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2019-10-21薛志岭

科学与财富 2019年7期
关键词:伤亡事故建筑安全建筑业

薛志岭

摘 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给国家及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后果严重。因此,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能够作为观察事故发生趋势、探查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预防措施、预测未来事故等的科学依据和基础。本文就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指标体系事故致因理论

引言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管理和设施的现代科学技术含量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研究概况

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我国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56年,国务院制定《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以及1989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等等。至2010年已形成了由4类31个指标构成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我国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方面主要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绝对指标:万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十万平米死亡率、百万平米死亡率等相对指标。其中在事故统计方面,较常用的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等絕对指标。在事故指标体系完善方面我国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缺少适用于企业的事故统计指标,目前我国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多以死亡人数作为最主要的统计指标,更适用于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事故的监管。另一方面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安全水平。

2目前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0年已形成了由4类31个指标构成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建筑业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主要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等指标,这些事故统计指标客观上讲只能反映我国建筑业死亡事故总量情况,而不能反映出日常建筑安全生产过程发生的重伤、轻伤、违章情况。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建筑业安全整体状况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根据海因里希的“事故三角形理论”,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违章事故),因为在“无事故”的背后,可能还有许多违章、冒险等不安全因素存在,只是暂时没有出事故而已。因此,目前单纯的事故死亡事故指标不足以表征建筑安全生产系统的全部安全状况,也难于真正系统地揭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3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对建筑生产安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并运用“4M”事故致因理论对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见图1。

设备的因素(Machine)包括设备设计和机械的缺陷、设备与机械本身安全性考虑不足、设备、机械的安全操作标准或规程不健全、安全防护设备存在缺陷、安全防护装备供应不足。人的因素(Man)包括心理原因、生理原因和职业原因。其中烦恼、忘却、错误、无意识行为、危险感觉、臆测判断、省略行为等是导致心理因素的具体原因;睡眠不足、疾病、疲劳、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障碍等是导致生理因素的具体原因;领导能力、团队精神、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等是导致职业因素的具体原因。作业的因素(Media)包括相关作业信息不合实际、作业姿势和动作的欠缺、作业方法的不合实际、不良的作业空间、不佳的作业环境条件。管理的因素(Management)包括管理组织的欠缺、安全手册、规程的欠缺、不周全的安全管理计划、安全教育与培训不足、安全监督与指导不足、不合理的人员配置、不佳的职业健康管理。

4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的建立

4.1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将事故统计指标的统计“关口”前移,以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中“事前指标”的研究为重点,建立针对企业日常管理的“事前指标”,即从施工现场和企业管理2个层面找出能够真实反映这2个层面安全状况的指标,进而从“事前”的角度反映企业安全水平的高低。在确定了上述2个层面的事前指标后,结合现有的死亡率等“事后指标”,建立全新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4.2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力求体系的综合、全面和系统性,要尽量选取全面、能够综合反映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指标。不仅要做到单个指标的科学合理性,还要确保指标体系的横向内在联系。该指标体系必须涵盖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各重大方面,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来全面系统地反映安全状况。(2)科学性原则。进行一切学术研究都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具有应用价值。科学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每一个评价指标都要准确、可测量,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数据收集,包括范围、权重选择等都必须有科学依据;第二,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能从根本上反映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且有利于深度挖掘出生产安全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3)经济相关性原则。鉴于建筑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带动作用,评估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并由此制定提升对策,除了需要统计建筑业的伤亡事故数据,还需要关注各个的经济发展特征。明确安全在减少事故损失和保障社会经济财富增值方面的双重功能和作用,在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方面兼顾安全事故伤亡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才能以较少的伤亡事故代价来实现地区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4)可比性原则。考虑到要进行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故为了使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通用性,选择指标时应尽量选用能够在全国性的统计年鉴(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等)中查出所有相应数据的指标,这样既方便又避免了由于各统计年鉴统计方法不同或统计范围不同所带来的不可比性。

4.3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归纳

(1)事前指标。建立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事前指标分别是SBI和SMI。(2)事后指标。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调研以及相关专家咨询,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中,轻伤率,重伤率以及死亡率应列入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这3个指标也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正在使用的安全考核指标。对于每个工程项目部来说,虽然死亡和重伤不常发生,统计意义不大,但从统计学的角度讲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故也应将其列入指标体系当中。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以事前指标为主,事后指标为辅,综合衡量企业的安全水平。综上,建立的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由以下5个指标构成,其中2个为事前指标,3个为事后指标。见表1。

结语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更为微观的统计指标的把握,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事故。

参考文献:

[1]李丁.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

[2]王金舟.中祥公司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伤亡事故建筑安全建筑业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探讨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清管收球作业伤亡事故模型及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
新形势下建筑安全监督的要点分析
浅谈危险化学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