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漫谈

2019-10-21孟慧

黄河之声 2019年11期

孟慧

摘 要:本文以非艺术高职学院歌唱课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三点建议,即建构良好的歌唱理念、树立“中国唱法”的思想意思,运用科学的发声原理、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因材定制的歌唱训练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浅探,使歌唱课教师更好地了解歌唱课教学的科学训练的方法,增进理论知识,避免认识误区,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非艺术高职学院歌唱课乐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歌唱课教学实践;中国唱法;因材定制

非艺术高职学院歌唱课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是针对普通非艺术高职学院的非音乐类学生的歌唱实践课。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为他们个性彰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她们自己喜爱并在能力范围之内的歌曲。训练好学生的歌唱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建构良好的歌唱理念、树立“中国唱法”的思想意思

“中国唱法”理论提出者之一的王宝璋先生认为:“中国唱法就是以正确的呼吸为支持,用中国本土语言歌唱而使用的发音方法;它囊括了各种各样的歌唱技巧,主张根据不同声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灵活地运用各种歌唱技巧,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结晶[1]。”歌唱教学实践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修饰学生的声音,从而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使学生的演唱自然、流畅,不“制造生硬的声音”。

首先,歌唱教师必须摒弃所谓“三大唱法”的思想禁锢,不要给学生定性为某种唱法唱腔,而要因材施教的寻找适合学生条件的自然的演唱方法。指导学生演唱时做到声区统一、轻松自如,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不管高音区,还是中音区,甚至低音区,都要做到刚劲有力、强弱自如、穿透力强、圆润自然。

第二,我们要借鉴专业声乐训练的成功经验。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歌唱家,其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歌唱训练中就应当大胆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各大音乐院校的专业声乐训练尤其在“美声唱法”训练方面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方法成熟,所以其训练方法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例如:借鉴“美声唱法”声音宽广、浑厚、宏亮、戏剧性较强的特点,来表达我国北方一些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民歌音乐。

总的来说:歌唱教学中我们既要继承“中国唱法”又要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训练自然歌唱的目的。

二、运用科学的发声原理、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

歌唱训练有两个核心的问题:1.建立正确的身体肌肉力量的运动震动规律,并不断地锻炼加强其机能。2.转变观念,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身体肌肉运动震动的规律。因此歌唱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摒弃力量躲喉头。摒弃力量躲喉头指的是把歌唱时作用在声带上的各种错误力量摒弃掉。初学歌唱者,大多将发声力量作用在声带上,这样声带易疲劳、易嘶哑。那么歌唱教师在训练时指导学生将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支点上来发声,由后脖子两侧肌肉向下做松、紧运动,并将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的支点上,同时将声带直线向后拉住,这就是“摒弃力量躲喉头”基本力量。

第二,放松身体找共震。放松身体找共震是指歌唱时,在摒弃力量躲过喉头的基础上,口咽腔、喉腔、上胸腔放松,意念其声音被拉上去、力量经由后背掉下来,是一种声音和力量的反向牵引的作用,且要求小腹向外扩张。也就是说,当前胸与后背之间构成平衡的反方向力量、呼气与吸气之间构成平衡的压力与抗压力、后脑勺向上的牵引与后腰向下的稳定力量之间构成平衡的反向力量----这样就是“放松身体找共震”了。用该方法训练学生歌唱发声,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在歌唱實践中不必要的紧张,提气息等毛病。当做好该练习时即能体会到“声音贯通全身且全身共震的感觉。

第三,腹式呼吸竖管子。腹式呼吸竖管子是指做好前两项基础上,采用腹式呼吸法,使口咽腔、鼻咽腔、胸腔三腔体连接并竖起的一个“管子”。即所谓“大管子”。在后脖子向咽壁下端的支点的力量和后脑勺向上拉起对向力量作用下,咽壁就会产生了一个外松内紧的力量,从而咽腔里就形成了管子感觉,即所谓“小管子”。在这两种管子结合时,声音就上下贯通并竖起来了,形成一种“圆形柱子”的感觉,这就是腹式呼吸竖管子。

三、因材定制的歌唱训练方法

歌唱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与声带特点因材定制的训练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应制定切合其本身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先“相才”再“定制”的原则

“相才”即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歌唱方面的情况,它包括了解学生的发声特点、生理特点、语言特点、习惯等。“定制”是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本文的“一”、“二”方法而定制的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案。

(二)“基础训练”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歌唱训练实践中基础训练是关键。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学习唱歌大多有急于求成的毛病,喜欢与人攀比。有的教师偶尔也会揠苗助长,误人子弟。所以歌唱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狠抓基础训练、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 陆蓉,俞子正.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

[2]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0.

[3]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4.

[4] 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训[M].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