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化验中误差原因及有效控制方法的分析研究
2019-10-21王成郭蕾
王成 郭蕾
摘 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工作陆续开展,目前煤质化验的技术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煤质化验中各环节的化验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控制策略,以期为消除煤质化验误差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质化验;误差;控制策略
目前,煤质的化验测试通常由选煤厂完成,在实际煤质化验过程中,其化验精度会受到检测人员专业素养、采样、制样环节质量控制、误差分析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等的影响,而使得煤质化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在煤质化验过程中如果化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导致客户对煤炭企业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煤质检测和煤质化验过程的有效控制,防止出现化验误差是十分必要的。
1 煤质化验误差的原因
1.1 水分
水分测定过程中需要保持样品的含水量在一个固定值,这要求做好测试前的密封处理工作,选择的位置需要阴凉且温度、湿度相对稳定。在化验过程中,取样制样的效率也要高,动作要快,避免在外部受到环境的干扰。
1.2 灰分
灰分的测定主要是针对无机矿当中的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这些物质的测试结果往往与煤样自身的密度、热量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在测试时需要先做好检验仪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仪器后再进行测试。一般来说,影响灰分的因素主要包括碳酸盐的分解、硫含量以及氧化程度,其中必须确保三个反应全部进行到底后再进行分析测定,否则测定的结果就不是精准的数字。
1.3 挥发分
在测试时需要将马弗炉预热至900℃温度,温度的高低、加热的时间以及坩埚的密封性对挥发分的测定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特别注意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否则坩埚吸收空气的水分会影响挥发分的测定。
1.4 发热量
发热量指测试过程中针对系统发出的热量进行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温、室温两个方面。其中为了确保测定的精准性,确保室温恒定是一个最基础的条件。在发热量的测定过程中,室温的变换必须要控制在1K以内,同时外部的温差则小于1.5K。在发热量测定过程中,应该做好耐压检测,确保充入气体后依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避免在发热量测试中气体泄漏影响测试结果。
1.5 煤灰成分分析
煤灰成分分析包括钾、钠、铁、钙、镁、硅等。其中测定过程中大量使用到了玻璃仪器,如移液管、量筒、滴定管等,化验的结果往往与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化有关。
2 提升煤质化验准确度的策略
2.1 改进检测技术,更新检测设备
化验检测设备是确保煤质化验结果准确的基础条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智能化的煤质化验检测设备得到使用,这些高精度设备的使用为煤质检测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地降低了因操作人员操作失误而产生的检测误差。因此,企业应投入足够的研发资金,结合自身特点对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对检测设备进行更新,为煤质化验提供基础性保障。
2.2 严格采样检测,提升煤质分析的准确性
采样是煤质检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减少煤质检测中的误差,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对采样过程的控制。采样是煤质检测的基础,只有采样科学才能得到保证,只有准确的采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煤质检验。在实际取样中,必须考虑煤的类型。比如要分析的煤具有均匀的性质,在任何部分收集的样品可以有效地代表整个煤层,但如果煤不均匀,则必须是收集更多的样品,更多的样品以确保样品更具代表性。要在采样过程中有效控制误差,必须首先选择正确的采集点,尝试使用皮带出口、轴和浆料作为采样位置,其次,采样必须垂直分布。进行取样是因为焓方法和构造是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形成的,因此垂直取样使整个煤层的性质最大化。
2.3 规范制样操作,提高煤质分析的准确性制样
主要就是指:煤样通过相应的粉碎、掺和、过筛以及缩分等操作,进而再制成可以为试验时所使用的分析煤样。但是,就针对大量的原始煤样的质量而言,其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倘若从其中选择一小块来作为煤炭样本,就无法体现和代表整个煤的性质。因此,在对煤炭质量进行分析时,就应合理的保证所分析的煤样与原始煤的性能相同,这样才能降低试验结果的误差,从而不断的提高煤质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4 提升化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对煤质化验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注重对检测化验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专项业务培训、以老带新等模式提升化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此外,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应对化验工作人员的實验数据分析工作加强监督,通过评优评先、末位惩罚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化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确保煤质化验结果准确度。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煤质化验手段有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一些智能化检测设备的使用,显著地减少了煤质化验中误差的产生,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煤质化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信随着煤质化验标准、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煤质化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会被逐渐消除。提高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利用价值,实现对煤的合理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冯彩霞.煤质化验准确性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J].江西煤炭科技,2017(02):97-99.
[2]吴旭刚.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J].化工管理,2017(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