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策略的研究
2019-10-21王晓娟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素养,是教育信息化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石。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培训对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全国幼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促使教师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 2009年 -2019 年十年间,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四个问题。
1.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状由于地域、经济因素、思想观念的不同,内陆与沿海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极度不平。导致城市与农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各方面的重视度。在应用上,由于资源匾乏,导致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在教学设施方面, 农村远远跟不上城市的步伐,这无疑是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绊脚石。通过对农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指出了在农村教师信息技術培训中存在着农村学校设备跟不上、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场所和机构缺乏的问题。 从培训机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师资问题、培训内容问题、培训形式问题、培训考评机制问题。现阶段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不足包括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师资质量不高,培训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大部分是根据个人喜好确定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培训手段单一,采用“讲授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脱离教师所任科目, 不能真正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信息素养。 从学校领导角度来看,发现一些幼儿的领导不重视软件建设,一味地追求硬件设施的齐全。 从教师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升学指标的压力,幼儿教师不注重素质教育, 一味追求快速提高幼儿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摆设、一种形式,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短时间内存在着极大的阻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最难解决的是教师信念的改变,学习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改变教学实践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2.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问题
幼儿教师的学习属于成人学习,与儿童少年的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特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因此培训者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适合幼儿教师的特定的培训模式。在总结成人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要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契机,以目前比较受教师欢迎的参与式培训模式、有案例培训模式和微格教学培训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都以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带动教师理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幼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紧扣教师教学的具体问题,构建适应教师自身发展的分散性自主训练模式,宗旨是通过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任务之中,并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立交自主培训模式,与分散性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以“最低纲领主义”与“基于问题学习”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学科教学工具”为主的培训模式,旨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分科培训。根据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将信息素养的层级从基本技术的掌握到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划分为操作层次、应用层次、内化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和策略体系,并针对整合—层级探究模式在兴安盟地区开展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与总结。近年来微课、慕课、云课程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高校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混合式信息技术培训的学习,以提高培训实效的思想值得借鉴。
3.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体系问题
针对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的研究甚少,涉及培训内容的文章大多是对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在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虽经过多次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但仍然没有实际效益的原因是没有系统的培训内容作为指导,因此急需根据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个有严密组织关系的内容框架。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1. 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来自培训机构方面: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缺乏有效的实效评估机制。来自学校方面的问题:城乡教学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硬件设备跟不上,没有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来自教师本身的问题: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许多教师面对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存在“技术恐惧症”。
2. 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模式主要有: 分散型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以“学科教学工具”为主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整合—层级探究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动性、注重调动教师的兴趣、利用教师原有的教学经验、基于问题的培训。
3. 在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内容、框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训实效,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根据教师自身的能力与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做如下工作:
1.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处着手,实地考察培训机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素养的现有水平、教师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对策,才有利于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有实效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2. 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不能仅停留在操作技术上,也不能仅培训理论,而应结合学科教学案例,以教师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中,让教师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极大绩效与便利。
3. 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在纵向上应具有系统性、框架性、循序渐进性(如 2012 年加纳连接项目在纵向上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六个维度,在横向上表示教师达到的 ICT 能力要不断增强)。
由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涉及面广,加之研究对象多为人,存在着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文献来源有限,本研究虽力求归纳总结,仍显得过于庞杂。在过去的十年, 虽然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在深度上、宽度上还不够,但是随着《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颁布,以及教育部预定的计划,于“ 2014 年 5 月印发的教育厅 [2014] 3 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 的通知》”的制定,相信近几年在教育界会掀起一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热潮, 这方面的研究将不断深入,理论和实践体系将不断成熟,培训效果也会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断深入,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
作者简介:王晓娟,眉县幼儿园教师。1982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宝鸡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