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背诵教学技巧研究
2019-10-21宋志丽
宋志丽
摘 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背诵文言文、诗句,所以有效的提高背诵效率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采用多样化背诵方式”“解剖课文内容,理解背诵“寻找关键词尝试背诵”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让初中生高效背诵语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多样背诵方式;理解背诵;找关键词
在我看来,有效的提高背诵效率,深化印象,就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适当的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背诵方式,还可以对课文大意进行理解之后,再去背诵,降低了背诵的难度。同时学生可以尝试在课文中找到关键词,辅助记忆,为提高语文背诵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支持。
一、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背诵方式
学生在背诵文言文或者诗句的时候往往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的,想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就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背诵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背诵难度。
像我在平时教学中我就会采用想象画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以讲解《闻王昌龄遥有此记》为例,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类型,这首诗是作者的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对于诗中的画面进行翻译和想象,树上的杨花后掉落没有了,杜鹃也在不停的鸣叫,听说你被贬官到了龙标,一路上就要经过五个小溪,我把的对你的思想和忧愁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月亮一直伴随着你到西边去。诗中描绘了好友送王昌龄离别时,由景伤情,做出诗来表达自己对于他的想念之情的离别画面。学生通过对画面的想象再结合背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有利于提高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背诵方法。
二、解剖课文内容,理解背诵
背诵一篇文章或者是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先要理解,只有理解了之后,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全文的结构,从而轻而易举的背诵文章,所以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来辅助学生的背诵。
像我在日常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去背诵,一方面降低了课文背诵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以我在讲解《爱莲说》为例,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文中的大概内容,并且利用自己的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再对文中的语句进行讲解,像有的学生问道作者认为莲花美,可是莲花美在哪里,在经过我们一起探讨下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出莲花在淤泥之中不脏,在清水之中不妖媚,茎杆笔直,香气清幽,高出水面,不可玩弄,而且作者在文中给予了莲花人的品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想象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莲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还要注意的是学生要在理解的过程中,记住课文中相应的现代翻译像:“濯莲”是指水清而有微波,特指清水、“中通外直”是指莲花的根茎内空外直、“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站立在那里,亭亭是耸立的样子。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适当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析,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学生背诵《爱莲说》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率的背诵课文。
三、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联系背诵
学生在背诵长篇的文言文时可能会出现记忆混乱、想不起下文等等问题,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的问题,提高背诵效率,就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字来辅助学生背诵文言文,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像我在平日教学中就会让学生在文言文中尋找关键词,以便于降低背诵的难度,以我讲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首先引导学生知道此诗是在杜甫饱受战乱之苦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之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立一座茅草屋,可不幸运的是由于一场大风茅草屋被卷走了,只好在风雨之中过夜,此情此景,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像第一句风怒号连接卷我屋,大风来袭卷房屋的茅草,群童欺负我没有力气,所以擅自抱走自己的茅草,冷似铁和下句中的踏里裂相联系,由于屋里漏雨被子是湿的,他的脚才会裂开……等等的关键词,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性的,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善于找到文言文之中的关键词,来联系背诵,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
总而言之,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背诵效率不仅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适当的转变教育手段和方式,从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树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转变背诵方式,还可以在语文背诵的时候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在背诵的时候利用关键词辅助记忆,就不会出现忘记下文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提供有利的条件支持。
参考文献:
[1]丁玲. 浅谈初中语文背诵的必要性[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3):75-76.
[2]黄恒洪. 初中语文背诵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5(11):79-80.
作者简介:宋志丽,1984年8月,女,四川省攀枝花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副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