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连续远传示功图治理低液低效井

2019-10-21陈振荣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9年10期

陈振荣

摘 要:利用连续示功图大数据平台,结合油井泵抽产量与地层渗流量变化特点,找到间抽采油井最佳开井与最佳关井时间,确定单井合理生产制度,完成了低能低液低效井治理,达到了产量不降、能耗降低的目的。

关键词:连续远传示功图;低效井;低能低液井;间抽采油

东辛油田油藏类型复杂多样,既有极破碎的复杂断块油藏,又有储层物性差的低渗透油藏,这类油藏中的部分井组无法形成注采井网或储层改造效果不明显,能量差,示功图显示供液不足,导致低液低效。对这部分低能低液低效井进行优化治理,对降低采油成本、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针对东辛油田低液抽油机井举升泵效低、能耗高的问题,在进行抽油机井生产参数优化时,将时间作为一个参数考虑进去,将常规的“泵深、泵径、冲程、冲次”四参数油井工作制度调整转变为“泵深、泵径、冲程、冲次、时间”五参数。

以能耗最低为目标,以产量不降为条件,利用示功图远传系统认真分析,精确计算,建立五参数工作制度优化方法,确定单井合理生产制度,实现降本增效。

2 低能低液低效井研究

在油田开发中对严重供液不足井,间歇采油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间歇采油需要一段时间的液面恢复,在此过程中井筒压力升高,随之而来的是井筒和地层间压差的减小和地层渗流量的减小。因此,如何使抽油机井既能在高效状态下运行,同时又尽可能地发挥地层潜力,即体现“高效”、“高产”的原则,是确定合理的间歇采油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2.1 泵抽产量的变化特点

泵抽过程中泵抽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如图1所示。该曲线是1条双平台曲线,两端是较为稳定的平台,中间一段急剧变化。泵抽开始后一段时间(A-B),产量稳定在起始产量Q1附近,经过中间段(B-C)的产量下降后又趋于稳定(C-D),产量为Q2,此时Q2是油井連续生产时的产量。地层供液能力愈强,第一个平台的长度愈长,说明油井的供液能力越强。

2.2 地层渗流量变化特点

间歇采油井地层渗流量开井与关井阶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开井阶段,随着井筒内液体的减少,井底流压降低,生产压差放大,地层渗流量逐渐增大,产量到q时渗流量不再增加,此时地层渗流量等于泵抽产量。关井阶段,随着井筒内液体的增加,液注对井底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压差减小,地层渗流量逐渐减少。如果一直不开井,地层渗流量趋向于0。

2.3 最佳开井、关井时间点的选择

把泵抽产量与地层渗流量曲线放在同一时间坐标下,与动静液面变化特点相结合,关井阶段最后时间点为静液面最高点,开井阶段最后时间点为动液面最低点(即泵吸入口深度点),通过对液面的连续监测可以实现对间开周期的优化。

2.4 开井时间和关井时间的确定

根据典型供液不足井示功图变化过程,每个不同阶段都可以对应到泵抽产量上去。点1属于充满状态,位于曲线A-B阶段;点2属于刚开始供液不足状态,位于曲线B-C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供液不足特征更加明显,点3位于曲线C-D阶段;点4-5属于供液严重不足,位于D-E阶段。那么,根据示功图的变化,可以找到最佳开关井时间点。

3 应用效果

采油厂优选低能低液井优化间开周期,开井时间下降为原来的39%,节省电力40%,每天平均节电3200度,吨油成本下降64元,折算年节省电费98.7万元,达到了“产量不降,时率下降,能耗降低”的目的。

4 结论

通过对低能低液油井工作制度优化,以产量稳定、能耗最低为目标优化机采井间歇采油合理工作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油井的生产能力,减少了油井空抽现象,降低了原油的开采成本,完成了低效井的治理,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敏,李楠等.低产油井间歇采油合理工作制度的确定[J].石油化工应用,2011,30(9):5-7.

[2]赵宏军,廖新维等.地渗透油藏不稳定产量递减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2):87-89.

[3]刘合,高甲善等.关于抽油机井合理间抽制度的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0,22(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