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油井躺井原因 进一步降低躺井率
2019-10-21李大伟
李大伟
摘 要:为了保证抽油机井的运行效率,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降低抽油井的躺井率,满足管理区效益采油的需要。通过总结已经开展的控躺井、培养长寿井主要做法和经验并分因素深入分析造成躺井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性编制区块配套方案进行降低躺井率控制,有效达到了提高抽油机系统运行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躺井率;躺井原因;控制躺井措施
1.已经开展的控躺井、培养长寿井主要做法—总结经验,拉长板
1.1从油藏、工艺、工况、作业、井况五方面系统总结近年来在控制躺井、延长检泵周期、打造长寿井方面的经验做法
从油藏躺井原因分类来看,结蜡、结垢富林公司躺井的主要因素;
结蜡造成的躺井,主要是因为低液量、地层漏失的井,热洗效果差,洗后油井不出或蜡返不出井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下洗井保护器,提高热洗质量,避免躺井。
结垢腐蚀造成的躺井主要是由于地层水矿化度高,根据富林公司油井垢的化验情况,采油井主要是是以碳酸盐垢为主体的复合垢(碳酸盐垢占95.1%,硫酸盐垢0.5%),结垢井主要表现在富11斜1井上,该井属于富11块,生产层位沙三下,从上次作业施工情况分析,油管结垢部位在500米---2000米之间,抽油杆在1100米—2000米之间结垢严重,凡尔内被垢末堵塞,泵下部被垢末堵满。目前正在加阻垢剂实验,采用套管每天加3公斤,效果待观察分析。管杆泵结垢腐蚀严重、泵漏,造成躺井。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水井下防腐阻垢管,油井加防腐阻垢剂,效果尚可。
由于井网不完善,只采不注,导致油井供液不足,地层压力低漏失严重的区块,主要是完善井网,强化注水开发。
1.2井筒因素造成躺井主要是由于偏磨造成的杆断、管漏等原因
目前,油井产液含水大幅度上升,抽吸参数偏大、杆管之间的润滑环境逐渐恶化,侧钻井、斜井的增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偏磨现象越来越严重,且偏磨井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管杆偏磨造成油井生产周期缩短。富林公司现生产管柱中使用内衬管加+抽油杆减磨接箍组合的井共计5口,从生产情况看,防偏磨效果较好,均未因偏磨进行过检泵。内衬管主要是在¢89mm油管内壁热覆一层厚约3毫米的塑料内层通过改变磨损介质而达到减轻偏磨的防偏磨目的。其主要优点一是改变摩擦介质而减轻磨损,二是内衬管有防腐作用,可有效减轻因油管腐蚀而加速偏磨的问题。该技术在油井产量高、偏磨极其严重、伴有高含水、高腐蚀的油井使用具有明显优势。但内衬管现价格较高,修复难度大,检泵周期由半年左右延长至一年半左右,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加大偏磨腐蚀井治理力度,取得不错效果。对于偏磨严重井采取下内衬油管,调整生产参数减轻偏磨程度;下一步准备采用连续杆、加重杆、旋转井口、无杆采油工艺等技术治理偏磨。
1.3协调供排关系,提升工况管理水平,延长免修期
由于部分单元供液能力低,泵效低,工况较差,影响了免修期的延长,针对这种情况,对部分低液井时实行间开制度,同时调配注水量提高供液能力,同时采取小泵深抽,对供液能力强的井采取大泵、慢抽的做法,优化供排关系,提高工况合格率。
2.躺井原因分析—分因素、查短板
依据2011-2013年躺井调查统计表,从地层、井筒、地面、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各区块躺井的主要因素
富斜11~111块:目前有三套开发层系:东营组、沙三中、沙三下。
沙三下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含油面积1.49km2 ,地质储量189×104t,油藏埋深在2600m-3000m左右。平均孔隙度12.5%,平均渗透率9.41×10-3μm2,地层压力为常压,压力系数为1.1左 右,油层中部压力为29.27MPa,饱和压力为2.65MPa。地层温度梯度为3.2度/100米,中部温度为114.7度。原油粘度14-44 mpa.s,凝固点、矿化度5576 mg/l,水型NaHC03 。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供液不足,工况差。
沙三中为中孔、中高渗、常温常压型复杂断块油藏,含油面积0.94km2,地质储量128.91万吨。油藏深度2350-2550米,平均孔隙度23.9%,平均渗透率375×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23MPa,压力系数为0.955,原油粘度68.1mpa.s,凝固点30℃,矿化度6680.9 mg/l,水型NaHC0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封闭断块小,边水推进快,部分断块边水不活跃,产液下降快,部分高含水高液量井片偏磨严重。
东营组为中浅层常温高压、高孔高渗稀油岩性-构造油藏 。探明含油面积2.1km2,石油地质储量72万吨,油藏埋深1656~1745m,平均孔隙度34.5%,平均渗透率为800-1600×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13.69MPa,原油密度0.8887~0.9004g/cm3,地面原油粘度一般为6.8mPa·s,凝固点26℃,地层水总矿化度4986~5778mg/L,氯离子为1772~2293mg/L,水型为碳酸氢钠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蜡严重,地层漏失严重洗井效果差,斜井高含水井偏磨严重。
垦38块含油面积0.94km2,地质储量139万吨,为中渗复杂断块油藏,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一段、沙二段。
沙一段油藏埋深2100-2200m,平均孔隙度为23.5%,平均渗透率为126.2×10-3μm2,沙一段原油密度0.877g/cm3 ,原油粘度24mPas,原油凝固点29~350C,地层水矿化度11875mg/L,地层水水型为NaHCO3 型。
沙二段油藏埋深2173~2408m,孔隙度平均24.4%,渗透率平均294.4×10-3μm2,地层水总矿化度在11875mg/L左右,氯离子含量为6421mg/L,碳酸氢根离子含量为995mg/L,水型为NaHCO3。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井网不完善层间差异大、结蜡、地层压力低漏失严重。
垦20区块油藏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稀油、高孔、高渗层状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和沙二段,油藏埋深1800~2500m,平均孔隙度为27.6%,平均渗透率为1012.4×10-3μm2,东营组原油密度0.912g/cm3 ,沙二段原油密度0.916g/cm3,地面原油粘度163mPas,原油凝固点27~390C,地层水矿化度5283~5825mg/l,地层水水型为NaHCO3 型。地层压力为常压,压力系数为1.0左右,油层中部压力为21.7MPa,饱和压力为2.65MPa。地层温度梯度为3.8度/100米,中部温度为81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含有条带窄,边水推进快,油井含水上升快。东营组出砂,生产压差不宜过大。
3.编制区块配套方案——制定对策,改进提升
东营组供液能力强,主要是含水高,偏磨严重,主要对策是下防偏磨接箍和内衬管和内流扶正器,同时根据斜井的造斜点,优化泵深,避开造斜位置。同时调整参数,优化泵经,实现大泵深抽,同时多措并举防治偏磨。
沙三中部分断块供液不足,应考虑注水补充能量。
墾38块:针对垦 38块结蜡严重,供液不足、地层漏失、结垢严重的现象,应综合治理。首先完善注采井网,针对小层吸水能力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注水,同时对注入水进行防垢处理,对地层漏失严重的结蜡井下洗井保护器,提高洗井质量。
垦20区块应控制采液强度,延缓含水上升速度,该区块出砂井应合理控制生产压差,避免压差过大砂埋油层(侧钻水平井无法防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