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哲学在幼儿课程中的运用
2019-10-21赵挺清
赵挺清
一、“儿童哲学”发展渊源与现状
“儿童哲学”最初由美国学者李普曼与其同事设计制定。1969年,李普曼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儿哲理小说《哈里的发现》。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哲理小说标志着儿童哲学的诞生。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与重视,儿童哲学也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区域。在学术期刊网中以儿童哲学为关键词共有100篇相关文献。儿童教育与儿童哲学密切相关,如果這个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良好的儿童教育就会完全落空。
二、儿童哲学在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儿童哲学的广泛关注与推崇,与现阶段课堂实施的弊端和它实施的重要意义有着密切关系。现在的学前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怎样培养儿童思维,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具备质疑与思辨的能力,敢于、乐于去探究身边的一切,这成为了一些学前教育方面人士所关注和探究的问题,而哲学在幼儿课程中的实施,成为了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探究精神的不二选择。
1.会对幼儿发展判定的传统思维
我国传统的思维决定,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取决于“听不听话”“乖不乖”,一个好奇心强烈,什么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儿童,往往是会让成人以冷漠态度应对。然而,这样的社会评定标准,会使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偏离大众的,于是开始自己一点点的朝向父母或社会所要求的“听话”而发展。顺从和同化,使越来越多的儿童没有或不敢表达自我思想,创新思维和思辨的能力也被慢慢湮没在社会中。而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创新性思维显然成为了人们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和标准,培养具有如此思维和能力的人也成为饿了教育者的一个目标。由于我国教育和国外教育的迥异之处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教育中关于创新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短板,这也成为了将儿童哲学落到实际课程的一个重要缘由和意义所在。
2.儿童发展心理的要求
好奇心是儿童天生的性情和心理。李普曼教授认为:“如果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得对事物比较完整的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幼儿社会性和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怎样能够让他们的好奇心带领着,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成为了幼儿教师的困惑,也成为了哲学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儿童哲学在幼儿园课程开展中运用挑战及建议
1.课程提问环节常规
课程设计中,往往有着很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计划。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则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幼儿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桥梁,而这个桥梁往往由“提问”所构建。儿童的思想总是色彩斑斓的,一个问题,他们往往会回答出千般种的答案,而教师往往会选择那个与课堂目标相接近的答案。没有经验的教师会忽视那些积极儿童却“错误”的回答,这样一步步的强化往往会挫伤幼儿的思维积极性,使幼儿同化自己的想法,去迎合教师。这就成为“儿童哲学”在实施中的一个挑战。
改变如此现状和教师思维并非易事,一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长大的我们思维很难开放和跳跃的去引导幼儿创新思维和思辨,故此开展相关儿童哲学活动的师资培训和引进模仿相关课程,让园所和教师有所得,有所思、有所用。并鼓励教师在活动时多进行开放式提问和回应,保证有效哲学性的师幼互动,并不断培养幼儿进行哲学性思考和回答。
2.开放性环节的设置
活泼好动,往往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有着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强调纪律,所以干脆让幼儿“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身后”,纪律得以保持,乱说乱动的幼儿也会遭到教师的呵斥。这样的课堂,让很多的教师不敢在课堂中设置开放性的环节,害怕气氛不受控制,自己的课程目标完全进行不下去。怎样能够使纪律与主动性完美结合,让儿童思维能到开放性发展,这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活动中采取开放式环节,系统性让幼儿养成动脑、勤思、创新、坚持表达的良好哲学思维。小班阶段可以设计环节问题为选择项,引导幼儿尝试对问题进行思考选择,并说明理由。中班可引导、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并进行表达和理论支持,鼓励表达因果和分析不同。大班可以多进行现实问题和班级现象的讨论,让他们去发现身边现象并思考和有自己主张和看见。
3.日常活动、生活中的压制
在外出活动时,幼儿的探索会发生在很多的环节上,过分强调与纪律,会使幼儿丧失很多思辩与探究的机会。在儿童异想天开的问题和话语中,我国很多的家长都是采取绝对回答或逃避问题的方式来面对,幼儿被家长或老师“全客观、科学”的回答所压制,思想的火苗也就此熄灭了。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古往今来的许多中外大教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启迪学生的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指的就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的座右铭则是“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真正意识到这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留心去做,相信儿童会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他们也会有格外丰富的收获。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交与幼儿思想的能力是伴随其一生成长的,也会让他们终身收益。想要得要这样的结果,就要将“儿童哲学”的精神注入幼教工作者心中,实践于幼儿课程实践中,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的让儿童思维与“儿童哲学思想”开枝散叶,并结出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