基础之上,扬长避短结合新的教学手段,进行科学的组合,立足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变化。具体可分成五个方面:
第一,合理的管理权限下放二级教学院,进一步提高二级教学院的自主管理权限,帮助和指导二级教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形成符合不同专业要求,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二,引入现代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的技术设备,增强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延续性。在学生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需要。从线下面对面的传授知识到线上网络教学模式,多个层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第三,明确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吸引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建立健全教学主体和教学运行管理部门相互监督制约的科学、客观、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利用网上评教等平台获取师生对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系统分析师生的需要,及时有效的统筹配置学校教学资源。
第四,推行弹性学制,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的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般主要是分级管理的制度,从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学校主管领导拥有对教学管理事宜的最终裁决权。教务处作为落实学校教学管理决策的相关职能部门,享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和决策权4。然而,二级教学院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是在教务处的监管之下,自主权限较小。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新需求,现在应该对当前的管理机制做出一定的改革和改进,切实转变教务处的部门行政职能,增强其在宏观上对政策规章制度的把控和指导功能,将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到二级教学院;同时应该加强教务处对教学管理的服务职能,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下达行政指令的决策机构;还要及时与二级教学院相关教学管理领导和人员沟通交流,随时了解不同教学院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在教学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务处制定教学管理决策的包容性。使二级教学院在教学运行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能够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第五,定期对教学管理参与者进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提升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以兼容并包的态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引入科学系统的控制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增强决策和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和经验主义,充分发挥师生对教学运行过程的反馈主体作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良性发展和有效运行。同时还需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升师生体验度,进一步加强系统统筹管理力度和提升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从多个关键环节入手,多角度剖析在当前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多元化利用网络教学方式。例如:网络课程资源的引进、易班、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翻转课堂、手机APP、智慧课堂等的开发引进将教师课堂教学、线上线下与学生互动,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效的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师生的体验感,也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加强了学校对教学各环节的管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的流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增强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本研究基本上实现了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目标:主要以本校范围为调查主体,根据调查问卷与走访的实际情况出发,调研学校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不同的主体对象对教学管理运行的一些看法与问题,从多角度研究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运行机制,结合当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高校教学管理及运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性建议。
参考文献:
[1]于晓云,夏卫东.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28.
[2]潘俊新.学分制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3):20.
[3]陈同强,刘振优.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35(133):167.
[4]李巧林,郑治祥,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学运行机制浅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7.
*项目名称:《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运行创新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校级,项目号:JG2015-ZF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