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古筝音乐剧《筝叙》

2019-10-21鲍子苑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关键词:魏晋古筝音乐剧

鲍子苑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提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回望数千年的艺术发展史,无不是创新驱动着发展,而创新即以为这踏出第一步,而如何踏出这第一步是艺术家首先需要思考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对此提出过要求“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这就是为艺术创新点明了真切的方向。要求艺术家需要学贯古今、中外各门类艺术,并深入思考其中的联系,突破传统的观念、内容、形式,大胆的将以往的不可能化为可能,不存在化为现实。南京艺术学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教授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深刻思考创新的可能性,经过两年的酝酿,大胆的创作出古筝音乐剧《筝叙》,将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与欧美当代艺术形式音乐剧相结合,以音乐剧为形式,以古筝为载体,配以历史、书画、词赋、史实等各门类艺术,追求魏晋时期“清俊通脱”的艺术风度,并结合六朝古都“金陵”的文化气质,多维度展现出“古筝”的独特魅力。这次演出的成功,为古筝的跨界发展提供的新的思路。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中出现过“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文化现象,而今已有不少艺术家意识到的这种问题。古筝的发展亦是如此,不少艺术家在创作中曾一味的追求西洋化,纯粹以西洋方式构建传统音乐,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当然亦有很多年轻艺术家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探索出了新的中国方式:融合西方艺术的同时,不忘中国文化的根髓。《筝叙》这部作品就是这样的典型,在借鉴音乐剧这种纯粹的欧美音乐形式的同时,大胆将中国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即将传统音乐剧的经典元素合理替换为传统元素。例如:将音乐剧中流行音乐演唱元素替换为魏晋词赋的吟唱(第六章《西堂听筝》引用曹植《怨歌行》);或将音乐剧中西方舞蹈的元素替换为昆舞的表演(第四章《曲水流觞》);或将音乐剧中热闹的“百脑汇”形式替换为气势宏大的筝团演出等等,这些传统印象元素都深深的印刻在《筝叙》的每一章中,并且其中值得人更深入思考的是这些运用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的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是对中华文化纯粹的传承,“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筝叙》的成功首演,为我国传统艺术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提供了可行性的印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筝叙》中,整部作品由一系列重要的元素组成,即筝、魏晋、历史人物、听筝堂、陶俑等,而这些元素又都具有同样的特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筝,其源头至迟可以追溯至战国末年,据《史记》记载,李斯在公元前237年上书秦王的《谏逐客書》中提到筝:“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退弹筝而取《昭》、《虞》…”故而可知筝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传统乐器,它的存在即是历史,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或者更具体的说是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具有丰富活力的文化大发展的时期。鲁迅先生曾经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论及“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那个时代文人的洒脱致使艺术的昌盛,所以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文人气质;《筝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桓伊”、“谢安”、“王羲之”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清丽洒脱,又志存高远,同时极富有文化魅力;

“听筝堂”是魏晋名士谢安的住所,现在南京市夫子庙乌衣巷内,它是历史遗址,它见证的魏晋文化的兴衰,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它承载的是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需要在一部艺术作品中全部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难度,同时还要让当今社会接受,被观众理解,可见难度不小。而《筝叙》则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观看完演出的南艺音乐学院杨曦帆副院长曾这样评价道:“《筝叙》是集音、诗、舞、画为一体的综合舞台音乐剧(会)。‘创新,是这一新型音乐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内容来说,这场音乐会将人文情怀、历史典故、地域文化和现代舞台艺术交汇融合,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尝试。从这场演出可以得到启发,观众喜不喜欢传统艺术,取决于艺术家有没有在当下表达出传统的意味。任洁的这部新作做到了这一点,传统文化在这部艺术作品‘复活了。”

从这一评价中不难看出,其实《筝叙》这部作品是将传统元素:筝、魏晋、听筝堂等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在不失艺术水准的同时努力在思想上与观众产生共鸣。

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也就是说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必须是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能触及人呢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最终的要求是不愧于本民族,不愧于这个新时代。《筝叙》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被充分赋予时代气息,既具有时代感、社会感,又具有民族感,历史感。

古筝音乐剧《筝叙》的首演,不仅是古筝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当代传统艺术创新跨界的里程碑。古筝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意义则在于使这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生。任洁老师作为古筝艺术创新的排头兵,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大胆尝试一种有一种的古筝跨界表演形式,这无不为之后的习筝者、研筝者、创筝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魏晋古筝音乐剧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风骨养万世
East Side Story
看音乐剧
第一次弹古筝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我爱古筝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