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轮机常见故障分析
2019-10-21杨振兴
杨振兴
摘 要:催化裂化装置能量回收机组运行中经常因各种原因发生故障停车,在各类故障中由于烟气轮机故障而导致机组停车占有很大的比例。烟气轮机机组振动是制约机组平稳运行最常见的问题,本文通过状态监测,运用故障诊断分析方法,总结了烟气轮机常见故障特征机理,并结合机组历史状况,通过典型案例所采集的数据分析了烟气轮机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处理故障的对应方案。
关键词:催化裂化;烟气轮机;故障
1 烟气轮机典型故障模式
1.1 不平衡及磨损
1.1.1 磨损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中所含催化剂为主的烟气粉尘,随烟气一起高速通过烟机叶片,对烟机流道产生冲刷,在高温的作用下,烟气粉尘对转子的磨损加剧,磨损严重的部位常发生在叶片、台肩、榫槽等部位,会出现刀刃状的划痕,冲蚀严重时会出现蜂窝状。
1.1.2 叶片断裂
当叶片均匀冲刷时,磨损对烟机转子的平衡影响不大,而当出现不均匀磨损时,转子动平衡被破坏,机组振动值上升。当冲蚀现象日益加剧,叶片受损严重,同时机组振动逐渐加大,受损叶片在长期振动产生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斷裂,叶片突然断裂又会使烟机转子动平衡严重破坏,振动值巨幅上升。
1.1.3 粉尘堆积
烟机采用饱和蒸汽冷却、吹扫烟机轮盘。高温的烟气通过混有较低温度的蒸汽时,或者吹扫蒸汽本身带有不饱和蒸汽时,在水分凝结作用下,烟气粉尘会大量附着在烟机流道及叶片上。这些结焦物有时是均匀分布的,有时是不均匀的,这将直接影响转子的动平衡。特别是烟机高速旋转过程中烟气条件不断变化或结焦物增多、增重后,附着在叶片某部位的结焦物受离心力作用被甩脱,这样就严重破坏了转子的动平衡,引起机组振动突发性升高。而当结焦物大部分被甩脱后,烟机的振动又会降下来。
1.2 动静碰摩
对于烟气轮机来说,由于高温变形,烟气粉尘堆积作用更容易发生碰摩故障。另外,分封间隙过小,同轴度偏差过大,油膜不稳,承载力减少等因素都会导致碰摩发生。动静摩擦会产生切向摩擦力,使转子产生涡动,转子的强迫振动、碰摩自由振动和摩擦涡动叠加到一起,产生出复杂的、特有的振动响应,因为摩擦力表象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2 故障原因分析
2.1 壳体变形引起动静叶片间隙过大,效率降低
壳体变形使得入口处法兰产生椭圆现象,一、二级导流环和静叶片随之发生变形,从而使动叶片与导流环间发生刮磨。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将一级导流器叶顶与一级导流环间隙放大(水平方向最大处超过3mm),这样避免了机组的刮磨问题,但烟气轮机的效率却大幅度下降。
2.2 工艺参数变化引起机组效率降低
工艺参数的变化也是机组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冬夏两季室外温度差异巨大,主风机入口温度从- 30℃到+30℃变化,影响到烟气轮机的运行参数。冬季气温低,烟气轮机效率高,发电量大,每天在20000度以上;夏季气温高,烟气轮机效率低,发电量少或不能发电。其次,烟气旁路放空的双动滑阀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座圈与阀板、导轨都有较大变形。阀板关闭不严,造成一定量烟气泄漏,当机组内烟气量较低时也会使烟气轮机效率降低。
3 解决方法与建议
3.1 作高速动平衡减少残余不平衡量
对于高速旋转的转子而言,特别是工作于一阶临界转速以上的挠性转子,必须通过高速动平衡或全速动平衡来确定它的残余不平衡量,并通过调整将其严格控制在18g·cm的标准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转子的残余不平衡量,从而达到降低机组振动的目的。
3.2 严格控制烟气中催化剂含量
烟气中催化剂含量超标是诱发烟机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催化剂含量的超标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机组的运行构成极大危害,是振动产生的基本根源之一。因此要严格控制再生烟气中的催化剂含量,改进再生器一、二级,并确保三旋效果,使烟气中的催化剂含量不大于0.2g/m3,有效地减少烟气轮机机组内结垢的产生,从而延长机组部件的使用寿命。
3.3 增大蒸汽排凝管直径,防止堵塞
蒸汽冷却是烟气轮机运行过程中所公认的冷却方式,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往往在检修过程中发现蒸汽排凝管一般都被严重堵塞甚至堵死,这造成了蒸汽冷凝水无法通过管路正常排出而留在机器内部,并于高温烟气中的催化剂小颗粒结合成为垢块粘结在转子上,造成转子不平衡引起振动。因此建议应加大四个蒸汽排凝管的孔径(由54mm改为108mm),并在机组运行时保持1MPa的冷却蒸汽压力,温度提高到28 0℃- 300℃(目前220℃-230℃),直接利用催化汽轮机的背压汽,减少饱和蒸汽中夹带的冷凝水量,从而减少结垢的产生。
4 总结
本文总结了烟气轮机常见故障形式、机理及其故障特征,并结合重催装置烟气轮机具体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对大型设备尤其像烟机机组这样复杂的多机组设备,它承受着机械、电气、热力等多种变化作用,且工况随生产需要经常变化,使用单一的分析办法很难判断异常所在。在监测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振动、铁谱分析、工艺参数的相互联系等,不断完善机组状态监测手段,提高故障诊断的精确的,确保机组的安全、长周期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大禧,朱铁光.大型回转机械诊断现场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