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不同类型近用助视器使用者阅读康复的效果

2019-10-21杨瑾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杨瑾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近用助视器使用者的阅读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90例低视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1:1:1的比例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不使用助视器;B组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C组使用近用电子助视器,比较三组患者的阅读康复效果。结果:B、C两组患者的各项阅读参数明显优于A组;而C组的阅读持续时间又长于B组、阅读速度快于B组、错误率低于B组、阅读距离远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的换行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低视力患者的阅读康复治疗中,近用助视器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近用电子助视器的阅读康复效果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视力;近用光学助视器;近用电子助视器;阅读康复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47-02

WHO对低视力的概念进行了明确[1]: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同时又不超过0.3,而且经药物治疗、验光配镜、手术治疗无法改善视功能。在眼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尽管低视力并不常见,但近年来低视力的发生率仍然呈上升趋势。临床多种眼部疾病均能引起低视力,比如陈旧性虹膜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等。由于低视力患者的视力损害是不可逆的,因而适配助视器可能是改善低视力患者视功能的唯一有效途径。近用助视器是帮助低视力患者阅读、生活的重要工具,本文比较了不同类型的近用助视器对低视力患者的阅读康复效果,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参与观察的90例低视力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电脑自动验光仪等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订的低视力诊断标准[2],患者的配合程度良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9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1.92±2.74)岁;学历水平:小学36例、中学31例、大学及以上23例;疾病类型: 11例视神经病变、9例先天性黄斑变性、7例先天性白内障、7例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7例先天性视神经病变、7例视网膜脱离、12例视神经炎继发视神经萎缩、6例葡萄膜炎、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6例屈光不正、6例青光眼、6例白内障。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组90例患者全部接受以下常规检查:低视力视力表检查远视力,标准近视力表检查近视力,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对于屈光不正的患者,予以屈光矫正,并采用眼底镜、裂隙灯检查,如果有必要,还可采用眼部B超检查。

阅读材料为2000个毫无相关性的汉字组,均选自新华字典,阅读的难度不能高于患者的测试水平。把阅读材料激光打印在A4白纸上,宋体、小四号字,对比度100%。A组患者阅读时不使用任何助视器。B组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C组使用近用电子助视器。使用录音笔记录患者的阅读过程,共阅读3次,记录各项阅读参数,取平均值。

1.3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阅读持续时间、阅读速度、换行时间、错误率以及阅读距离。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阅读参数比较: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阅读持续时间、阅读速度、换行时间、错误率和阅读距离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比,出换行时间外的其他四項阅读参数,C组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人口大国,全球范围内,我国的视力损害严重程度位于前列,每年新增的低视力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残疾[3]。所以,低视力患者的阅读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阅读能力是评估低视力患者视力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4],助视器是提高低视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阅读能力的重要设备,还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功能性视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近用助视器的帮助下,B、C两组患者的各项阅读参数均要优于不使用助视器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表明近用助视器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国内,患者获得助视器的途径很少[5],通常是由当地残疾人联合会发放给患者免费使用,但如何配置电子助视器和光学助视器的比例又成为新问题。从本研究助视器的使用情况来看,近用电子助视器无论是阅读持续时间、阅读速度、阅读距离,还是阅读错误率,都要比近用光学助视器更具备优势,而且便于携带,能够帮助低视力患者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建霞,张丽,徐宁宁.老年低视力和盲的病因及光学助视器在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99-1601.

[2]施文建,戴炳发,叶文文, 等.助视器对低视力青少年学生阅读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康复,2015,(4):313-314.

[3]言丽萍,卲锦华,吴文英, 等.四关穴点穴按摩法联合康复训练与护理对低视力患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66-68.

[4]赵军,范先明,古洵清, 等.新型读写电子助视器对低视力患者近视力康复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4):366-369.

[5]金婉卿,于旭东,厉以宇, 等.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和盲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15(8):46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