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州民营经济为例
2019-10-21何银磊
何银磊
改革开放30多年,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立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近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先发优势逐渐消失,众多民营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召开了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明确了民营经济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强调要扎实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截至目前,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温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从1978年至1990年代初,温州民营经济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初创和早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对温州市的国有经济投入不足,在强调公有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以城镇和乡村集体工业为特征的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温州市工业总产值11.12亿元,其中国有经济3.97亿元,占35.7%;集体经济6.13亿元,占55.1%;城乡个体经济0.0016亿元,占比近乎为0;其他经济1.02亿元,占9.2%。与浙江省同期比较,温州集体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这为温州民营经济的领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各种经济成份”的口号,奠定了温州民营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潮下兴起的基础。1990年温州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的82.8%,比1978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从199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年黄金时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温州形成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为特色的经济格局。1997年,温州市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5616家,个体工商户19.78万家。其中城乡个体工业户已达到9.58万家,比1990年增加7.31万家,比1980年增加9.45万家。1997年温州市工业总产值1242.40亿元,其中个体工业总产值已达到433.23亿元,占比重34.9%,比1990年提高26.6個百分点。1997年温州市民营工业总产值114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4%,比1990年提高9.6个百分点。
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及随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温州民营经济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更为宽松。2002年,在温州市36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除国有、“三资”工业企业外,民营工业企业3295家。其中民营公司制企业207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67.54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6.2%和53.9%,比1997年提高22.6个和35.8个百分点。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大环境迅速改善,各地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自2014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疲软状态,具体概括以下几点原因:
1.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等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在国内,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向以高质量和结构优化为主要特征的良好方向发展,“互联网+”趋势日益深化,部分民营企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创新人才匮乏,从而陷入了低端竞争的陷阱。
2.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升高: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发展基础薄弱,为保证资本市场良性发展,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民营企业选择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渠道受到了阻碍,以及现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刚性化的审贷制度使得民营企业受到的限制多,程序步骤繁琐。另一方面,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价格不断上涨,民营企业发展的高成本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3.市场化程度不够,体制性障碍尚存:从产业结构看,温州市第一、二产业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完全,其民营经济比重均超过90%,2011年第一、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720.87亿元,比重达到92.1%。第三产业民营经济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相较于一、二产业,温州市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成份仍然偏低,这也是近几年温州市民营经济推动力相对乏力的主要因素。
4.我国在民营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首先,有关法律设定的多是部门的管理权,收费权等,而对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足。其次,一些法律过分强调行政方面的制约性,使得我国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政府信用缺失,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政府缺位等问题也影响其发展。同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政策发布的不够及时或执行的不够到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性旺盛,就业困难加大——民营经济成为了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的出台,到民营企业就业岗位的大幅度增加,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在民营企业的的就业人数不但未出现下降,反而连年增加,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2.税收——税收重要性,民营企业上缴税收的比重不断升高,到2009年底已在37%以上,民营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已连续8年超过50%。同时民营经济也是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创造了中国6%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民营经济创造的GDP从改革开放初期10%迅速发展为2015年的50%以上。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增加市场经济活力,倒逼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