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油藏描述中的井震时深转换技术
2019-10-21李超
摘 要:本文对井震时深转换的条件与意义进行分析,并对时深转换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方式加以阐述,包括等时界面速度采集、井震速度误差控制、井震标准层校正等内容,力求通过时深转换技术的应用,使油藏描述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油藏描述;井震;时深转换技术
在地质勘探研究中,专家和学者始终将重心放置在地震数据时深转换方面,但是,由于地震信息、测井以及VSP的采集精度要求严格,尤其是在复杂地质环境下产生的误差更大。对此,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多年研究,最终利用层析成像的方式研制出时深转换技术,为井震综合油藏描述打下坚实基础。
1 井震时深转换的意义
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一般在100km2内的探井数量较少,主要的勘探工作在于给出精确的深度域构造圈闭与岩性圈闭。在以往工作中,通常采用VSP标定、常规构造图等方式获取,在较为简单的构造条件下适用时,能够符合精度要求。但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范围十分广阔,几乎每公里拥有几十口探井,在精度的要求上更加严格,如若仍然采用VSP标定以及常规时深图等方式则无法充分满足精度要求。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如何提高时深转换结果成为油藏描述的主要问题。要想充分满足高精度要求,则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地震与探井信息处于同一空间,且具备地质等时性;
(2)地质截面与储层解释的精度要求充分符合;
(3)地质截面能够与油藏描述的精度要求充分符合。
要想使上述条件得以满足,则需要选择与储层距离最短,且符合地震垂向分表里的准层序组顶或者中部界面,同时还可作为探井与地震信息的时深转换界面,才可使上述时深转换、油藏描述等方面的精度要求得到充分满足。大量事实表明,与测井信息相比,利用地震信息获取的储层内部垂向分辨率较低,但是,在标准参考层中,可利用等时地震属性切片的方式,获取到更多储层描述结构,这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由此可见,在时深转换中标准参考层起到衔接作用,使地震与测井之间的分辨率问题得到拓展解决,为储层结束提供必要条件与坚实基础。[1]
2 井震时深转换技术的应用
2.1 等时界面速度采集
在以往地震速度采集过程中,一般依靠较强的反射信号界面来完成,没有对较弱反射信号给予应有的重视,此种速度采集方式在建模中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误差产生。因此,应对等时界面速度进行采集,具体涉及到储层的顶部、中部与底部三个层面,将速度结果计算时间控制在150毫秒内,对地质层位的速度场结果进行计算,并与以往速度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无论在时间,还是速度域等方面均超过常规计算结果。速度采集的方式较多,主要任务是对地震成像精度进行改善,力求与实际地震波层的介质速度差距缩小,如NMO+DMO叠加速度、叠前速度、VTI介质影响等等。为了使油藏描述精度得到显著提升,探究储层密度、地震速度与井震时深转换之间的关系,可在标准层中,在150毫秒内选择三个地质层对界面速度进行采集,并在200m×200m的空间中对三维速度进行采集,结果表明,标准层精度能够使时深转换间的冲突得以有效缓解,对油藏描述具有积极影响。
2.2 井震速度误差控制
从上文研究可知,地震速度能够对井震时深转换精度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由于VTI介质的存在,仍然会对速度计算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在时深转换中应对误差进行消除和控制。速度误差的控制应在地震与测井均处于相同储层时实施,通过对该层面中时间、深度域速度的采集,并绘制成图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示出速度曲线与接触井震之间的VTI介质的作用,以此对速度误差的影响,经过有效控制后能够使误差得到显著降低,精度与以往相比提升一倍。在标准层基础上,假设时间域与相应深度域的测井在層位上与时空需求相符合,转换速度概率的分布特点可通过公式表示为:
ε=∑Mi=1[(2zi/ti)-v0(1+βzi)]2
式中,i代表的是测井点数;ti代表的是地震层位深度;zi代表的是测井层位深度;j代表的是参考层层数;v0代表的的储层顶面速度;β代表的是深度大小。
通过上述公式能够对层位对应的时间域平均速度进行计算,使层位之间的换算井点平均速度散点图进行绘制,可见标准层中的测井与地震信息之间具有较大的误差,产生此种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垂向分辨率较低,导致标准层精度受到影响;二是测井分层误差与精度不足;三是井震信息的标准面存在差异。[2]
2.3 井震标准层校正
在地质构造中,往往会忽视标准层与成像面之间的差异问题,虽然二者之间的误差不会对地质构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但在油藏描述时,一旦标准面与成像面的差异过大,则会直接导致储层油藏模拟精度受到影响。在对标准面进行校正时,应在储层等时界面基础上进行,对校正前速度与时深转换后的误差进行分析,寻找出差异最大的位置,然后根据等时界面一致性原则,对标准层面进行校正。在校正完毕后,速度散点与平面散点之间势必会出现显著改变,一些独立于二者之外的散点将被清除。通过时深转换的方式能够使误差得到有效降低,井震剖面的闭合更加紧密,经此操作,能够使误差范围被控制在3m之内。通过时深转换法的使用,井震联合误差得以矫正,在储层等时界面中,也可使其他速度误差得以消除,将误差值规定在1m之内,与油藏描述精度要求充分符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油藏描述中,应积极发挥时深转换技术优势,使处理流程得以优化,妥善处理测井与地震信息转换间的误差问题,使结果精度能够与油藏描述要求充分符合,促进油藏开采的顺利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艺璇.油藏描述中的井震时深转换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7(2):188.
[2]梁卫,李熙盛,罗东红,等.井震时深转换技术在低幅度构造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8,26(3):61-64.
作者简介:李超(1994-),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