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10-21邢梦喜
邢梦喜
摘 要:浙江省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态安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结合浙江省环境资源的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态足迹模型,对2017年浙江省生态足迹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为4.075170477hm2,超出其人均生态承载力0.345069752hm2,形成了人均3.730100725hm2的生态赤字,对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最后提出了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浙江省;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让地球变得不堪重负,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尖锐,绿色、环保、低碳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1]。追求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仍然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作为一种通过折算一定区域和时段内人口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纳区域来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 自1992年提出至今已被广泛用于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本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浙江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此揭示浙江省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 是指一定区域 (国家或者地区) 所需要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该地区所产生的废弃物而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涵盖陆地和水域) 的总和。它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William 等在 1992年提出了生态足迹这一基于生物物理量的度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概念和方法,之后其博士生 Wackemagel 等于1996 年提出并完善了生态足迹模型[2]。生态足迹是一种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消费的需求( 生态足迹) 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供给( 生态承载力) 之间的差距的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 计算生态足迹。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不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Pi为第i种物质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第i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j是不同类型生物生产面积,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主要考虑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六种土地类型,故j 取值为1-6;rj为均衡因子;aai为人均i中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
第二, 计算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yi为产出因子;rj为均衡因子;aj为人均不同类型生物生产面积;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N为人口数;EC为总的生态承载能力。
第三,计算生态盈余(赤字),反应某地区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可承载范围内。某区域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出现生态盈余,反之为生态赤字。计算公式为:
人均生态盈余(赤字)=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 (3)
若该数值大于0,则为人均生态盈余,小于0则为人均生态赤字。
2浙江省2017年生态足迹分析
2.1数据来源与参数选择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2017年统计年鉴》,浙江省2017年人口为4957.63萬人,地区总产值51768.26亿元。
为了将不同类别的土地转化为具有相同生产力的土地,需要将各类土地乘以一个转换因子,而这个转换因子就称之为均衡因子。本文选用Wackernagel研究中的均衡因子,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的均衡因子分别是2.8、0.5、0.2、1.1、1.1、2.8。
在某一地区内,由于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土地,单位生产力也会有所不同。而小区域的某类土地的单位生产力与所属更大区域的同类土地单位生产力的比值即为产量因子。本文选用刘某承研究中产量因子,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建筑用地的均衡因子分别是1.13、1.93、1.93、1.13、1.13。
2.2生态承载能力
浙江省省2017年实际各种类型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如表2所示。
2.3生态赤字/盈余
根据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2017年浙江省生态盈余(赤字),如表2所示。
由表2得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供需不平衡,耕地、草地、水域、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都出现生态赤字的情况。其中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赤字最高,达到1.546546646 hm2/人.
3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2017年浙江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45069752hm2 ,呈现出较大的生态赤字,说明本省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基础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生产生活需要,人口对自然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由此可看,浙江省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保护耕地,非农建设避让耕地。在六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中,耕地的生态生产力最高。 但是,耕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强市战略推进致使大量耕地被占用;另一方面,耕地后备资源极其匮乏,耕地占补平衡无法实现,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类建设应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避让优质基本农田。
2. 提倡绿色消费,减少能源消耗。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物流客运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多是能源消耗增大的主要驱动因素。应在居民中提倡低碳节能、绿色消费,减少对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赵茂嵚,徐瑶,李卫朋,陈忠升,游泳.四川省2007—2016年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时序变化[J/OL].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2]刘冬建.“区域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特征分析[J].知识经济,2019(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