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药物的临床要求比较分析

2019-10-21李亮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麻醉药麻醉剂量

李亮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52-01

麻醉药物属于临床医疗活动当中一种不能缺少的特殊药品,目前使用的麻醉药种类较多,且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国家在麻醉药物管理方面也十分严格。较多麻醉药物于连续和大剂量使用后可导致药物依赖性,并形成隐癖,因此,明确规定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要求意义重大。本文就不同种麻醉药物的药物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用药注意事项和各类药物相互作用开展对比研究,同时对各类麻醉药临床要求进行总结和分析。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麻醉药物主要包括芬太尼、哌替啶以及吗啡等,因较多药物存在一定成瘾性,在长时间和大剂量使用下患者易出现耐药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给患者治疗工作的的开展造成较大不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麻醉师充分掌握不同麻醉药物临床适应症、使用要求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而在合理用药前提下,协助患者顺利安全度过整个围手术期,尽可能减少麻醉药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对不同种类麻醉药应制定出严格使用标准[1]。本文就不同麻醉药临床要求开展对比分析,为临床麻醉药物的应用提供出重要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药代动力学

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一定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药物吸收、代谢以及排泄等过程中,临床用药时需充分了解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吸收与分布规律、患者能否耐受药物、患者对疼痛敏感度等[2]。麻醉药物通常无特殊吸收途径,采取常规的给药途径均可吸收,但给药方式不同,人体吸收度也不尽相同,需要依据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安排,麻醉药物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当中,同时肾脏、肠道与肺脏与有一定代谢功能。因此,给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时需特别谨慎。此外,一些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此,给孕妇用麻醉药时也应谨慎。

2 药物治疗学

2.1 药物选择

不同麻醉药适应症不同,对疾病不同患者应合理选择药物,例如晚期癌症伴剧烈疼痛者,首选哌替啶口服,其带来的呼吸抑制程度及成瘾性较低。吗啡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限制,对于哌替啶不能缓解疼痛者,可作后补药物使用。目前临床对于体质较弱中老年人暂无合适麻醉药与麻醉方式,具体用药需麻醉师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2.2 给药途径

口服是目前的最佳给药方式,易被患者接受,同时经肝脏代谢,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目前有关芬太尼已有头皮贴剂,最受患者欢迎。若口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采取其他的给药途径,包括舌下含服以及直肠给药等,若上述途径均无法缓解疼痛,应再考虑采取肌注或者静注等给药方式。对于疼痛剧烈者应采取椎管内注药,但这种给药方式存在较大风险,适用性较低。全身麻醉能保障术中氧气供应的充足性,易掌握麻醉深浅,可对患者体内循环的稳定起到保护作用,但机体受拔管、气管插管等操作,造成内环境明显变化,会使其高血液及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增高。

2.3 给药时间

按时给药属于使用麻醉药物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对疼痛不严重的一类慢性疼痛疾病而言,应依据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给药时间的合理安排,以获取镇痛效果,最大程度上发挥药物的作用[3]。麻醉药使用时机十分关键,应注重药物的及时加用,将麻醉药血药浓度维持于有效剂量之上。

2.4 给药剂量

使用麻醉药物的原则是在最小剂量下获取最佳镇痛效果,因此在药物剂量掌握方面需要格外谨慎[4]。我国规定一张处方上的口服类麻醉药应<3d用量,且注射剂应<2d用量。一般情况下麻醉时首先会采用最小剂量,后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对用药剂量及给药方案进行调整,常常会增加用药剂量至原来的1.2-1.5倍,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应避免大幅度增加用药剂量,同时麻醉药连续使用应控制在1周以内。

2.5 不良反应

使用麻醉药过程中易出现较多并发症,例如哌替啶能造成恶心呕吐等症状,吗啡能造成呼吸抑制和便秘等并发症,需要对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与控制。在预防方面,需要对患者药物过敏史进行详细了解,同时用药还应从小剂量开始,并缩短给药时间,在用药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同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例如镇吐、吸氧以及促排便等。若停药发生在大剂量给药后,需尽可能避免出现戒断反应。逐步减少用药剂量以维持镇痛效果是最佳方法。对心血管系统存在退行性疾病的一类患者,更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因心血管系统功能不断减退,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半衰期及消除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较难控制全身麻醉诱导剂量与维持剂量,于麻醉诱导期及清醒期,患者的血液常出现剧烈波动。对老年患者应采取静脉自控或者硬膜外腔镇痛,能确保其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

3 注意事项

(1)常见慢性疾病需避免应用麻醉药,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较多;(2)诊断未明确的急性疼痛,应慎用麻醉药,以防造成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3)孕妇应用麻醉药需充分考虑药物是否会经胎盘到胎儿体内,给胎儿带来不利影响。(4)麻醉药有一定成瘾性,需对用药剂量、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防出现戒断反应。(5)对于体质较差老年人或者儿童以及肝肾功能障碍者需慎用麻醉药,术前积极采取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维持其体内酸碱度与电解质平衡和生理指标正常,能避免突发类医疗事件,提高其麻醉效果。此外,还应防止过度麻醉使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4 麻醉药物相互作用

联用氯丙嗪及哌替啶能增强患者的镇痛效果,但易导致血压降低和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同时哌替啶不能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使用,二者不良反应相同,联用会使并发症出现加剧。为防止麻醉药使用过量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术中需避免应用给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

5 小结

临床在麻醉药的使用中需严格遵循每种药物的藥代动力学客观规律,后根据药物治疗学有关要求,对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以及剂型等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与患者自身特点相结合,制定出针对性给药方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病症进行快速合理的处置,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高祝.麻醉药品临床用药趋势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7,23(6):349 -351,337.

[2]韩阳.浅析腹腔镜宫外孕术中不同浓度麻醉药物的临床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07-208.

[3]王威,田斌斌.麻醉科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7(20):3074- 3076.

[4]曹妍,程林,陈有美等.2014-2016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267-2271.

猜你喜欢

麻醉药麻醉剂量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麻醉药对发育中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3.5%利多卡因眼用凝胶的研究进展
多服药VS少服药