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磁性材料领域专利权利要求撰写技巧

2019-10-21马文静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关键词:磁性材料微观专利申请

马文静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专利数量呈爆发式的增长,专利年申请量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然成为了知识产权大国。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专利质量却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差甚远。由此,国家提出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发展知识产权强国[1-3]。

众所周知,磁性材料,由于其磁学效应,在电子科技、高端制造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而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在磁性材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众多企业、高校均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磁性材料的研发工作,并将其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然而,这些专利质量却参差不齐。我国许多高校、企业通过研发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却无法通过高质量的权利要求撰写将其专利价值最大化,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

本文从磁性材料研究特点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撰写技巧,提高专利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专利的保护作用。

二、磁性材料专利现状

磁性材料虽然种类丰富,但从其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最常用的磁性材料种类主要集中在稀土永磁、铁氧体、软磁合金这几大类,以上也是市场价值较高的几类。而随着这么多年研究人员对磁性材料研发的深入,开拓性的研究已经很难出现,对磁性材料的研究多数是在现有技术的框架下在对材料元素、制备工艺的调整和改进。而这种研究若以常规方式(元素组成、制备步骤)写成专利进行申请,往往较难获得授权,即使获得授权,其保护范围也非常小,专利的保护价值难以体现。

三、如何通过撰写方式提高专利质量

对于磁性材料领域而言,细小的元素或者工艺上的调整,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制备某种高性能磁性材料,往往需要特定的元素配比和制备工艺相配合。但若直接将元素组成和制备工艺写成权利要求,则保护范围太小,专利没有其法律价值。若随意的扩大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则很容易将现有技术纳入其中,专利无法获得授权。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专利申请均是简单的将制备工艺以及参数细节写在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中,在说明书的有益效果部分仅仅简单描写通过工艺的调整获得优秀的磁学性能。在目前磁性材料工艺步骤大致雷同的情况下,仅仅是通过工艺的调整获得磁学性能的改进,无法凸显发明的创造性。审查员往往能够找到制备方法雷同的对比文件对专利申请进行评述,而区别也往往仅仅是一些参数的调整,创造性难以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专利难以获得授权。有些企业为获得授权,加入大量的细节工艺参数,以区别现有技术。而这种情形下获得的专利权,其保护范围往往非常小,没有其商业价值,专利也沦为一张废纸。

作为磁性材料研发强国的日本,在专利权利要求撰写方式上已经很少采用这种直白的权利要求撰写形式。他们往往通过电镜、能谱等微观肥西手段对磁性材料的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对于磁性材料领域而言,如果细小的改进能够对材料产生较大的性能改进,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材料微观结构本质的变化。日本不少企业通过深入挖掘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并将权利要求以微观结构的方式表达出来,而现有技术中往往很少有相关类似的表达形式,由此发明申请能够明显的区别于现有技术,相对容易的获得专利授权,并且能够将专利的保护范围最大化。

四、案例分析

以日本TDK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为例(申请号:201480000884.9 R-T-B系永久磁铁)[4],原始权利要求1如下:

1.一种R-T-B系永久磁铁,其特征在于,

包含组成是(R1-x(Y1-zLaz)x)2T14B的主相颗粒,使所述主相颗粒中占 据四方晶R2T14B结构中的4f晶位的Y为Y4f且占据4g晶位的Y为Y4g时,存在比率Y4f/(Y4f+Y4g)为0.8≤Y4f/(Y4f+Y4g)≤1.0,

其中,R是由Ce、Pr、Nd、Sm、Eu、Gd、Tb、Dy、Ho、Er、Tm、 Yb和Lu中的1种以上所构成的稀土元素,T是以Fe或Fe和Co为必 要元素的1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0.0

该专利申请的制备方法实际是通过在钕铁硼磁体中同时添加特定含量的La和Y元素,并通过控制烧结后的降温速率在10-4℃/秒~10-2℃/秒,得到了能够相比于现有的钕铁硼磁铁不会显著降低磁特性并且能够适用于永久磁铁同步旋转电机的轻质永久磁铁。而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相似的技术方案,美国和中国审查员使用的对比文件(公开号CN 1296627A)[5]公开了一种钕铁硼材料,公开内容如下:

一种具有RE2Fe14B的烧结磁铁,具有RE13-19FebalanceB4-20的原子组成,其中RE为稀土,所述的稀土由实质上大于50%的镨、选自铈、镧、钇和他们的组合物中的轻稀土和余量的钕组成。其中轻稀土(铈、镧和钇)的含量可以达到30%,其中轻稀土可以选择镧和钇. 烧结金属间产物的随炉冷却到所需的时效温度(400℃以下)所需的随炉冷却速率可以从约0.1℃到约20℃每分,即1.67×10-3℃/秒~3.3×10-1℃/秒。

上述对比文件的制备方法与TDK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的制备方法相似,如果以常规的方式撰写权利要求,将权利要求些微元素组成和制备方法的形式,则不容易获得专利权,或者必须将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修改限定非常小。而TDK株式会社通过深入挖掘材料背后的微观结构,得出能够获得如此好的性能是由于其微觀结构发生了R2T14B主相结构中的Y元素占据4f晶位和4g晶位的比例Y4f/(Y4f+Y4g)落在了特定的范围内,从而将权利要求以Y4f/(Y4f+Y4g)的形式进行限定,从而有效的避开了现有技术,最终获得专利授权。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磁性材料专利申请目前的现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如何挖掘材料背后隐藏的微观结构特征,有效的圈定发明专利与现有技术的边界,提高权利要求撰写质量,提高专利的授权率以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使得专利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秀成, 雷怡. 培育高价值专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12):8-14.

[2]唐卫国. 中国专利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权义柯. 浅析我国专利质量现状及其提升对策[J]. 神州, 2017(17):191-191.

[4]铃木健一. R-T-B系永久磁铁.公开号CN104254894A,2014.

[5]马克·G·本兹.富含镨的铁-硼-稀土组分和其制的永磁铁及其制造方法.公开号CN 1296627A,2001.

猜你喜欢

磁性材料微观专利申请
CWI EME-中国(上海)国际绕线、线圈、绝缘材料、磁性材料及电机变压器制造展览会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微观的山水
刘仲武:迎接磁性材料的光明
钕铁硼磁性材料在汽车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应用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