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初高中物理台阶——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与学
2019-10-21赖建海
赖建海
摘 要:目前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教材的研究和教法的探讨上,忽视了对教学的主体—— — 学生的了解研究。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研究产生困难的原因,寻找克服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兴趣
高中各学习科目中,物理学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本身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常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好。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还能听得懂,但做题不会,结果越学越难,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和家长十分着急,部分青年教师也茫然。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物理则是越来越容易,越学越简单。这个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那么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初中与高中一年级相比,物理教学要求处于不同层次,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高中物理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教材难度明显提高,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新课程高一物理教材,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力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的持续性思考、理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活动、讨论、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初中生升入高中,往往产生不适感。
二是由教师的教法不当造成的。物理学是由物理概念组成的判断和推理的体系,讲万物之理。概念搞不清,理性认识就糊里糊涂,概念搞不清,规律性的东西就搞不清,所以概念教学是核心环节。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轻视概念教学、实验教学,偏重习题教学的倾向十分严重,就是实验教学也严重“习题化”了。过分偏重习题教学,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应付高考,三年教材两年教完,教学课时大量压缩挤占,大量的习题、练习卷、检测卷、调研卷、模拟卷,让学生在“题洋”中拼搏,学生拼命机械地演算,负担重,疲于奔命,学生对知识来不及消化理解,身心得不到调节,智力受到抑制,能力被“题洋”战吞没。在实施教育新政两年多后的今天,这种现象大有触底反弹、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是由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心理思维障碍造成的。有的同学学习的动机、态度、表现都比较好,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按学生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不求甚解,理解片面,缺乏正确的思维习惯,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对教师来讲要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新高考形势下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通常高一教师,往往是送走高三毕业班回头接高一的课,由于高考惯性,经常用高三的要求对待高一,用教高三的方法 (过分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授课容量大)来教高一,强调所谓一步到位,一开始就结合部分高考试题,用较高的数学手段来讲解,使学生十分吃力。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任何贪多、求快的新授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速成的学习方法,都只能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学生掌握某一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去解决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学生从认识这一规律到理解这一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再到应用这一规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梯度高、难度大,在教学中切不可跳跃式前进,应該一步一步走,步步升高。切不可过高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逻辑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最重要、最本质的。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强化提问、板演、作业练习等教学反馈手段。在“渐进”的基础上,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那些错误的思维过程,以此提高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在作业或练习批改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讲评时教师可给出多种典型的正确或错误的解法,剖析它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要知道学习物理学,不仅是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从事生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法不断积累的过程,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似乎摸出一点门道,这门道或窍门其实就是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方法为自己所用。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首先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基本方法要熟练。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而且遇到的矛盾或困惑就越多, 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
其次要弄清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最重要的是要对其有兴趣。物理教师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学生,从而使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跨上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学习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