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9-10-21乔丹

信息技术时代·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

乔丹

摘要:电影《喜宴》在美国背景之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细枝末节,在对故事进行叙述的同时展现了中西方家庭观及婚姻观的强烈对比。该电影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通过分析这部电影,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喜宴》;跨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1.引言

近年来,电影行业迅速发展,各种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在1993年由李安执导的《喜宴》却在经过了20多年之后依然颇受观众喜爱,成为体现中西方文化对比的经典之作。该电影为李安导演“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西方人在对待家庭与婚姻上的不同态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中国传统式思维进行了反讽。独特的表现手法及鲜明的主题使得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该电影的研究从未停止,众多学者对电影的人物、电影导演的艺术特色或其叙事主题等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其中便不乏众多从跨文化视角进行的研究。早在2008年,陈京丽便从家庭伦理观、中西文化特征及中西方解决婚姻矛盾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喜宴》中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个时期的研究相对较为宽泛,对电影中整体的中心思想进行了整合分析,为早期对该电影的跨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而近年来更多针对该电影的具体性研究开始涌现出来,王一迪、江蒙梦及何芳三人在2017年研究了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观念在与不同文化碰撞中的坚守与妥协,通过对电影中人物的动作及语言变化分析出妥协的过程;2018年,杨晶以该电影为例,从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传统经济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同年,徐梦、张剑平两人对《喜宴》电影中的中西方婚姻观进行了分析,探讨中西方在婚姻仪式及婚姻目的两个方面上的差异,并分别对中西方文化环境背景进行分析,总结中西方婚姻观存在差异的原因。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通过对该电影中人物对话进行研究来分析中西方

2.电影《喜宴》内容介绍

电影《喜宴》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高伟同的定居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他与男朋友赛门一起生活。而远在中国的伟同父母却并不知道这一切,一直催着他结婚生子,即便是在伟同提出了一系列的极高要求之下,高父高母依旧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并安排她前往美国和伟同见面。无奈之下,赛门建议伟同假装结婚来瞒过父母,于是,伟同决定和借住在自己公寓的中国非法移民威威進行假结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瞒过父母,还可以解决威威的绿卡问题。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高父高母异常欣喜并决定前往美国为儿子操办喜事,各种人际冲突与情感纠葛便就此展开。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背景之下的种种冲突,也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制造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并为故事结尾带来了一个温暖的结局。

3.电影《喜宴》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喜宴》这部电影作为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之一,可谓是一代经典之作。故事中的中西方文化碰撞更是电影情节发展的助推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术界历年来对其的研究从未间断,接下来,本文将从家庭观念、婚姻观念、人际关系及餐桌文化等方面来对电影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3.1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崇尚“家庭本位”的观念,将家庭利益放在第一位,一个人处在社会上代表的是他的家庭,如果做错了事就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反之,如果取得了什么喜人的成绩便是“给祖上添光”,也就是汉语中所讲的“光宗耀祖”。因此,中国父母通常会非常关心儿女的婚嫁问题,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也相当看重两方的家庭情况。相反,西方人较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相比家庭,个人喜好及意愿更重要一些,西方父母也更愿意接受子女在很多方面自己做出的选择。在电影中的这对来自中国的老夫妻便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中国人对待家庭的重视,从电影一开始高母寄给伟同的录音带中就可以看出高母对于儿子婚姻的十足重视,一直催促儿子快些结婚生子,并且在儿子提出离谱的择偶标准之后依旧可以挑选出合适的对象,足以见得一位中国母亲对于家庭延续的极大重视,这样一个发生在二十几年前的故事放在当下的中国依旧让很多中国年轻人产生共鸣。在高父高母到达美国,见到儿子的结婚对象威威之后,两人发生了接下来的对话:

高母:“你觉得怎么样?”

高父:“好!能生能养。”

在这段对话中,高父对于儿媳妇的第一眼评价便着眼于她生育下一代的能力,而不是针对威威这个人本身的一些品性特点,之所以从生育能力的角度来看待一位女性,是因为高父考虑到了自己的家庭延续问题,将家庭放在了第一位。在中国,这种对于家庭延续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对女性的歧视,认为女性一生最重要的任务便是传宗接代。也正是这种重视,导致多数中国人,尤其是父母亲很难接受无法生育后代的同性恋,中国有种说法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为家族延续香火被认为是一种极为不孝的行为,电影此处的对话也正是为后面的矛盾激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家庭本位”的观念使得中国人在谈婚论嫁之时也相当的看重彼此的家庭情况,中国有种说法叫做“门当户对”,讲的便是男女在谈婚论嫁时应该注意家庭背景的问题。电影中,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高父高母与威威进行交谈,重点询问的是她的家庭情况,包括家中有没有兄弟姐妹等。由此可见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

反观电影中伟同的男朋友赛门,作为一个处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赛门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其父母的任何干涉。相比高伟同这个受缚于家庭的人,赛门则显得更加自由、不受束缚,两人之间之所以会有这么明显的对比正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所遵循的不同的观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相比中国父母,西方父母更容易接受同性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子女传宗接代的事情也并没有苛刻的要求。

3.2中西方婚姻观念的差异

这部电影最凸显的文化对比便体现中西方不同的婚姻观念上,此外,该电影取名“喜宴”,也正是婚姻观念的一个实体化表现,喜宴所体现的便是中国人对于婚礼形式的坚守。首先从婚礼来讲,中国人自古喜欢热闹,早在古时候,嫁娶事宜便是大操大办,请来所有亲朋好友一同庆祝的,众多亲友带来礼金作为祝福并且一起享用酒席,来对新人表达自己的祝福。在中国人看来,婚礼不光是对两位新人结合的见证,更重要的是要聚集身边的亲朋,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做足排场。但是对西方人而言,婚礼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或排场。由于信奉基督教,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两位新人在神父的见证下宣誓双方对这份爱情的忠贞。在电影中,高母为了给儿子操办一场满意的婚礼,从国内给威威带来了手镯、项链和胸针,还特意为她在最好的店里定制了一身旗袍,可谓是为了婚礼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在后来高母和伟同的对话中,却可以明显看出中西在看待婚礼上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在得知儿子下午要去公证结婚时,高母和儿子发生了如下对话:

高母:“伟同,我和你爸大老远跑来,你办事怎么可以这么草率呢?”

伟同:“妈,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跟威威都很忙,我们也都不注重形式的。”

……

高母:“我们光在台湾就收了美金三万多的礼金,这一趟全都带来了,就是给你办喜事用的,你这个样子,我们回去怎么交代嘛!”

伟同:“我结婚又不是为了给人家交代。”

高母:“不交代你结什么婚嘛!”

这段对话中,高母和伟同各自表明了自己心中对于婚礼形式的坚守,高母坚持中式婚礼的面子问题,而伟同则坚持西式婚礼中的自我意识,中西方看待婚礼的对立差异在这一段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对话中提及的礼金,也是中国婚礼所特有的一种祝福方式。相比而言,西方人则更加看重亲朋的祝福。

除了看待婚礼的差异,中西方在看待婚礼中男女关系及地位問题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通常来讲,中国人有个说法是“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说结婚之后的男女生活分配应该是男性以家庭以外的工作为主,而女性则应该负责家庭以内的相关工作,比如洗衣做饭等,这种观念使得很多人都理所应当的认为女性应该精通一切家中事务。相比较而言,追求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更加看重个人选择,在家庭分配中通常没有明显的划分。而在电影中的威威便是对厨艺一窍不通的文艺女青年,为了满足高父高母对于儿媳妇的期望,在厨房中与厨艺精湛的赛门上演了一出紧急换位。正在炒菜的赛门在高母进入厨房时,立马躲到一边,让威威假装炒菜,该片段中虽然并没有提及任何中国人对婚姻中男女关系的看法,但是赛门和威威的表现却恰恰表现出了中国父母对于婚姻中男女关系及地位的看法。

3.3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

除了前文提到的中西方家庭观念及婚姻观念的差异之外,电影中的许多细节也体现出了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差异。在高父高母到达当晚,赛门分别送给两位老人一份礼物,因为高父心脏不好,血压高,所以赛门送给他一个血压器,并用中文说希望高父有了这个仪器之后,可以未雨绸缪;至于高母,赛门送她一个营养面霜,并说这个面霜对老年女人的皮肤非常有好处。而二老在收到这样的礼物时脸上却略显尴尬,高母还纠正赛门说:“你是祝我永葆青春吧?”这个送礼物的片段清楚的体现了中西方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在交往过程中讲究委婉吉利,会尽量避免疾病灾难等问题;而西方人更注重实际问题,所以赛门送出的血压器对于两位老人来讲便有些不好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便是不吉利的。同样,在送营养面霜时赛门所说的话也没有注意到委婉,直接指出面霜为老年女人使用,而高母的纠正便将中西方的不同交流方式清楚的体现出来了。

此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很多人际关系都有着明显的阶级分明。中国人认为人是不平等的,强调一种“伦理”观念,比如上司下属关系、父子关系等是不能被颠覆的,而这种不平等在中国人看来是合理的,也是必须要遵从的;相反,西方人由于受到“神本位”及“个人主义”的影响,认为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西方人可以直呼父亲或是上司的名字,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很少见的。在电影中,高家一家人在餐厅偶遇当年高父的手下老陈,在与高家人的对话中,老陈称高父为“师长”,高母为“师长太太”,称高伟同“少爷”。从这一系列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老陈与高家人之间所存在的明显的阶级关系,并且老陈在对话中也是小心翼翼的弯着腰表示恭敬。从年岁来看,老陈应是高伟同的长辈,但是在伟同提出不要再叫他“少爷”之后,老陈依旧没有改变,由此可见伟同想要保持平等地位的意图,而老陈却始终坚守中国文化中所提倡的尊卑之别。在后续的一段对话中,这种坚守体现的更加透彻:

高父:“坐!”

老陈:“师长,太太,你们别折腾死我老陈了,有你们两位在,我怎么敢坐啊?”

从这段对话中可见老陈思想中固守的中国传统观念,他愿意接受这样一种合理的不平等,从语言到肢体行为无处不体现着他与高家之间的阶级差别,而这样的情况在西方人的交际中几乎是很少看到的。

3.4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电影中多处出现用餐的场景,这些场景同样从细节之处体现了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差异。首先在用餐量上来讲,中国人讲面子,所以通常尽量多点些菜放在餐桌上,一方面看起来很好看,为做东的人撑场面;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东家的热情。在中国的餐桌上,如果来客将所有食物都吃光,东道主可能会担心客人没有吃饱,所以在准备的时候都会多备一些,这样的习惯虽然是处于对他人的考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却在中国造成了很多对食物的浪费。而西方人更加注重实际需求,并不会很在意面子等问题,所以在餐厅点菜时尽量依据用餐人数来确定点菜数量,避免浪费。在电影中,公证结婚之后赛门提议由他做东去餐厅吃饭庆祝,餐厅老板看到自己曾经的上司来餐厅吃饭,便立马交代厨房多加了两个菜,到了饭桌前的第一句话也是“怎么就点了这么几个菜啊?”虽然高母表示他们已经吃饱了,但老陈还是将加的两个菜端上了饭桌。从这个片段来看,老陈所代表的正是中国餐桌文化,而以赛门为代表的高家众人则代表了西方餐桌文化,在这里,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差异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4.结语

通过对《喜宴》这部电影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细节之处都在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这些碰撞在故事发展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也随着故事发展渐渐的在融合——伟同终于为了满足父母心愿大操大办了自己的婚礼、伟同的父母最终接受儿子是个同性恋的事实以及故事最后高伟同、赛门和威威最后相拥在一起等情节,无一不令人为之感动。电影的名字“喜宴”也终于是呼应电影温馨有爱的结尾。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皆是经过一个长期过程而形成的,由于不同的经历,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固然不同。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碰撞也愈加激烈,目前,中西方跨国恋人,跨国婚姻已是常态,都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包容和磨合而成的。因此,只有理性思考,积极探索,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才能有效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发展、避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冲突。对观众而言,观看这部影片不仅能够帮助反思本族文化,也能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并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其他文化。

参考文献

[1]陈京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69-69.

[2]徐梦,张剑平.论电影《喜宴》中西婚姻观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8(17).

[3]王一迪,江蒙梦,何芳.从《喜宴》看中国传统观念的坚守和妥协[J].电视指南,2017(8).

[4]杨晶.试谈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以电影《喜宴》为例[J].文教资料,2018(5): 97-98.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