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探究

2019-10-21孙维功刘艳玲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探究

孙维功 刘艳玲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方法:于2016年我市九龙街道居民食用盐样品中随机抽出100例后进行碘含量检测,然后在当地各阶段人群中(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随机抽出200例作调查对象,后利用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来评估其对知识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结果:2016年间,我市食用盐100例抽取样本中,检测合格率为95.00%,不合格率为5.00%;知识检测知晓率中,孕妇、育龄妇女及学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00%、91.00%、89.00%。结论:针对碘缺乏病问题,当地需全面落实碘缺乏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大合格碘盐的覆盖面积和加强居民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群众知识知晓程度来降低碘缺乏病的危害性,以此保证人们生活饮食的安全性,为其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防治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24-01

碘缺乏病作为化学性疾病中的一种,究患者发病机制多受其身体缺碘影响,对患者身心身体健康均会造成不利影响,且有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病症也不利于青少年、婴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且造成的危害性影响最大,严重者还会诱发智力低下及身体矮小等现象[1]。此外,临床还表明,碘缺乏病在临床上还会以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等问题作常见表现,不利于国家倡导的优生优育观念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碘缺乏病是现下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现今,临床针对碘缺乏病仍未探索出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都是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落实其病症防治措施,通过加强病症的宣教工作和加大碘含量检测力度,进而提高人们病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降低病症发作概率。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于当地居民食用盐样品中抽出100例进行检测,并结合其结果来分析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降低碘缺乏病发病率提供一己之见,具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我市九龙街道居民食用盐样品中随机抽出100例后进行碘含量检测,后在我市九龙街道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各阶段群体中随机抽出200例作调查对象,以此展开分析。

1.2方法

将抽取到的100例食用盐样品进行碘含量检测,现场完成半定量检测后,将样品送至实验室来求出样品碘含量值,并对九龙街道中的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群体中各抽出200例进行调查,以检测其知识知晓情况。

1.3观察指标

食用盐检测样品以15±35mg/lcg作合格检测标准,合格检测率=(合格例数/总例数)×100%,后采取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对受检群体进行调查,分值评分在0~100分,分值高于90分为优秀,表明知识知晓程度高,低于90分表明知识知晓程度较低,知识知晓率=(优秀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所有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当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100例当地食用盐抽取样本中,共检出95例合格样本,合格率为95.00%,不合格例数5例(5.00%);知识检测率总,200例育龄妇女中,共192例问卷回答分数在90分以上,知晓率为96.00%;200例育龄妇女中,共182例问卷回答分数在90分以上,知晓率为91.00%;200例学生中,共178例问卷回答分数在90分以上,知晓率为89.00%。

3 讨论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结果指出,碘缺乏病患者发病机制多是受自然环境、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机体缺乏碘而出现碘营养不良症状,进而促使病症发作,严重损害了社会群体的身体健康。此外,此类病症还会严重影响婴幼儿、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育,其病发常见表现多是甲状腺肿大作主要表现,严重者还会诱发地方性克汀病,如聋哑、身材矮小以及智力低下等问题,不仅会降低当地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经济水平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此类病症对当地人们生活及健康的影响是现今临床急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社会针对碘缺乏病主要以落实防治措施来控制其病症的影响范围,通过动态检测民众食盐加碘情况来获取病症消除依据,以此促进病症防治措施的有序展开。

本次研究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样本检测合格率为95.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孕妇、育龄妇女及学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00%、91.00%、89.00%。现结合此类结果及群体知识知晓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1)加强碘缺乏病地区检测情况,以提高合格盐覆盖率:针对碘缺乏病消除的防治措施,应当首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商家供应碘盐需符合合格标准,从根本上控制病症发作概率,并通过落实食用盐检测工作来保证商家食用盐供应的安全性,以提高当地合格盐覆盖率,是改善地区碘缺乏病现状问题的有效措施。此外,政府还需针对地区调查结果中显示碘缺乏病严重或经济发展落后的城镇农村制定补贴正常,并及时实施应急补碘措施来控制病源问题[4]。

(2)加强落实高碘地区的防治工作:针对某地区高碘问题,除去立即停止碘盐供应和提高饮水安全性,同时还需加强当地立法、执法人员工作落实力度,便于相关防治措施得以高效落实。故当地政府相关管理人员需主张市场管理工作的落实,避免不宜食用加碘盐患者购买到加碘食盐,以此满足自身机体需求,且高碘病区中,需立即对供应碘盐商家予以停止供应处理,避免碘盐过量导致病情加剧。此外,还需落实当地水质量改善工作,全面检测各地区、村镇中饮用水的水碘含量,避免水质量不达标导致危害范围扩大。

(3)针对不同人群科学补碘:每个人对对碘的需求均会受其年龄、体质、地区所影响而存在差异,故在补碘时应当结合其肢体所需来进行科学操作。如尿碘值异常者,应当结合当地碘营养水平来进行碘含量补充,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阶段群体,需以进食一些碘含量高食物来进行补充[5]。

(4)加大宣传和社会动员力度:最后,需落实当地碘缺乏病的相关教育工作,包括病症危害性、发作机制、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有奖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患者定期电话随访等形成来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其宣传力度来便于社会群众能清晰认知到碘缺乏和碘过量的危害性,因此提高人们病症自我预防及保護能力来降低碘缺乏病发作率。

综上所述,针对碘缺乏病问题,政府需全面落实病症的防治工作,通过控制食用盐提供市场、饮用水改善及健康宣教工作等措施的开展,以提高社会群众病症知识知晓程度和降低碘缺乏病危害范围,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菁,王建强,李秀维,等.2015年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质控考核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01):14-16.

[2]陆玉培.碘缺乏病防治现状及干预措施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3):361-362.

[3]邵洁,周玲,杨坚波,等.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01):46-48.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