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019-10-21张光晖
张光晖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全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伴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着手,探讨了环境监测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技术;应用;
1.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利用物理以及化学手段,对一定区域内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一段时间内的详细监测。通过采集的信息对该区域内的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等)做出监测数据分析,最终为该区域内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国,环境监测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一是能够直接反应区域内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真实的环境数据,通过数据整合、比对分析得出区域内环境存在的显著问题;
二是能够引导生态环境保护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在于预防环境的污染,而数据指标最能够说明可能潜在的问题,通过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在尚未出现严重污染之前进行干预,起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三是有助于城市可持续环境规划,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战略计划,环境的可持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实现对城市建设中环境因子的控制,助力于城市的综合规划。
2.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环境监测的理念起源于国外,其技术和管理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其敏感性、准确性都有所提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展开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工作,已经构建了一定规模的环境监测系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涉及到对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酸雨、海洋等不同环境的系统性监测。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面对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新污染源,现阶段的环境监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层面都面临着发展困境。
2.1 技术困境
环境监测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关人员的正确操作、可信赖的监测设备以及成熟的监测技术。在技术方面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测技术的方法更新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而一直变化,基于目的上的环境监测的监测因子、标准也随之变化,因而监测技术也需要做到相应的更新变化。
二是在监测设备上,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数据需要更加细致、准确,并能够形成全天候的系统监测,这就需要不断的升级改造监测设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环境监测中对于现今技术、先进设备的使用更多,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则仍旧传统的监测技术。
三是监测人员缺乏自主创新的主动性,过于依赖数据,缺乏主观判断引导监测。监测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监测做无用功,提高监测效率。
2.2 管理困境
环境监测管理也是保障环境监测有效性中的重要一环。环境监测虽然依靠精准、敏感度高的设备,但实施监测的主体依然是工作人员。环境监测结果的精确度、真实性都与管理工作有着密切关系。现阶段,环境监测管理面临的困境有:
一是管理机制问题,目前,我国许多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已经相对完善,但是随着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协调体系以及制度内容都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
二是管理执行问题,特别是针对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与监测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监测现场的管理问题,集中在工作人员技术水准不高、操作过于随意、存在漏洞或缺陷等现象;对于监测数据的审核则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控制,对于细小的数据差值不注意等,容易导致一些问题被忽视,不利于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3. 推进生态保护中的环境监测应用策略
3.1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是一项综合工作。但从工作水平来讲,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在监测设备方面的升级,环境监测因子往往需要精度高、敏感度高的元件,以将环境中该因子最为细小的变化以数据的形式捕捉。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发展,在环境监测领域,这些技术也必然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是操作人员的监测水平的提升,环境监测中人为因素也是十分容易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就需要从根本上强化操作人员的现场监测技术、实验室实验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这就需要环境监测相关单位严格的标准引用高素质人才,并通过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以及交流学习等手段,来进一步的稳定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强化和完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执行和管理框架。
首先,要强调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监管意识,要将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明确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强化管理力度,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工作的高效运作
其次,在监测现场管理方面,在监测之前,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检测方案,对监测地点、监测路线、监测标本实施合理监控;在监测过程中,要注重对人员操作的及时矫正,确保监测仪器的正确使用等;
最后,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定期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逐步制定系统化的评估质量管理机制,对各类漏洞进行弥补,激励全员参与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
3.3 加强环境监测对生态保护的指导效用
环境监测结果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这种指导作用的前提在于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有效,能够切实的反映环境问题。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分析结果的审核。
在数据采集阶段,需要按照相关测量因子的精度来采用监测技术、选择监测设备,并在正确的操作下采集数据;在数据处理、整合阶段,工作人员应当采用正确、严谨的技术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整合、统计、检验,在审核阶段,审核者不应该只从结果去审核,更应该对过程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在工作中禁止出现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的现象,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确保数据分析具有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当发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应及时像相关部门进行汇报,提出治理建议,知道完成环境保护单位完成工作。当发现了不显著的环境可能污染问题时,应及时立项,进行跟踪监测,直到监测分析产生明晰结果,处理上报,并指导生态保护落实。
结束语
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就是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继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基于此,环境监测工作還需要不断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环境监测流程以及提高监测结果精准度,才能够进一步适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需求,才能够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芹,高世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J].改革,2017(05):15-34.
[2]张妮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3):174+176.
[3]张文志.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J].化工管理,2018(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