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要敢想、敢疑、敢问
2019-10-21庾新江
庾新江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从没有人怀疑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价值。的确,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使之成为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可以很好的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古往今来,课堂提问仿佛就成了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仿佛也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固定模式。有很多教育专家对提问进行了研究,但也多半局限在教师该如何提好问题上。不可否认,这很有必要,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研究另一半 如何让学生“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创新大门的金钥匙,主动提出问题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最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提问呢?
一、构建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只有敢质疑、勇提问、 勤思考的学生才会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应引导学生针对物理问题展开质疑,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学生就提出实验前为什么要进行平衡摩擦力?为什么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吊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时,小车所受合力可以认为等于吊盘和砝码的重力?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展开教学。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共有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探究和交流、学态度和责任。其中,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探究和交流两个维度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探究的素养。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了多年的今天,还有不少教师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予重视,有的甚至讥笑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意义,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提问的氛围。
二、创设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创造力在涌流着”,所以,创造发明不是天才的专利。为此,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问”的机会,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才能逐渐的“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问号”学习,让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已,。例如伽利略对维持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一些,而引导他们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正确结果,不仅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支持还会有效强化其“问题意识“和提问兴趣。
三、启发生疑,鼓励提出问题
要使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不仅要使学生“敢想、敢疑”,还要使学生"敢问”,使学生有自我表达的勇气,学生有着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发表新见解。牛顿从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最终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学生要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课本质疑,敢于向权威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自已找出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以问引问,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课堂上教师要敢想、敢疑、敢问,教师提问的质量也决定着学生提问的质量。如果教师倾向于以高质量的问题来进行引问的话,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境,使得他必须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并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引问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学生也能及时地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提问更具深度。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比较,探究事物之间的不同与联系,经常研究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以在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时”时,我们一般会用到力的合成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来解决问题,有学生问出这样的问题: 力的合成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比较简捷?在西方园家,孩子回家后,家长在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时,往往会问:“今天你提什么问题啦?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而要想会学习首先要会提问,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讲:平庸的教师只是敘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作为教师有责任使学生一-敢想、敢疑、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