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思维培养下产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究

2019-10-21李向洲谭玉珍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设计思维课程整合

李向洲 谭玉珍

摘 要: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地位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产品设计师的培养要更有针对性。但是国内大多数的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模式,课程缺乏创新,培养上注重技法而不注重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缺乏专业的特性的展现。

没有从设计思维和设计素质的基础上进行培养,本文从产品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出发,提出基础课程的改革探索,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融合、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课程实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上。

关键词:产品设计;设计思维;基础课程;课程整合;能力培养

引言:

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的评价属于使用者和受众,设计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做的谋划,设计更注重解决问题。设计涵盖了艺术、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能够直观的反应出国家的文化风貌与民族精神。设计思维是作为专业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产品设计专业注重解决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乐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品设计专业主要针对性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群众营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

一、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产品设计是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质量和性能。随著时代的发展,产品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需求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设计已不再只是外观和风格,设计师需要对用户、对社会组织以及自己的设计目标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即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非常敏感的洞察能力。产品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的逐步加深学习,对设计的理解和感知逐渐增加,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来培养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一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如下:

1、敏锐的观察能力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拥有对一切好奇的能力,要能够异与普通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面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都想去一探究竟,这就是洞察的能力,不能认为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不能更改的,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时认为是用户自身的问题,而不是由于产品的设计产生问题。因此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洞察是产品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的设计思维能力。

2、收集信息的能力

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开阔的设计视野,具备良好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设计师需要依据设计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筛选,设计不是艺术,设计不是设计师个人情绪的表达,因此设计需要更好地合理性。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可以为你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灵感的激发。

3、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作为设计师需要创造性的去解决发现的问题,设计中有一种设计思想是无意识设计,即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应该是看似无设计但是最大的设计。

4、设计的表达能力

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而表达注重表现为沟通能力,不仅在设计的调研过程中,而且在设计方案的评价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设计师所必不可少的。

此外设计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基础,包括材料的认知、模具以及产品结构等工程基础知识,作为设计师还应具备社会责任感。

二、产品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学生大学四年的课程中及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当前产品设计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各项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设计能力和设计思考能力。当前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课及实践课程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基础课程同样是设计专业学生入校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因此其在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设计类基础课程,是设计类专业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首先接触到的专业学习课程,由于大多数院校设计类学生由美术生考入,虽然其对于美有一定的认真,但多停留在艺术审美的层次,对于设计思维还没有认知。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院校施行的设计基础教学,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设计基础教育,这种主要表现为传统技法与纹样的设计;二是从西方引进的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表现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当前高等院校艺术现在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大多沿袭着包豪斯所建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素描、设计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一成不变、过于板滞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体系上还是三大构成单独进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各自为政。在教学内容上还停留在原有的形式上面,缺乏专业的针对性,例如在色彩构成设计中还停留在色彩在绘画中的搭配上。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是产品的材质的搭配与色彩的搭配,而且由于不同材质所表达出的质感也有所不同,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材质上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课程实践上,二维设计基础的课程作业近年来几无变化,依然是基于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抽象表达的平面基础技法的训练,并未突出产品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这样的课程作业不能是学生很好建立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使得基础课失去了培养学生兴趣和打基础的目的。平面构成一般还停留在在画布上用点线面完成绘画作品,色彩构成同样停留在绘画的层面上,在作业评价上还是以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的优劣上,对于学生应该拥有的设计表达能力缺乏相应的考核。

三、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产品设计从来不是单一的,起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性的设计。产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美的表现,而且需要注意用户的需求、材料及生产工艺等知识的限制。产品设计更像是在钢丝上跳舞,是一种在各种条件限制下寻找最适解得过程。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延续性,因此在产品设计的基础课的讲授过程中,作为首开设计内容的课程,需要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1、在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相互融合

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上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以保证每门课程的相对独立性,但缺乏融合,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很难将他们综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之中。产品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造型、结构、材料、用户等因素的综合体,作为基础课程从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树立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三大构成融合成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从技法的培养转变为设计能力的培养,例如设计基础课程不在仅仅局限在三大构成的体系的建立,而且需要包含设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与案例并重

由于学生多数是通过速成式的学习美术所考上来的,在现

(接362页)

(转363页)

在应试教育之下,他们对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的并不深刻,因此在基础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在设计思维培训的前提下,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在讲述平面构成中的发射、渐变、重复等构成形式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产品设计案例中,例如点的构成可以通过音响的扩音孔以及产品上按键的排布来进行讲解,线以及面的构成通过产品中存在的轮廓线、分型线、装饰线、渐消线等来进行讲解,包括线面所具有的性格通过在产品上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理论与设计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更多与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案例以及自身对于专业的理解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产品设计专业的方向和内涵,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和兴趣。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3、在课程实践上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前文提到现在对于基础课程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多停留在技能的掌握,缺乏专业的设计思维的训练和专业興趣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产品设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洞察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实践中需要培养出一双发现的眼睛,因此在课程实践的设置上需要增加学生去发现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设计案例,例如在点线面认识的实践作业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中的产品设计上对于点线面的思考是如何的,使用了哪些设计法则,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资料库,开阔视野,开阔的设计视野有助于其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同样产品设计更多的是通过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为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体验,产品只有从生产线走向千家万户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产品不是停留在平面上的效果图或者绘画作品,他需要落地,为了让产品落地,设计师需要对于材料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课程的实践上应当适当的增加不同的作业表现形式,不在仅仅停留在平面化的图形绘画上。

设计是一个说服的过程,设计师需要较好的设计沟通能力,不仅在设计前期的用户调研的过程中包括设计的表达与汇报过程中也是如此,设计的沟通表达能力主要指设计师在设计中所必需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设计思想和观点的能力,设计是要让消费者为之买单的,因此设计师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出来,可以通过文字、语言,表演等形式讲设计讲清楚、弄明白。在作业的评价中鼓励学生采用更多的形式去讲述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良好的设计沟通和表达能力。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产品设计师的要求逐步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求的变化,培养要依据产品设计师素质的需要来进行。在基础课的设置上要进行整合,在课程中注重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整合,在课程的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课程实践上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基础课程真正起到学习设计知识的铺垫作用,进而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依据和重大影响[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04):9-11.

[2]夏艳萍.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大众文艺,2018(04):210-211.

[3]范晨曦.基于培养设计思维的平面构成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163+165.

[4]张婷.平面构成与图形设计创意探析[J].艺术科技,2013,26(01):161.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设计思维课程整合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