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的“令和”时代将有怎样的历史使命?
2019-10-21姜浩峰
姜浩峰
日本換天皇了。德仁即位。
他是“二战”以后日本第二位即位天皇。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裕仁死了,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如今德仁即位,改年号为令和。同为即位,30年前和30年后,情况却很不一样。
“二战”以后,日本好不容易钻了空子保留了天皇。但同为天皇,即使是同一个人——裕仁,在日本战败前后,完全是两种意义的存在。为何当年日本要拼命保留天皇,又是谁最终给了天皇一条活路?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同时会发现——未来的日本,很可能面对天皇难以为继的局面。
与以往不一样的一次即位
在日本,明仁即位的1989年,早已是彩色电视时代了——甚至可以说是日本电子产品风靡世界的时代,在当时来说,很少有人会料到,日本的电子产品会在短短三十年后就不那么吃香了。当年,随着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工具的盛极一时,人们通过视听结合、声画同步的媒介看到:宫内厅公布新的年号——平成。这是历史上首次通过电视直播公布年号。
在裕仁死去的当天,明仁就通过剑玺等承继之仪,将代表日本皇权的三神器和玉玺等接过去,就算当上了天皇了。至于登基大典,则放在了整整一年之后的1990年。从当年10月到12月,登基大典期间,岛国大众媒体一直将聚光灯对准了天皇一家。这样的情况,从前是没有的。如果将时光推移到1945年8月15日之前,日本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天皇说话是个什么音调,甚至那些为他剖腹自杀的军人都不知道他长成个什么模样,也不把他当人。连他自己都自认为不是人——君权神授,装神弄鬼才是常态。
明仁即位的时候,岛国早已天翻地覆进入电视时代。如今,德仁即位的情况,与他爹当年即位,起码又有两处很不一样。
首先,30年前是父死子继,如今则是明仁主动不干了——成为日本皇室自1817年以来第一位生前退位的天皇。为了能活着从天皇位子上下岗,还特别出动了日本国会,于2017年6月表决通过关于《皇室典范》的一个特别法案。特别法案规定,明仁退位后,没有再次即位的资格,没有摄政的资格。而根据日本政府2017年4月21日在首相官邸召开的第14次“关于减轻天皇公务负担等有识之士会议”达成的共识,退位后的明仁夫妇,将不会脱离皇室身份,改称“上皇”和“上皇后”。特别是“上皇后”这一称谓,据说颇得明仁和他的妻子的欢心。而另一个备选称呼“皇太后”,因为颇有一点“未亡人”的意境,早早地就被用朱笔打了叉叉。他的妻子尽管已经85岁了,却也不想脑门上贴一个“寡妇”标签。皇太后之名,确实不妥,毕竟明仁还没死!从历史上看,古代日本不乏活着退位的王,但明治以后,根据各个时期的《皇室典范》,父死子继才是常例。未来,如果德仁也想活着的时候效仿他爹,则2017年6月通过的这个特别法案是无效的,必须国会再开会,再表决。
第二,裕仁、明仁都早早定了接班人,而德仁没有儿子。明仁的父亲裕仁,是1926年大正天皇死后即位的。在位期间,他策划和指挥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战后,他差点被废,天皇制也差点被取消。而在经历战后经济腾飞以后,裕仁倒也不愁皇位没人继承——有皇太子明仁在那儿等着呢。明仁即位后,同样不愁皇位没人继承——有皇太子德仁在那儿等着呢。如今德仁即位。生于1960年的他年届花甲,膝下只有一女。根据1947年1月16日公布的日本现行《皇室典范》,天皇这个岗位,只能男的干,不能女的干。虽说日本历史上不乏女帝——且不论那些所谓女帝是否当年称过帝还是后人追加帝号,未来假设德仁的女儿爱子想即位,就必须改动现行的《皇室典范》,否则的话,按照现行法规,令和天皇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将是他的弟弟文仁,第二继承人将是文仁的儿子悠仁。
万世一系就是胡扯
无论如何,德仁是当上天皇了。按照当代日本人的算法,他应该是日本第126代天皇。
然而,这个算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在日本,“天皇”这两个汉字,作为君主的称号,最早出现在公元689年正式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这时候的中国,是大唐永昌元年。当时,华夏大地权势最大的人倒不是唐睿宗李旦,而是他老妈——天后武则天。再早之前,日本鲜有“天皇”二字。
而中国,倒是早有“天皇”二字——《晋书·天文志》写道:“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这里的“天皇大帝”,是道教的一个神明。至于凡间的皇帝使用“天皇”作为称号,则在公元674年9月20日(唐咸亨五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李旦他爹李治感觉皇帝宝座坐得还不过瘾,于是自称天皇,让皇后武则天称天后。天皇、天后的名号不胫而走传到了日本,才有了15年后日本文献中出现的“天皇”二字。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日本方面派出的遣隋使小野妹子到中国递国书,其中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语句。之后,隋炀帝给日本的国书则是“皇帝问倭皇”。尽管后世日本文献称,小野妹子第二年再到中国,给隋炀帝的国书里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语,但中国文献中从无此字样。查点中日文献,当年中国一般称呼日本统治者为倭王。而日本国王自称大王,即使死了以后取谥号,也没几个用到天皇字眼,大多称某某帝,或者某某御门云云。日本统治者正式对外自称天皇,则要到明治维新以后。即便明治初年,日本帝国给外国首脑的信件、国际条约批准书、宣战诏书等,落款都是皇帝。比如1894年甲午战争时,睦仁发出的宣战诏书中如此自称——“保全天佑践万世一系之帝祚大日本帝国皇帝”。
从最新的人类学研究成果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经常出现的“天皇万世一系”言论,就是胡扯。日本列岛,在一万年内,南部先有南岛人,北部先有通古斯人,而后又有大陆移民而去。至今,岛国还有徐福东渡而成第一代大王的传说。而日本列岛,在中古时期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地区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根本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第一个站出来宣称天皇万世一系的,是明治维新之际的睦仁。他在1889年(日本明治22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不仅标明天皇是万世一系的,还用神道教拼命树立天皇的宗教权威,以神格化的世袭天皇为国家元首,使其享有总揽国政权、军队统帅权、宣战媾和权、缔约结盟权、管理罢免权、决定法律权,其根本原则是主权在君。当时就有有识之士中江兆民抨击睦仁:“送到我们手中的这部宪法究竟为何物?是良玉?还是土瓦?大家还未看到其实质,就沉醉于其名称。国民之愚,竟至于此!”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死于尿毒症。接班的是他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小老婆”典侍柳原爱子所生的嘉仁,登基后改年号为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1年——从1915年11月到1926年12月。嘉仁留下的一大遗产是——从他开始,天皇也一夫一妻制了。
天皇还在但帝国早亡了
接下来登场的则是嘉仁的长子裕仁,年号昭和。从1926年12月25日到1989年1月7日,整整62年零13天。裕仁成为了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
正是在裕仁治下,在1936年以后,日本对内对外文书,才统一使用天皇,而再不用皇帝等称谓了。也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官方文书上才通用“大日本帝国”这一国号——尽管作为宪法之名,“大日本帝国”那时候已经存在了47年,而踌躇满志的日本人当时还无法想象——仅仅9年以后,随着日本于1945年战败,“大日本帝国”亡了!1947年,《日本国宪法》颁布。盟军占领,加之国号变更,某种意义上象征着过去的日本已经亡国了。可那位发动战争,使得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生灵涂炭的裕仁,竟然奇迹般逃脱了战争罪责的惩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出版了《自由北海道》一书的旅日作家毛丹青如此说:“战后日本天皇制被保留下来,跟美国人的占领政策有绝对的关系,包括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也发挥了作用,因为这起先是一份海外战意分析报告。”毛丹青披露,《菊与刀》实际上不仅仅是本尼迪克特的个人作品,其相关信息的采集、數据的收集,都来自美国战时情报局大约有30多名专职分析人员的25号团队。该团队收集了大量的日本俘虏的面采记录,人数超过了3000名。毛丹青认为,这本书强调了日本人的耻感文化与道义,恩怨与忠诚等等,促成美国重新审视——是否保留天皇。
当《菊与刀》写作即将完成之际,1945年8月15日,裕仁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即便绝大多数日本国民从广播里第一次听到裕仁的声音——所谓“玉音”后,所表现出的顺从、忠诚,让美国人感到天皇确实有代为发号施令的价值,在美国内部,对是否保留天皇制,仍有争议。早在1942年8月,美国设立了以哥伦比亚大学胡格·博顿等远东问题专家为中心的研究班子,开始研究如何处置天皇和天皇制。研究重点——是否应保留天皇制?如应保留,是否应限制天皇的权力?如应限制,又应限制到何种程度?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冯玮披露, 1944年3月4日,该研究班子制定了题为《天皇制》的文件,以保留天皇制为前提,提出了三个具体方案:保留天皇的全部功能、完全不保留天皇的功能、保留天皇的部分功能。在经过激烈辩论后,该文件于同年5月9日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正式文件。按当时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的说法:“天皇的存在会令人信服地拯救成千上万美国人的生命。至少,天皇的声音是日本人民或日本军队有可能服从的唯一声音。” 格鲁甚至如此比喻:“天皇是蜂窝里的蜂王,只有不了解日本的人,才主张把天皇干掉。”但在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原本在《波茨坦公告》草案中明确保留天皇制的美国开始动摇了。1945年7月17日,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国务卿贝尔纳斯电告华盛顿方面,认为应该删除“公告”草案中保留天皇制的内容。7月1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杜鲁门总统的意见提出,将保留天皇制的内容改为“日本国之最终政治形态,由日本国国民自由表明之意愿决定”。在1945年秋季的美国民调中,总计达7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东京审判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澳大利亚籍审判长威廉·卫勃的表述就是答案:“天皇的权威在终结战争时已得到毋容置疑的证明。同样,在发动战争时天皇所扮演的显著角色也为检方所阐明。但是,检方同时明确表示对天皇不予起诉。”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检方为何不起诉天皇?美籍首席检察官季南明确告知:“使天皇免受审判是盟国的政治决定。”
尽管日本战败,并且事实上亡国了,甚至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都有了太上皇的称谓,可裕仁却得以借此继续赖在天皇位子上。但他也必须做出姿态。1946年1月1日,他发表《人间宣言》,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说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优越的素质,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也是无根据的。”
根据1947年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和国民团结的象征,只有礼仪和形式上的职权。毛丹青说:“战后的天皇是国家的象征,不具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包括新年号的决定也没有发言权。”
对于退位的明仁,毛丹青评价道:“平成天皇在位30年做得最多的公事就是慰问日本灾民,这其中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等等。平成时代的日本虽然没有发生或参与过战争,但自然灾害之多几乎成了日本历史之最。在此,天皇的角色很明确,他的慈祥以及亲民的一举一动都鼓励了日本国民。另外,平成天皇是和平主义者,他在退位前的讲话中说到和平之重要性时,双眼含泪。”
(摘自《新民周刊》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