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在情境体验中赓续传承
2019-10-21濮端华
濮端华
傳承红色基因,对于院校来说,既要精心构建教育体系,有机融入教育内容,又要努力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教育效果。2018年11月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为主题,组织政治工作中级指挥培训班学员到井冈山开展衔接教学,一堂堂生动形象的情境体验课,让学员深受感染、深受教育。有的学员动情地说:“身在现场,亲临其境,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灵魂深处的自我叩问和思想深处的自我检视油然而生。”
作为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资源,常常以情境的形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们像化石一样,记录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汇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练的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贵品格。当学员们走进井冈山革命胜迹遗迹和红色旧居旧址,静静倾听解说员尤其是历史见证者的深情叙说时,历史的壮阔画卷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铺展开来,历史的鲜活细节在他们的眼前得以浮现和还原,由此产生的现场感和带入感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那翠绿的山林、蜿蜒的古道、环绕的溪流、高大的枫树、错落的民居,沧桑的革命遗址遗迹、斑驳的旧居旧址,无不在讲述着它作为人民军队之根脉、三湾改编之圣地、党铸军魂之源头的历史故事。置身于这样一种特定的情境之中,学员们的感官刺激和情感体验是全方位的。正因为情境体验式教育具有这样的特质,它在红色基因传承的教育中优势凸显、地位特殊。
在创设情境中增强红色基因的情境体验。从教育的基本要素看,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情境性往往是不完备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具体教育安排,运用语言或简单便携的教具,在现有实物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使之在学员头脑中的印象更加鲜明、更加自然、更加深刻。这种情境的创设,目的和要义在于让学员更深刻、更全面地去体验:可以体验过程和事实,也可以体验结果和情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也可以在静思中体验。为此,在抵达教学现场前,教员对教育主题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和交代,对教育内容尤其是教育场景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和回顾,以便让学员充分做好现场体验的知识和情感上的准备。抵达教学现场后,教员既注重巧妙引导学员树立角色定位的意识,以激发他们走进历史的感觉和感受;又注重运用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具,帮助学员强化这种感觉和感受。比如,运用生动形象且充满情感的语言,刺激学员的感官,使他们在脑海中出现与教学现场相适应的思维图景;运用音乐作为解说的背景,渲染气氛,将学员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运用各种实物点缀教学现场,强化教育主题,达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在井冈山龙江书院,教员将写着“入党誓词”的褪色织布悬挂在黑板上,旁边再展开一面鲜艳的党旗,现场的教学情境迅即被激活。
在切身体验中深化红色基因的内心体悟。情境体验式教育具有非传递性特质,即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无法被编码化和符号化,也不便用言传口授的方式传递给学员,只能依赖于学员的自我意会和内心体悟。因此,这种教育形式的最终落点必然在于学员的内心体验和自我认知。学员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现场情境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与现场情境融为一体,进而跨越时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因此,对于学员而言,这种“体验”绝不仅是纯粹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包括内心的感受以及由感受所产生的对教育内容的亲近态度。正是因为情境体验式教育具有这种非传递特质,它才更适宜于理想信念、精神价值、情感意志、道德品格等主题教育。在井冈山,学员们穿上红军服装,背着斗笠、扛着木枪,重走当年红军挑粮小道,虽然大汗淋漓、浑身湿透、精疲力乏、气喘吁吁,有的甚至达到了生理极限,但是大家的脑海中回旋最多的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同军民一起挑粮的历史场景,思想上触动最深的则是“理想信念高于天”的革命精神。实践证明,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在教育中的冲击和震撼可以直击学员的内心和灵魂深处,特别有助于学员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