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史研究方法

2019-10-21李增悦郭权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唐代佛教雕塑

李增悦 郭权

摘 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艺术飞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宗教的造像艺术、陵墓的雕刻艺术、陪葬的雕塑艺术、肖像的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发展时期。宗教造像艺术在唐代发展迅速,而唐代的雕塑艺术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石窟,龙门石窟。

关键词:唐代;雕塑;佛教

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极盛时期,国家统一,疆土广阔,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促使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其中唐代雕塑艺术整体发展,并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重要的篇章。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唐代的雕塑大量使用传统的铲地、镂雕与圆雕,使用阴刻细线,用阴刻表现细部和绘画线描一样,用密集的细线与短的阴线来表现装饰纹饰、阴阳凹凸面等等。动物的体型丰满健硕,活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器、瓷器、铜器等纹饰一致。人物形象善歌善舞、吹拉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构图新颖,手法娴熟。总之雕塑工艺精巧,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具有浪漫豪放的时代气息。

一、唐朝雕塑的人物造型特点

在唐代因社会风气空前解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层次相对开放,雕塑艺术也因此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例如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唐代献陵石犀体形庞大,两眼看着前方,四肢粗壮有力,整体造型单纯简洁明快。具有明显的中国写意艺术的风格,又在细节上做文章,在鳞片细细雕刻以表现粗糙厚实的皮肤做出犀牛皮肤的质感。盛唐的雕塑风格更加民族化。主要因为盛唐时期的文化发展迅速,在政治、经济都发展到最高峰的这种环境下雕塑艺术出现了“曹吴二体,学者所宗,雕塑铸像,亦本曹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说法。意思就是说吴道子和曹仲达在雕塑上的艺术成就,是后人无法比拟的。可称为当时的艺术巅峰。

此时的佛教雕塑作品既具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其雕塑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二、唐代最具代表性雕塑群

1、大足石刻艺术

大足石刻是位于中国西南重庆大足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为止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且无法逾越的丰碑。它从不同时期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前朝时期不可替代的。艺术特点:规模宏大、雕刻精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保存完好。对于大足石刻整体而言,它的丰富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北山的心神车窟和宝顶的圆觉洞,前者简洁明了,没有背景,刀法刚劲,阴线细刻较多。后者华丽,运用粗犷的写意艺术风格特点为背景,衬托出菩萨的细致轻柔,庄严美丽,刀法圆润,追求质感,近乎泥塑效果。大足石刻在雕塑技术方面,兼具雕塑与绘画之妙,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具有东方民族所特有的文雅、娴静、内秀美的风格特征。

2、龙门石窟——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风格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体雕塑,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石窟始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胭脂粉钱两万余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建成,历时三年,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具有明显的唐代佛像艺术风格特点,面容丰硕、两耳下垂,形态饱满、体态安详、面貌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为“大卢舍那像龛”,大卢舍那像龛共有九尊佛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的意思为光明普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建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在宋、金时期,人们为了保护大佛像龛,在龛的后背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消残,因此后来被拆除。奉先寺大型艺术群体雕塑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雄踞于中国石刻的艺术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型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历史见证。

3、水陆庵

“水陆庵”位于秦岭北侧蓝田县境内,县城东南十几公里王顺山脚下的小河旁。地处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原名水陆殿,为六朝古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

蓝田水陆庵的水陆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至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修建,殿内13面墙壁上精雕细塑着大量泥制彩绘塑像、壁塑、悬塑,总计3000多尊。

在人物雕塑造型上独具匠心,尤为突出,各个都有故事情节,追求大场面的动感,抓住表情、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以写意的风格特点达到意境美,以人物粗矿、温文尔雅、喜怒哀乐的表情跃染壁上。作品中所蕴含的宗教价值也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人类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艺术和宗教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同构统一性

结语

唐代的雕塑艺术在佛教盛行的大背景下顺行其道,具有很深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世俗气息,具有民族化的特征,反映出了唐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唐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在表现手法的艺术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雕塑中运用人体解剖比例知识,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写意风格和细腻精美的的表现手法,而且掌握了塑造群体佛像的能力,在一组群像中,通过佛像间的动作、体积、服饰等变化来区别各个雕像的主次位置,有主有次,各个分明,达到既整体统一又个性突出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唐代雕塑人物造型方面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的艺术巅峰。

参考文献:

[1]马银芳.唐代佛教雕塑的人物造型[M]:艺海,2009

[2]沈刚.敦煌石窟艺术精品丛书:敦煌雕塑壁画[M].江苏美术出版,1998年版。

[3]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岳麓书院出版,2005年版。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李增悦(1997-) 男 甘肃人 就读于湖北荆门荆楚理工学院。

第二作者 郭权(1997-)男 江西人 就读于湖北荆门荆楚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唐代佛教雕塑
巨型雕塑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