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9-10-21满文玉
满文玉
如何培养学生,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課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制订方案、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中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因此教学中 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将创新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想象、思维实践的过程。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新成果,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许多支撑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明是出自中国的,这说明中国是一个创造的国家,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为中国而感到自豪。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确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进行全面革新。将单纯的继承前人知识转变为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教育才不致于陷于形式,我们的教育才能在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